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的扁担
这是汉正街的扁担他叫老加,
一头肩岁月一头担亲人,
压弯了脊梁他咬牙挺住,
累垮了心脏他隐忍不屈。
59岁他猝死于板车上,
59岁他每天开支不到10元,
59岁他一元元攒下老伴的药费,
59岁这一天他搬完了1500公斤大米。
59岁扁担们哭了。
这苦难的大地呜咽的江水,
这为寒风所破歌的“扁担屋”,【1】
还有老加的儿他瘫痪在床的妻。
还有山间的泉水赤脚的孩子,
还有矗立的欢笑匍匐的乞丐;
这每一分金币后的羞耻和泪水,
这星际间压抑的咒语和饶恕。
这一张张被江水刷洗苍白的笑脸,
这天地间游丝挣扎的魂灵;
我哭中国的扁担纯朴的草民,
还有我悄悄逝去的窒息……
【1】参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01年,1,18
新闻衔接: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11/201001/t927948.shtml

记者李响摄
50多岁搬完1500公斤大米 汉正街“扁担”休息中去世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世昌舒均实习生朱娟娟)虎年春节临近,他却无法和家人一起团聚了。前日,汉正街的“扁担”老加劳作一天后,在板车上打个盹,却再也没有醒来。本报报道老加的不幸故事后,让许多读者牵挂。昨日,老加的亲人从随州赶到武汉,含泪将他接回家。
秋裤里藏着206元工钱
“这206元,是我从爸爸的裤子里找到的!”昨日,记者来到老加生前住的出租屋,他的儿子加子健拿出了一沓脏兮兮的钱,多是1元和10元的纸币。
老加叫加长华,59岁,是随县安居镇刘台村人。加子健的脸上满是泪痕,他说,前日下午,得知父亲突然去世后,他是一路哭着从老家赶到武汉。晚上,他清理父亲的遗物时,从秋裤里翻出206元。原来,父亲担心辛苦赚来的钱被偷,在秋裤里缝了一个小口袋,每赚一元钱,就往里塞……
轻轻触摸这沓钱,似乎还能感受到老加的温度。加子健说,父亲原本可以在家享福。去年7月,母亲突然中风,瘫痪在床,需要一大笔钱治疗。父亲便扛起扁担,走进熙熙攘攘的汉正街。上个月,父亲还特意赶回家,给母亲送回6000多元。
每天开支不超过10元
来自随州的张师傅是老加的上铺。“出去时还好好的,还背了米,没想到就这样去了……”噙着泪花,张师傅始终不相信这是事实。
他介绍,老加是去年9月来这里做“扁担”的。每天凌晨4点,他们便一起去附近的宝善堂菜场拖菜。拖完已是近8点,简单吃完早餐,就去汉正街拖货。
生意好时,一天能挣七八十元钱,一直要忙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能收工。有时,老加也会跟张师傅念叨:“做搬运真累。”
每天的3顿饭,要么是馒头加稀饭,要么是一碗面,“从没见他吃过荤菜。”张师傅常提醒老加注意营养,但老加每天依旧如此。
几元钱的伙食费,外加两元钱的房费,就是老加一天的开支。“他为人本分,从不与人争什么。”工友小李回忆,每天收工回来,工友们会坐在老加的床沿轮流烧水洗澡。虽然床铺离火炉最近,但老加总是等工友们都洗完,他才最后洗了睡觉。
简陋的“扁担”屋
硚口区怀安一里19号,就是老加住的“扁担”屋。
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被木板隔成上下两层,下面摆着高低床。老加生前睡在下铺,因为他的离去,已铺上另一名工友的被褥。空气中,有一股浓重的酸味和霉味。
附近有着不少这样简陋的“扁担”屋,一个铺位每晚2元钱。
老加的故事在汉正街的“扁担”中传开,他们不由感慨:“要是政府能出钱,定时给我们做做体检就好了。”这个愿望可能不会马上实现,但生活还要继续,他们依然会留在汉正街,毕竟这里能赚到钱。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