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资产阶级vs无产阶级--孰强孰弱,去向何方?

火烧 2010-04-06 00:00:00 思潮碰撞 1030
文章分析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对比,探讨其内部矛盾对世界趋势的影响,强调扩张度、积累度、腐朽度、消耗度四要素对资本主义力量的决定作用。

   

不可否认,全世界资产阶级和全世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决定世界大势发展变化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运动的结果决定着世界历史的演进。然而,这个矛盾运动的结果又是受什么东西左右和支配的呢?那就是世界资产阶级和世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强弱的消长变化。如果资产阶级的力量强于无产阶级的力量,那么世界趋势就向着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走去;如果无产阶级的力量强于资产阶级的力量,那么世界趋势就向着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走去。然而,又是什么东西分别决定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强弱的变化呢?那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自的内部矛盾。  

资产阶级的力量,从本质上说,就是资产阶级所掌握的资本转化成的、能维持自身统治和镇压无产阶级反抗的实际能力,也就是“物”的力量。无产阶级的力量,从本质上说,就是无产阶级队伍本身的庞大和能动性所带来的、足以震撼乃至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实际能力,也就是“人”的力量。  

资产阶级的“物”的力量是怎么增强的?毫无疑问,就是血腥的暴力掠夺所带来的直接占有和贸易盈利,或者是基于这个动机而产生的发展科学革新技术的资本投入,也就是积累和扩张。发展科技以扩张资本、积累资本以扩张市场、制造武器以扩张领土、占有资源以积累实力、积累实力以继续扩张等等,都是由资产阶级的扩张本性和积累程度决定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强大国家机器就是由其扩张本性和积累程度在支撑着,停止扩张它就要走向死亡,没有积累它就会立刻死亡。但是,事物总有反面,资产阶级自身内部还存在着使它力量减弱的因素。这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资产阶级的腐朽,包括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和消极对待科技创新;再一个就是资产阶级用来达到扩张和积累的目的而进行的一切活动所造成的消耗,小而言之是扩大再生产带来的成本耗费,大而言之就是发动侵略战争或争夺战争带来的财政赤字。腐朽因素在很多情况下不如消耗因素给资产阶级带来的力量削弱的程度大,消耗因素在资产阶级进行战争活动,尤其是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进行帝国主义争夺战争的时候所带来的对整个资产阶级力量的减弱影响最厉害,因为这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内耗。基于以上的论述,在这里有必要提出四个“度”的概念。那就是扩张度、积累度、腐朽度、消耗度。扩张度与腐朽度是对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新科技的意向、扩大生产的意向、侵略弱国的意向、争夺资源的意向等等都是扩张度增强的表现,都有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而与此相反,资产阶级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和消极对待科技创新的意向则是腐朽度增强的表现。资产阶级的扩张度增强,则腐朽度减弱,则资产阶级的实力将要增强;反之,资产阶级的扩张度减弱,则腐朽度增强,则资产阶级的实力将要减弱。扩张度与腐朽度这一对矛盾是资产阶级软实力的体现,能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发展趋势。同时,积累度与消耗度也是对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生产资料、物质产品、资源能源、军事武器等等都可以用积累度来表现;资产阶级为了扩张或保有而投入付出的生产资料、物质产品、资源能源、军事武器等等都可以用消耗度来表现。资产阶级的积累度大,则消耗度小,则资产阶级的实力是强大的;反之,资产阶级的积累度小,则消耗度大,则资产阶级的实力是弱小的。积累度与消耗度这一对矛盾是资产阶级硬实力的体现,能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现实力量。四个“度”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相互牵制的:经济危机或战争创伤使得资产阶级消耗度大,实力减弱,必然引发资产阶级的扩张倾向,于是扩张度增强,扩张度增强也势所必然的会引起积累度的增大,而积累度的增大也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资产阶级腐朽度的增强或相互之间战争的发生。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就是由自身内部这四个“度”的消长变化情况综合起来决定的。资产阶级财团是资产阶级的核心代表,也是资产阶级力量变化的重要调节者。资产阶级财团为了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总是竭尽所能的通过各种途径激发资产阶级的扩张度、加大资产阶级的积累度、避免资产阶级的腐朽度、降低资产阶级的消耗度来增强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的资产阶级必然有强干的资产阶级财团做核心。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人物只是资产阶级财团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的“人”的力量是怎么增强的?就是团结与反抗。只有团结起来,才能集中力量;只有反抗,才有可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逐步攻击瓦解资产阶级的力量以期最后的胜利。无产阶级所忍受的剥削和压迫越深重,无产阶级的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就越明显越激烈,无产阶级的团结就自然而然地越紧密,因为谁都知道,没有团结的反抗是虚弱的,无产阶级空无一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足以对抗敌人。一旦无产阶级掌握了一定的物质资料或资源能源,无产阶级就在有“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占有了一定的“物”,这对于对抗资产阶级是有极大助力的;如果再深一步,无产阶级在一定的范围内掌握了武装和政权,那么无产阶级的力量将会变得更加强大。但是,事物总有反面,无产阶级自身内部也存在着使它实力减弱的因素。这包括安逸和亡耗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无产阶级由于对物质资料的占有而相应带来的生存危机降低和生活水平提高,这种生活上的安逸,是瓦解无产阶级联合、削弱无产阶级反抗的重大消极因素;后者是指无产阶级忍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为资产阶级无偿劳动所产生的劳力和生命的损耗,以及无产阶级在不觉悟的状态下为资产阶级的“物”所驱使而进行各种战争而产生的人力的伤亡,以及为对抗资产阶级进行革命而不得不牺牲的人力的伤亡。在战争情况下,尤其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资产阶级为争夺资源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只要无产阶级不觉悟而导致或为资产阶级所利用或为资产阶级所裹挟而投入战争充当炮灰的时候,亡耗因素对无产阶级所带来的力量的削弱是很严重的,因为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内耗。安逸因素在多数的和平情况下,尤其是已经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内部,对无产阶级的力量的削弱也是很严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修正主义产生的基础。基于以上的论述,在这里也有必要提出四个“度”的概念。那就是联合度、占有度、安逸度、亡耗度。联合度与安逸度是对立统一的:无产阶级生存环境的恶化、无产阶级生活压力的增大、无产阶级反抗性的增强、无产阶级斗争自觉性的增强等等,都是联合度增强的表现,因为这些都可以促进无产阶级的联合,都有助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而与此相反,无产阶级一旦占有了一定的物质财富,生活安逸了,就会不同程度地满足于现状,就使得革命进取心、革命自觉性都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无产阶级联合度的削弱,进而将会使得无产阶级的力量减弱。联合度与安逸度这一对矛盾是无产阶级软实力的体现,能够反映出无产阶级的发展趋势。同时,占有度与亡耗度也是对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掌握越多的“物”,无产阶级的实力就越强大;无产阶级死亡越多的人或付出越多的劳动,无产阶级的实力就越弱小。占有度与亡耗度这一对矛盾是无产阶级硬实力的体现,能够反映出无产阶级的现实力量。四个“度”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相互牵制的:无产阶级因为承受资产阶级的雇佣劳动和战争而使得亡耗度大,无产阶级反抗情绪必然增强,则无产阶级联合度增强,无产阶级实力也将增强,及至强到能够爆发革命夺取政权,则无产阶级占有度提高,而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无产阶级安逸度的增强;或者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统治耍阴谋,给予无产阶级一定的物质利益作诱饵,无产阶级的占有度是提高了,但无产阶级的安逸度却大大增强了,联合度大大降低了,结果无产阶级的力量便大大削弱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弱就是由自身内部这四个“度”的消长变化情况综合起来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核心代表,也是无产阶级力量变化的唯一主导者。无产阶级政党以最终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通过各种方法加强无产阶级的联合度、加大无产阶级的占有度、根除无产阶级的安逸度、减小无产阶级的亡耗度来增强无产阶级的力量。强大的无产阶级必然有强干的无产阶级政党做核心。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治领袖是无产阶级政治核心的全部。  

基于以上的叙述,得到下面的图示:  

无产阶级:占有度    联合度      资产阶级:积累度    扩张度  

            无产阶级力量                   资产阶级力量  

        (无产阶级政党主导)           (资产阶级财团主导)  

          亡耗度    安逸度               消耗度    腐朽度  

   

在前面关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自身内部矛盾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革命、战争、政权更替等等历史事件的结果正是以上各个矛盾运动和两大阶级之间力量角逐的综合结果所致。  

法国“巴黎公社”为什么先胜利后失败?普法战争是德国资产阶级和法国资产阶级之间的资产阶级争夺战争,战争使得两国资产阶级的消耗度都很大,力量都有所削弱,而法国的战败又使得法国资产阶级的消耗度更大。在法国,工人运动很早就开始兴起,巴黎的无产阶级政党此前已经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和宣传工作,无产阶级的联合度很强。这样就在巴黎形成了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局面。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取得成功。取得政权的巴黎无产阶级拥有了更多物质资料和武器,提高了占有度,实力更加强大;这引起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警惕,于是与法国资产阶级瞬间联合,释放凡尔赛战俘(不觉悟的无产阶级,这是无产阶级联合度尚低的表现),反扑巴黎。法国资产阶级由于在军事力量上得到了补充,消耗度降低,积累度提高,实力增强;而此时的巴黎无产阶级却没有抓住时机去发动巴黎周边的农业无产者,丧失了增强联合度和提高占有度的机会,使得自身力量在短时间内变得相对弱了。与此同时的德国无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政党,无产阶级的联合度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对于工业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资产阶级在德国的联合统治(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力量尚属极弱,也就不足以发动有较大影响的革命而给巴黎无产阶级以呼应和支持。结果,“巴黎公社”最终失败了。  

比“巴黎公社”早一点的亚洲无产阶级革命,其战争规模都堪称巨大,为什么也都惨痛失败?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农村无产阶级反抗腐朽的地主资产阶级(在这里,为了分析方便,权且抛开旧式农民和新式产业工人、旧式封建地主和新式工业资产阶级的本质区别和经典称呼,把赤贫的农民看做农村无产阶级、把有产的农民称为有一定占有度的不觉悟的农村无产阶级、把封建统治者看做腐朽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虽然没有现代工业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但是却有以洪秀全为领袖的农民无产阶级领导集团做核心,组建了强大的革命军队,其联合度是很高的;而且经过军事斗争,建立了一个范围不小的革命政权,其占有度也很大;夺取南京后洪秀全等人腐化迅速以及农业无产阶级得土既安的倾向,安逸度有所增强;严重的内讧和连年打仗,使得无产阶级的亡耗度很大。综合来看,太平天国的无产阶级力量不是特别强大。但是它的敌人清朝地主资产阶级却有着很强的腐朽度、极低的扩张度、较小的积累度、较大的消耗度。两相比较,无产阶级的力量比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所以,太平天国在初期甚至在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之后都是胜多败少,几成大势。但是,在后期的斗争中,外国资产阶级与国内腐朽势力走向联合,一下子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积累度;曾国藩等人兴办洋务,增强了中国腐朽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技术革新能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扩张度。积累度和扩张度的增强使得资产阶级的实力大增,大大超过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因此,太平天国最终归于失败。同时期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也是由于外国资产阶级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注力导致其积累度短时间提高才使得革命失败的。  

俄国“十月革命”为什么胜利?俄国腐朽的地主资产阶级(相比于欧美工业资产阶级,沙俄科技落后的、极具侵略性的、带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政权属于腐朽度高、扩张度不太高、积累度低、消耗度高的力量较弱的资产阶级)参加了欧战,使本就力量较弱的资产阶级消耗度增大,力量更弱;而俄国无产阶级虽然被资产阶级裹挟了大量士兵充当战争的炮灰,亡耗度不小,但是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很成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较大范围的组织和宣传工作,无产阶级的联合度水平相当得高,综合起来无产阶级的力量对比与资产阶级相当强大。这也正是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会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率先取得成功”的原因。  

紧随而来的苏俄无产阶级政权反对俄国资产阶级复辟和诸帝国主义围攻的战争为什么胜利?因为苏俄在革命成功后,迅速掌握并巩固了全国大部区域的城市和农村的无产阶级政权,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无产阶级军队,在高联合度的基础上,短时间又增大了占有度,无产阶级的力量变得空前强大。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如德国)也不同程度的爆发过无产阶级革命,却都归于失败,其原因为何?德国的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争夺战争中打败了,消耗度很大,可以说力量很弱了;但是,德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却呈分裂状态,无产阶级的斗争多半处于罢工层次的自发斗争状态,其联合度一直很低,实力远不如俄国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巴黎和会以及后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都不同程度的反对削弱德国资产阶级,支援德国资产阶级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因此,两相比较,德国的资产阶级其实是强于无产阶级的。至于其他国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相差之悬殊更是不容革命取得成功。  

不同国家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由其各自的扩张度决定的,而最终是以兵器战的方式表达还是以贸易战的方式表达又是由其各自的积累度决定的。资产阶级天生是强盗然后才是生意人,能够用暴力抢夺的方式得到的利益就断然不会用讨价还价的方式去获得,因为两种方式的成本和利润显然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只有实在是不具备发动战争或战胜对方的实力的时候,才退而求其次,采用看似“文明理性”的贸易方式去解决;这只是暂时的,是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力量还没有运动变化到某种程度的表现。  

与此相对的是,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矛盾吗?存在,但是只是暂时的。因为这一矛盾完全是因资产阶级的欺骗和蒙蔽造成的,只要无产阶级政党充分地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各国无产阶级都会在长期的被压迫和长期的做炮灰的过程中,要么自发地要么自觉地觉悟起来,慢慢走向联合,走向联合度的大大提高,最终以重拳攻击资产阶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资产阶级重新瓜分世界,各自利益看似得到了满足,却为下一次大纷争埋下了祸种。美国资产阶级在一战中参战很晚、收益很大、消耗度极低,再加上它本来就很高的扩张度和积累度,可以说美国资产阶级在一战后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资产阶级,但是这却埋下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祸种;德国资产阶级在一战中消耗度极大,一下子由战前的后起之秀变成了战后的穷光蛋,实力变得很弱,但是却因为美英资产阶级从自身利益考虑的庇护而幸运地躲过了因战争负债变弱或因无产阶级革命而灭亡的命运,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减小了消耗度,强大起来。更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德国资产阶级强大的扩张度使得它一点也不甘心屈居人后,为了在短时间内争夺资源以实现其咸鱼翻身,德国资产阶级在积累度不高的情况下,以赌徒般地心理疯狂押宝,万恶的纳粹主义被奉上前台,直到最后德国资产阶级自己也没能拉住纳粹这匹疯马差点被它拖入深渊,差点被摔得粉身碎骨。德国资产阶级急功近利的纳粹化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种;英国资产阶级和法国资产阶级在一战中消耗度很大,但是作为战胜国,积累度在战后很快得到了提高,但总体实力相比而言是变得弱了,也就是说沦落到了不具备发动战争或战胜对方的实力的那种状况,自然英法资产阶级就总想以“文明理性”的贸易方式获得利益,因此英法资产阶级惧怕战争,这就为后来尽管面对德国以纳粹势力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的猖狂进攻已经有损于自身的利益,却仍视若不见的绥靖政策埋下了祸种;意大利与德国的情况比较类似;日本资产阶级在一战中没有什么消耗度,一战后,虽然对中国的狮子大开口并没有得到完全满足,但是它的积累度却实实在在的是提高了,这从华盛顿会议中约定的它在太平洋的海军实力就可以看出来,在远东其实力仅弱于美国而已。但是,日本资产阶级发展较晚,没有充足的海外殖民地为其提高积累度,第一次世界大战远远没有实现日本资产阶级积累度提高的目标,日本资产阶级强大的扩张度也使得它不肯屈居人后、急于求成,也以赌徒般地心理押宝,使得主张对华侵略的少壮派军阀上台,为日后的世界大战埋下祸种。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资产阶级财团的意向与其国家机器的意向不可完全等同。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也就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军事工具,不仅天生带着资产阶级的强盗本性,而且由于它贴近武器军队等战争资源远离工业生产等经济实体,天生地就喜欢以战争而不喜欢以“文明理性”解决利益问题,天生地就容易头脑发热、赌徒似的以暴力手段获取利益,天生地不太容易像资产阶级财团那样周密地考虑并协调扩张度、积累度、消耗度、腐朽度之间的关系,天生地即使是在因为发动战争而消耗度极高几近灭亡的情况下还如蛮牛般地不考虑调整策略。也就是说,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天生地具有纳粹化倾向。这也正是前文所说为什么资产阶级财团只是重要调节者而不是唯一主导者的原因,因为在某种特殊情形下,当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纳粹化后,在开始时受资产阶级财团限制的纳粹集团在后来连资产阶级自身也拉不住了,直到一起走向死亡的境地。  

资产阶级绝不可能根除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因为资产阶级时刻都与纳粹和法西斯产生着暧昧的关系,资产阶级在为了短时间内摆脱消耗度和腐朽度的困扰,为了短时间内达到扩张度和积累度的需求,在急功近利的时候、在疯狂的时候还极度需要纳粹和法西斯;只有纳粹和法西斯的死敌无产阶级才能根除和消灭它们。民族主义天生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就是纳粹主义的基础,是资产阶级法西斯化的意识前提。虽然无产阶级在不觉悟的状态下,因为资产阶级掌握着舆论工具和教育资源,很容易被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所欺骗和蒙蔽,很容易被民族主义所欺骗和蒙蔽,进而成为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炮灰,导致本国和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度大大降低,使得世界无产阶级的力量大大削弱,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是不可调和的,也就是与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不可调和的,无产阶级只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没有民族主义,还要反对民族主义。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最终也会从民族主义中醒来,走向国际主义下的联合,走向强大。  

由此得出结论,在世界出现局部的资产阶级法西斯化的时候,在世界要面临连本国的资产阶级也拉不住的纳粹主义疯马和军国主义疯驴要把全人类带入灭亡的时候,在世界面临世界大战的时候,依靠还没有法西斯化的别国资产阶级通过资产阶级争夺战争的方式去平息法西斯战争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只有依靠无产阶级政党主导下的强大的无产阶级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消灭法西斯,结束法西斯战争。因此,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权和中国的无产阶级政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的确确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方的最终胜利完全是依靠苏联和中国的觉悟的无产阶级坚持和抗争取得的,没有无产阶级政权主导的资产阶级的反法西斯世界战争最终一定要悲惨的失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那么多的祸种,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引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预设了救星。无产阶级政党和觉悟的无产阶级,宁愿哪怕短如一天的战争也不要,因为只要是战争,就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大内斗,就是世界无产阶级亡耗度的大大提高。可是这毕竟是不可能的,资产阶级是战争狂,不觉悟的无产阶级阻挡不了资产阶级的战争脚步,哪怕是短如一天的不对无产阶级进行疯狂掠夺和敲骨吸髓它都受不了。只有打败资产阶级,才可能暂时地解决世界上的战争问题;只有消灭资产阶级,彻底解决两大阶级之间的基本矛盾,才能最终解决世界上的战争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间歇期间,苏联无产阶级因为有着高度的联合度和强大的占有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了比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在近百年间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还要令人称奇的成就,这才为最后主导二战奠定了基础。而在此段间歇期内,中国的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建立一定范围的政权?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又能够在战后最终取得成功?这些都要分阶段详细分析。  

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财团和国家机器(这里为了便于分析,权且抛开封建军阀、官僚地主、大买办的区别),从清政府到北洋军阀政府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有几个相同点:首先腐朽度都很高,内部贪污腐化程度严重;其次没有自主的科技实力和大规模的重工业能力,没有足够发动对外侵略的意向和能力,扩张度很低;再次由于落后的封建式社会生产的长期存在,加上战败赔偿和统治阶级追求腐朽,消耗度很高,积累度很低。也就是说比之欧美日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是很弱的。中国的无产阶级分为农村无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数量更多的是前者。在五四运动以前,虽然还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但是由于所受的剥削压迫深重,反抗性很强,无产阶级的联合度是较高的,力量比之中国资产阶级要强。但是,为何屡屡革命总以失败终结,就是因为有强大的外国资产阶级的注力。一战期间,外国资产阶级忙于自相火并,按理正是中国无产阶级大革命成功的最佳时机;可是此时,职责相当于旧式农民战争领导集团的中国革命领导集团,不仅内部紊乱而且完全不懂得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龟缩于华南一隅,无产阶级没有合适的领导,联合度就有所降低,又由于外国资本的暂歇和民族资本的成长,安逸度有所增大,因此无产阶级的力量是下降的。也就没有形成大的革命运动。等到一战结束,外国资产阶级重新杀了回来,这才使得无产阶级的联合度重又暴增,爆发了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胜利催生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  

有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无产阶级的联合度就有了增强的保证,也就有了实力增长的保证,也就有了最后胜利的大基础。即使如后来的右倾危险和左倾危险,也只是增大了无产阶级的亡耗度,并没有太大的削弱无产阶级的联合度,无产阶级仍然比之欧美日国家的无产阶级是强大的。那些欧美日国家也有所谓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但是要么只是停留在领导工人罢工游行的斗争层次上,要么就是鼓吹参与议会争取工人的所谓“合法”权益,都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组织和宣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方式对抗资产阶级上,始终主张以不调和的对抗方式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始终主张以暴力手段反对资产阶级的暴力手段。因此说,欧美日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联合度很弱,因为它们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个假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苏联和中国的真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才具有高的联合度,才具备强大的力量。  

中国无产阶级较高的联合度换来了一定的占有度,虽然因为右倾和左倾的影响,一度有过较大的波折,但直到二战前夕,无产阶级的力量由于联合度的大增强和占有度的小提高而变得强了起来。日本资产阶级对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发动的战争既带有资产阶级争夺战争的性质也带有为中国资产阶级注力以镇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这个战争的性质决定了为什么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中国的资产阶级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日本资产阶级想要争夺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源,这一矛盾决定了中日资产阶级之间是相互敌对的;而日本资产阶级始终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死敌,所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才有了和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很特殊的情况下走向联合的可能。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却天生比日本的资产阶级弱小,在打不赢日本资产阶级的前提下为了保住其可怜的积累度和腐朽度,不得不向日本资产阶级低头,联合日本资产阶级镇压中国无产阶级。所以才有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抗战初期令人痛恨的卖国条约的签订和抗战期间令人发指的投敌行为的出现。与此同时,日本无产阶级在不觉悟的情况下为日本资产阶级充当战争炮灰,与中国无产阶级进行内斗,加大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亡耗度,加大了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增强的难度;不过,在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无产阶级政党尽可能地充分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还是争取了不少日本无产者的觉悟,他们纷纷倒戈相向,向日本资产阶级发起进攻,这是世界无产阶级联合度的增强,是世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二战结束后,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相比于中国资产阶级是异常强大的,本来就孱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在二战中消耗度大大增加,实力大大减弱,根本不是既有强联合度又有高占有度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对手,客观地说两者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如果没有美国资产阶级的注力,相信在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会随着二战的结束而迅速成功,其速度与规模甚至会胜过当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当然历史不容假设,美国资产阶级还是习惯性的沿用了一百年来向中国资产阶级注力以阻止革命步伐的方法,不过令美国资产阶级感到苦恼的是,这回这招不灵了,只不过延缓了短短的三年时间,中国的无产阶级大革命便取得了成功。  

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诞生。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占有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力量增强;全世界资产阶级因为战争所带来的消耗度的提高而力量减弱。但是,整体来看,世界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是强于世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什么呢?因为世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在世界资产阶级力量薄弱的地方取得的,也只有在那里,无产阶级的力量才会因联合度的提高而变得强大,大得超过那里的资产阶级。虽然打败弱资产阶级提高占有度的结果使得原资产阶级的积累度一夜之间转成了无产阶级的占有度,但比起强资产阶级的实力来看还是相对弱的。所以,朝鲜战争的结果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仅仅抵抗住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的进攻。不过,无产阶级在拥有政权的状态下的实力是增长相当快的,因此越南战争的结果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真社会主义阵营打跑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的进攻。而且还取得了意外的收获,那就是间接使得美国无产阶级的联合度也得到了提高,美国无产阶级在越战期间组织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支援中越无产阶级对美国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一点与三年解放战争期间,给中国资产阶级充当炮灰的国统区无产阶级后来不断地起义和反内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无产阶级会在战争和经济危机中逐渐觉悟起来,从自发斗争转向自觉斗争,联合度步步提高,如果有真正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此进程还会加速。  

假无产阶级政党是作为真无产阶级政党的对立面出现的。二战结束后,世界资产阶级实力大减,正当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透出一片大好前景的时候,世界无产阶级自身的矛盾运动却悄然展开。前文说过,占有度的提高必然会引起安逸度的增强。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的一大职责就是尽力根除无产阶级的安逸度;只有假的无产阶级政党才不仅不去想办法根除安逸度,还会助推无产阶级安逸度的增强,这也正是修正主义出现才会出现的结果。安逸度增强必然带来联合度的降低,无产阶级的力量下降迅速,而修正主义一旦上台,则就已经说明资产阶级复辟成功,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辛苦几十年创造的占有度就在一夜之间转成了资产阶级的积累度,这使得无产阶级的联合度和占有度都严重下降,世界无产阶级的实力大大下降。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权在二战后逐步被修正主义的假无产阶级政党篡夺,资产阶级逐渐复辟,到八十年代末完成了彻底的复辟。世界资产阶级重又强大起来,原苏联和东欧各国无产阶级因为失去了真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联合度大大降低,无产阶级从觉悟状态重又回到不觉悟状态,对于本国和外国资产阶级施舍的微薄占有度丧失辨别力,安逸度大大提高,无产阶级的力量变得很弱很弱。而与此同时,欧美亚资产阶级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增强自身扩张度,进行改革以减小腐朽度,使得其积累度提高消耗度降低,使得资产阶级的力量飞速增强。两相比较,革命运动于是低迷下来。  

结论:  

1、只有当资产阶级力量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时候,才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时机。资产阶级力量的减弱主要靠资产阶级之间战争所造成的消耗度的加大;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关键要靠真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联合度的增高。  

2、假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就是资产阶级财团或者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因此,完全具备资产阶级的天生的扩张本性和纳粹化本性,至于还没有发动对外战争只是因为自身积累度还不够,不足以发动或战胜。  

3、全世界资产阶级和全世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决定世界大势发展变化的基本矛盾,但这不表明这一矛盾永不转化为其他矛盾。共产主义社会在全世界的最终实现是必然的,到那时,上述基本矛盾就会转化为其他矛盾。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必然的?因为无产阶级的力量本质上是“人”的力量,资产阶级的力量本质上是“物”的力量,资产阶级本身也是人,也在为无产阶级的力量做着准备,只不过时间未到罢了。资产阶级的垄断本性和罪恶统治,必然会把大大小小的有产者推向无产阶级的阵营,就像电荷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一样,最后只剩下最大的一个资产者茕茕孑立的一个光杆站在与世界无产阶级对立的另一极,虽然他“积累”了大量的“物”,可是又有谁不会认为这时的他弱小的像一只蚂蚁呢?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也许远还未到这一刻,世界资产阶级就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与思想改造中被消灭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