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关于金融证券市场分析方法的辨正思维问题

火烧 2011-09-19 00:00:00 经济视点 1032
文章强调金融证券市场分析需注重辨正思维,强调经济理论与具体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方法是成功关键,避免盲目套用经验,注重抽象规律与实际应用的平衡。

关于金融证券市场分析方法的辨正思维问题

 

 

 

  关于经济理论分析方法、金融、证券市场的分析方法问题,一般人都不重视此问题。一些人到处学习金融证券理论,到处看财经分析、股市评论,炒股经验,希望找到快速发财的捷径。其实,恰恰是经济理论分析方法、金融、证券市场的分析方法,才是通向财富之路的捷径。因为,分析方法问题,才是关系到理论分析、金融证券市场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成功的关键。

  经济现象十分复杂,在人的社会领域,一个经济现象在变成另一个经济现象过程中,与自然现象相比较而言,假如自然现象是一对矛盾在起作用,那么,在经济过程中,最少同时会有十对矛盾在起作用。众多因素同时作用于一个经济事物的运行过程,当然必有一定有一个起主导过程的因素。但此起主导过程的因素也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变化着。主要矛盾有可能转化为次要矛盾,而原来的次要矛盾又有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要想获得经济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就需要运用抽象的手段。抽象性越强,所获得的规律适用范围才会越广;越是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就越是缺乏普遍适用性。为此,我曾在今年初写过一个《关于经济学理论几个方法问题》(1、2、3、4)集(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rzct.html)专门地论述抽象范围与适用性的关系。

  其实,关于理论抽象问题的讨论,也见诸于《货币迷局》、《印钱消费》这两本论著中的关于对西方经济理论在中国适用性的讨论中。任何一个经济规律,都离不开它们所特定的运行环境。例如,货币主义理论,离不开金本制时期的美国环境,既使我自已在《货币迷局》、《印钱消费》两本书中所揭示的“印钱消费”规律,我也宣布只适用于在生产全面过剩、国际金融资本过剩,并有良好股市“货币放大”条件下的特定经济环境,并不提倡到处乱用。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离开具体的环境条件,将仅仅是具体的经验当作经过理论抽象的规律而到处去套用从而产生失败的例子。最典型的而且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1917年俄国革命由工人武装起义一举夺取政权而成功,却被早期的从苏联毕业回来的共产党领导,不加区别地应用于中国革命,也希通过一省数省起义、暴动而获得政权。南昌起义、反复地要求弱小的红军去攻打长沙就是如此一种指导思想,从而给当时的革命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农村包围城市”,是否就是普遍的真理而可以到处套用呢?同样也不行。依据毛泽东主席的分析,“农村包围城市”,也是有特定历史条件的。当时弱小的红军能够通过“农村包围城市”而发展壮大,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当时存在着军阀割据、军阀混战,蒋介石的中央政权很弱、且互不统属的情况严重。如果放到今天,恐怖分子、反政府武装仍以“农村包围城市”还能否成功?显然也是不行。所以说,越是具体的经验,就越要具体分析环境条件的变化。古希腊学者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可能两次掉进同一条河里”,就是指明这一哲理。 

    但是,现在有不少人并不明白这一道理。往往将十分复杂的经济过程,看作是简单的无条件的从A→B的重复。在有些认为,为什么会再发生从A→B?因为历史上曾发生过当出现了A,结果产生了B。在他们看来从A→B是必须的,无条件的。没有复杂的众多矛盾的作用过程,没有相互影响。我在《印钱消费》一书中,曾举过一个例子,某人因为观察到“地震前老鼠到处乱跑,蚂蚁搬家,只要这个现象一出现,过多少个小时后地震就发生了”。因此,此人就由此而到处写书作出推论:只要发现“老鼠到处乱跑,蚂蚁搬家”,就一定会一定会发生地震。此人根本不懂得,除了地震会引起“老鼠到处乱跑,蚂蚁搬家”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造成“老鼠到处乱跑,蚂蚁搬家”。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些人用简单的、直观的、线性的思维逻辑分析问题,往往引出的荒谬结论。

  离开环境条件、离开历史条件,甚至连因果关系都不讲,只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A,后来产生过B,就由此断言当再出现A时,就一定会再次产生B,这是当下一些经济师、金融证券分析师通常的方法。有的人甚至全书都是这种简单的、武断的分析逻辑,误人误己。

  改开后,我国的教育急功近利,大学教育中取消了哲学、思维科学作为公共的课程,造成我国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缺乏辨证思维能力,也不能分辨这些属于思维逻辑上的错误。这必将使我国从基础上失去理论创新的能力。

  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事例来形象说明辨证思维方法。

  1、有些人用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变化、货币数量的多少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也是中国市场为什么2009年掀起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全民地产投机大跃进”的原因。这其中就存在思维逻辑上的严重错误。因为,经济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特别是一国的货币问题,影响的因素十分复杂,有外因,虽然也会起一些作用,但关键的作用必然是由内因引起并起主导作用的。在一个时候一定会有一个主要矛盾,其他为次要矛盾,但随着时间与条件的变化,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也会产生交替变化。象上面这一段文字“全民投机房地产大跃进”归于美国的货币量的变化,将中国的货币问题,完全地用美国的货币流动性来解释,就犯了上述的那种简单的、单向思维与形而上学的错误。而且,从整个文字看,他不仅看不到事物的复杂性,更不知道历史是不能简单的比似的道理。因为既使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会发生交替,看似相似的条件,其内部的主导因素有可能完全发生了变化,简单的重复是不可能发生的。

  2、世界上的套利交易是大量地存在的,也会对货币流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此的确是事实,也不排除有时也会起主要影响。但套利交易对一国货币来说,只是众多影响的一个方面原因,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主要原因。而且从中长期来说,在国与国之间,还是以其内部的经济关系起主要作用。如果只及套利交易一点,不及其余;如果仅仅以套交易来说明一切,那就是等于说,套利交易是各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对各国经济与货币流动性起决定的影响作用,那么由此逻辑就可以得出,各个国家,只要做好套利交易、或者央行满足套利交易者的一切条件,保证本国在套利交易中胜出,就可以解决本国经济问题?如果确实如此,那么,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由于具有垄断优势,美国的套利者从国家的总体来说从来也没有输过,那么为何次贷危机竟然还是发生在美国,而不是金融战败的其他国家?

  因此,用单向的、线性的、绝对化的分析方法来解释金融现象,往往会导出荒唐的结论。用这种方法来作预测,更会离真相相距更远。

  3、用同样的方法来预测美国二次金融危机,也是失误频频。同样是美国次债的偿债高峰,2009年宋先生曾几次预测失败。今年上半年,仍有人据此而预测美国将在今年七月会发生二次金融危机。其根据就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因“美国次债的偿债高峰”而引起。

  凡是关注我的文章的人都会知道,还是在去年有人预测今年美国会有二次金融危机时,我在与DDD的对话中,就明确说明此预测必然再度失算。实事己经证明此预测是错误的。

  但是,需要说的是,为什么人们会如此频频发生同一类的预测错误?原因就在于分析经济的方法是犯了同样的简单的、单向的、线性的方法论错误。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既使同样的美国次债的偿债高峰,但是在其他环境条件已经变了的情况下,就不一定再次发生金融危机。《货币迷局》曾分析过,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都凑在一起才形成的,“美国次债的偿债高峰”仅是一个危机的触发条件,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虽然同样是“美国次债的偿债高峰”,原来曾引起过金融危机,现在则不会产生。

  做证券期货的朋友,在证券期货市场上经常会面临这一类的分析操作,一步错将步步错。都是涉及到巨大财富的问题,有时甚至涉及到身家性命。因此,如果用简单的、单向的、线性的思维方法看问题、作分析,绝对是害人害己的。

  希望此文能增加大家的辨证思维能力,辨别理论的能力。只有养成辩证的思维方法,才是走向成功的根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