教师工会成箭靶 美国教育遇难题
教师工会成箭靶 美教育难题
李威撰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诺格拉(Pedro Noguera)与纽约市立大学特聘教授米雪•费尔(Michelle Fine)在“国家”(The Nation)网站上撰文指出,美国积极推动教育改革的同时,公立学校教师及工会往往成为众矢之的。
华盛顿特区前教育局长李洋姬(Michelle Rhee)在2010年宣布要成立游说团体,与教师工会展开对抗。她指控,美国学校之所以问题重重,关键就在于这些表现差劲的教师。
教师成代罪羔羊
纽约市长彭博(Michael Bloomberg)则表示,杰出教师未必要有经验,他对年轻人怀有美好想象,称赞他们是充满活力且热情洋溢的教师。当他宣布要减少赤字而大量裁减师资时,表示不愿再遵循“后到先走”(LIFO)的规则,倾向于先解雇资深教师。在任何领域里,我们都很难想象,没经验的人受到青睐,有经验的人士却成为负担。
在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大砍学校12亿美元的补助款,拒绝遵守法庭裁定的教育经费补助公式。他不仅妖魔化教师并批评教师工会、挑战教职终生聘制度,并引进粗糙的教师评鉴(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基准),结果他却成为右派人士心目中的英雄。
另外克里斯蒂还推行所谓的“最终方案”:政府发放教育券,提供3亿6千万美元的税收抵免,允许新泽西州的所有小孩可以去念任何一所学校,即使是教会学校及神学院的学生也都包括在内,政府一样会提供补助。
挞伐公立教育体制及工会并非是共和党的专利,像“民主党教育改革”(DFER)等团体也纷纷致力于削弱教师工会的力量。另外,奥巴马政府的“力争上游”(Race to the Top)计划,则是把重点放在特许学校,而这些学校所雇用的教资大多不是教师工会成员。
另外,奥巴马政府的「力争上游」(Race to the Top)计划则是以特许学校为重点,这些学校所雇用的教资大多都不是教师工会成员。
市场化改革模型
诺格拉及费尔不安地表示,在批评公立教育时,两党都有一个基本共识,他们都支持以市场模型来营运公立学校。但这个共识基本上却放弃了美国长期以来的承诺:每个孩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个模型确实会创造出许多就学机会,但这些机会对于有能力离开当地学校的学生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教育在市场模型底下,父母成为消费者,而学生就像是一次性商品,可被考试分数加以定夺。
在集体谈判协议瓦解后,经验老道的教师可以被高流动的劳工所取代,但这些新进者不仅缺乏实务教学经验,同时也缺乏足够训练。更甚者,他们无意于对教师这份职业做出长远的许诺。
在敌视公立学校及教师的氛围下,教师、建议人士、年轻人及政策制定者之间,似乎没有多少的理性讨论空间可以针对问题来好好讨论。有分析家指出,要解雇无效能的教师很难,而且步调很慢。当教育管理者还无法厘清问题时,责任就已经先被推到教师身上。
各方争议 偏离焦点
诺格拉及费尔认为,“后到先走”的解雇方式必须要改进,因为对于大多数位于劣势处境的学校来说,招聘师资原已不易,如今这个制度将更进一步加快教职人员的流动速率。而且对纽约、洛杉矶及芝加哥等都市地区的资深教师来说,他们大多晓得如何避免被指派到那些学校。当右派又利用各种有关工会的批评来当作攻击武器时,要解决问题可说难上加难。
他们也指出,目前台面上的任何一项改革方案,都没有矫正学校的不平等及机会不公等问题。有关“后到先走”、资历、教师评鉴及考试成绩是否作为关闭学校的依据等议题,各方人士吵得不可开交,但这些都无助于改善学校教育,况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根本是偏离我们所真正面对的挑战。目前的改革将重心放在学生的选校范围,以及弱化工会的影响力,但这些只会加重挑战,而无法解决问题。
虽然威斯康星州的抗争并未成功,但教师、工会运动人士、公民权捍卫者及教育者们都发现,必须彼此相互结盟,才可能抵挡攻击。另外,为了获得影响力,工会必须寻求如何动员家长、年轻人及社群一起加入的方式。没有这些人的支持,教师工会将抵挡不住舆论的攻击。
在地结盟争取新愿景
目前美国有愈来愈多学区、教师们及工会已等不及政策制定者提出办法,他们开始自己采取行动。如在纽约市布隆克斯区的哥伦布中学(Columbus High School)里,教师同学生及家长们合作,致力于矫正那些导致学生表现不佳的因素。在南布隆克斯区,父母、劳工、教育者及小区组织者也彼此合作,设计一套策略来改善教育人员流动问题,譬如让资深教师从旁提供新进教师协助。
在美国中部地区,主掌芝加哥教师工会的刘易斯(Karen Lewis)提供一个工作平台,以扭转“2010年文艺复兴计划”(Renaissance 2010)。这个计划关闭芝加哥南区(South Side)许多穷人家小孩所就读的学校,与此同时,政府同步展开房舍拆迁计划,导致大量穷人被迫离开都市。芝加哥的教育者成员小组(CORE)也挑战惩罚学生、教师及学校的高风险测验,他们将重心放在促进学校在财政补助上的公平性,并动员家长反对学校被关闭。
《反思学校》(Rethinking Schools)编辑帕特森(Bob Peterson)在威斯康星州的密尔瓦基(Milwaukee)长期推动教育改革,他与不少当地行动人士合作,对抗市长对学校的掌控,并与教育人士及家长共同创设工作小组,构想负责任的评鉴制度。
加州教师协会则赞助《高质量教育投资法案》(Quality Education Investment Act),这项法案将资金投入在缩减班级规模,雇用更多咨询顾问,并透过教育经验分享的方式来发展教师的教学专业。在《高质量教育投资法案》的协助下,许多学生的成绩表现已有显著进展,特别是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有色学生,以及以英文为第二语言的学童。
在父母、教师、劳工与年轻人的合作之下,他们发挥团结的力量,拿回原本就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公立学校及民主的公共教育。
2011-4-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