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何其多:论中国经济学的革命

火烧 2009-01-26 00:00:00 思潮碰撞 1031
文章探讨中国经济学的革命性发展,强调经济学的实用主义特征,分析中国与西方在社会制度、市场秩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中国经济学需结合实际国情,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对策与方案。

 论中国经济学的革命 

   

经济学乃至用之学。因此,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1)、为经济现象提供理论解释;(2)、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供对策;(3)、对未来的经济形势作出适当的估计并提供应对方案,以尽可能地避免经济问题(如经济衰退)的出现而造成不必要的宏观经济损失,从而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4)、为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从经济学的实践方面看,经济学的发展理所当然地应当与经济发展形成高度的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上。离开了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这样一种功利主义的目的性,经济学的存在就是值得怀疑甚至是完全应当否定的。因此,按照笔者的观点,经济学家的基本任务就是运用经济学研究方法来解释人类行为和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并对经济问题提出对策以对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显然,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实用主义极强的学问,其存在价值在于为解释经济现象、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以及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应对方案。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应当能够解释中国的实际经济现象、解决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和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出适当的估计并对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提供一些预备的、可行的应对方案。笔者认为,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实践中,中国对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都不可能做到直接的借鉴。其原因归纳如下:  

(1)、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背景这样一种基础上的,其制度背景与中国相比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差异导致了经济体系内部与制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以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因素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则会导致经济理论应用上是无法照搬的。  

②、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制度比较完备,并且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市场秩序,其主要表现为法制和信用制度的健全这样两个方面;而中国市场秩序则相对不够完善,法律制度和信用制度都是相当幼稚和脆弱的。  

③、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是以信奉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为主流的,并且这些意识形态已经对社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中国则主要是以信奉集权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主要表现为权力经济和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行政主导性等方面)的意识形态为主流的。  

④、资本主义国家个人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理解与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个人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现象的反应和适应性是极不相同的,中国市场经济的投机性和欺诈性更加严重。  

⑤、资本主义国家的运行模式与中国是极不相同的,政府的干预是在民主族监督的条件下进行的,腐败问题能够在民主监督和法律约束条件下受到比较有效的制约;而中国的集权政治会使市场对正义的腐蚀任用更加强烈,中国的政府体系和企业体系都极容易导致严重的腐败泛滥。  

(2)、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在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这样一种特定的背景下形成的理论,其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剩余价值关系,而不在于也不可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现存的答案。因此,马克思经济学只能用于分析中国经济体系中的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和私有制问题,但无法完全照搬于中国的经济实践。  

(3)、发展经济学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研究成果。笔者强调这一问题并不是认为发展中国家不需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参与其经济理论研究,而是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们由于其没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真实环境中,因而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研究在相当多的程度上和相当大的范围内是缺乏直觉理解的(因而形成隔靴搔痒之弊),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实际上也存在着需要结合各国经济实践进行修正和完善的问题。  

即使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中国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发展中国家,东西部地区差异、多民族杂居的复杂性、规模庞大的人口、多元化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完全不同于西方世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等等。这些特征表明,中国的经济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能够解释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中国人自己的经济学。  

1950-1978年的中国经济实践就是照搬马克思经济学和苏联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结果,半个世纪的中国经济实践证明,照搬理论教条是违背科学原则的。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济建设和最近三十年来的经济改革实践表明,经济学理论需要具体化。  

然而,更加令人不安的问题是,从中国经济学近三十年来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在中国经济学领域存在着一种利用经济学获取各种政治利益、学术地位和金钱利益这样的邪恶势力。这种势力极力提倡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极端的自由主义甚至卖国主义,对中国的改革、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经济学的健康发展形成了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和误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已经完全背离了中国精神,同时也完全背离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已经使中国一代一代的青年人陷入了极端自私自利、金钱至上、民族虚无和精神空虚的完全扭曲的境地。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在学术研究与个人私利之间选择的结果表明,他们为窃取权力、学术地位和学术资源以为其谋取私利而毫不尊重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他们为谋求其个人利益而不厌其烦地作空洞的、甚至是助纣为虐的文章(例如为某些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辩护、为某些官僚进行的权力资本化行为鸣锣开道等等。),其结果是,他们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损害了巨大的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对于学术界本身的影响是,一方面,大量学术垃圾制造了学术繁荣的假象;另一方面,真正的经济学理论供给严重短缺。因此,经济学未能有效地表现出其应有的实际价值,经济学在中国已经不是其本来的那个样子,而成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怪物。正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那些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成长起来的学霸窃取权力和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工具一样,西方经济学也已经成为那些20世纪80年代以来借改革名誉登上权力宝座的学阀窃取权力和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工具。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形式主义传统不仅破坏着中国经济学学术事业本身,而且也给中国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中国大学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 和 博士研究生的经济学教学中,讲授内容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照本宣科地进行讲授完全脱离实际的经济学模型(包括相当多的数学模型),这种问题不仅表现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而且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在政治经济学等教学中。笔者认为,社会科学的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学不存在永恒的定论。而且,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中都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需要讨论和进一步研究(例如,倍受经济学家们推崇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原理、马歇尔局部均衡原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第二定理和科斯第一定理、第二定理等)。但是,站在大学讲坛上的经济学教授们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将个别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当作永恒真理这样一种教条进行宣扬,或者仅仅只是形式化地走一个教学过场(这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学所导致的结果是,不仅误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而且还愚化了青年人的头脑,于学生个人、于民族复兴大业都起到了相当严重的负面作用。  

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基本是不切实际地宣扬西方经济学家(过去是宣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断。笔者认为,经济现象是不断变化的、各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都是处于发展中的,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内含。例如,在古典经济学时代及其以前,货币制度是标准的金本位制度,马克思将货币定义为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显然是符合事实的;而在现代社会中,货币制度是信用货币制度—纸币本位甚至已经演化到了数字本位,货币就只是一种价值符号而不是商品本身了。因此,现代货币的定义再一成不变地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定义来进行解释显然是不尊重事实的和反科学的,甚至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笔者认为,是否尊重科学要看是否真正理解科学(同样,是否能够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看是否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而不是简单背诵马克思的言论。)。而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也是真正理解科学的(同样,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目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太过于教条主义,是反科学(反经济学精神)的(一成不变地照抄马克思的《资本论》“原理”和斯大林主持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教条同样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应当进行全面的纠正。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盘美化”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全盘苏化”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经济学教条主义造成了相当有害的思想禁固,表现为盲目照搬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尤其是盲目鼓吹西方经济学理论,把西方经济学神圣化,推行洋教条,迷信市场,崇拜资本和资本家。  

经济学形式主义导致了极其严重的经济学表象的繁荣,表现为大量的学术垃圾、垃圾经济学家、垃圾博导、垃圾硕导、垃圾博士、垃圾硕士、垃圾大学生和垃圾学术队伍。  

经济学霸权主义形成了经济学学术界的藩镇割据和学阀横行,极大地阻碍了经济学理论创新。栓释和阐述西方经济学家的言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政府官员的言论的实质是权力至上的外壳,这是学术官僚主义化的最直接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公立大学无限地向着官僚机构趋近,而私立大学则更接近于权力资本和利润机构的混合物。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必须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革命,甚至需要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革命、文学革命、艺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在经济学理论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契约经济学和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合理内容融合起来,创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  

推翻以推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己任的西方经济学独霸大学经济学讲堂的地位,切断和平演变主义者和新自由主义者给年轻人洗脑的主要通道。  

在意识形态方面,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批判,对那些鼓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学家进行坚决的批判:  

(1)、提倡利他主义,反对利己主义。  

(2)、提倡劳动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剥夺主义和剥削主义。  

(3)、提供生活主义,反对拜金主义。  

(4)、提倡政府管理,反对无政府主义。  

(5)、提倡法制自由主义,反对极端自由主义。  

(6)、提倡爱国主义,反对卖国主义。  

(7)、提倡实践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尤其是要反对洋教条主义、西方经济学主义和美国主义。  

(8)、提倡节俭美德,反对消费主义。  

(9)、提倡经济主义,反对利润主义。  

(10)、提倡人民主义,反对权贵主义。  

在此基础上,建立团结互助、平等共处、节俭爱国、劳动光荣、和谐正义、依法管理的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环境。  

让我们共同关注中国经济乃至中国整体的繁荣与发展!  

让我们为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经济学教育事业倾注不懈的努力!  

   

   

                                               何其多

   

 二零零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二零零五年元月二十五日  

二零零九年一月二十六日夜  

于昆明云南省高教小区北小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