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银行董事长、行长的一封要求取消秘薪制的公开信
尊敬的胡怀邦董事长、牛锡明行长你们好!
冒昧的以一个普通员工身份,本着“责任交行,责任人”的想法,给两位交通银行掌舵人写信,述说一位普通基层员工的心声。
2006年交通银行薪酬改革实行“密薪制”后,明确规定员工相互间不能探听工资奖金等收入情况,否则作违纪处理。规定出台后原本员工之间可以公开谈论的收入奖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员工相互间产生了隔阂、猜疑、嫉妒。严重影响了员工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氛围,同时失去薪酬激励员工的作用。“密薪”也成为一部份人徇私舞弊最好的“遮羞布”。
我们分行工龄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占百分之六十左右,转复军人占全行员工的十分之一左右,“密薪”给我们老员工的感觉是“辛辛苦苦十几年,不如进行二三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大多只能在各部门A职等岗位上工作,工作能力强但得到提拔机会较少。因为根据政策规定各部门BC等级职位有限,剩余员工不论工龄长短一律同工同酬,过去的贡献成绩一切归零,与新进行的员工同岗同酬站在同一起跑线。这合理吗?合情吗?我们并不是要争位子,我们也不是倚老卖老,我们只是想争取老员工应有的待遇。我们去询问负责薪酬改革工作的人力资源部,他们总是用“规定”来推说,用太极拳八卦掌推来挡去,永远说不清讲不明如何定岗定薪。不知道是我们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他们解说能力有问题,还是另有难言之隐。我总也没听明白,更没想明白。
我们由于年龄学历的原因缺乏竞争力的,但我们的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有竞争力。关键是我们的优点在“定岗”“定薪”的制度下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不能因为新的薪酬制度将我们过去多年的努力、贡献、成绩抹去,让我们与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同岗同酬。拿着与“国际接轨”的“遮羞布”,将西方私营企业淘汰的薪酬体制,闭门造车的移植到中国国有股份制企业来。合适吗?和谐吗?符合我们国情吗?这就是“密薪”最伤老员工心,也是最不得人心的地方。
领导的“密薪”更是神秘,领导干部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有多大?存在这样的差距合理吗?领导干部所拿的薪酬与其付出劳动成正比吗?他们的收入使在一线辛苦工作,同时被各种指标、任务、考核压得喘不过气的普通员工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但又敢怒不敢言,言又无人听,听又无人管,想管的管不了,能管的不愿管。为什么不敢说,不愿管,其中的道理我想胡董事长和牛锡明行长应该明白,就是怕得罪人。因为现如今的社会环境要找一份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还房贷,为了家中的妻儿还是能忍就忍吧!再说员工的薪酬与奖金分配还是由部门老总说了算,谁还敢说?这就是大多数最普通的,基层员工的最真实的想法,也是最无可奈何的一种心态。员工在这种压抑的心态下工作,对交通银行业务发展和交通银行企业远景是极为不利的。领导干部拿多少薪酬,凭什么拿这么多薪酬都应该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化,让被他们领导着的员工心知肚明并起到民主监督作用,同时成为一种激励机制,从内部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良好工作氛围,使一部分领高薪混日子庸才暴露出来,淘汰下来。现在一部分所谓“领捣”(领工资捣浆糊)为保住自己的位置,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阿谀奉承。目的就是要博得上级的青睐,因为只要保住位置就能保住高额薪酬,保住各类与普通员工差距很大的福利补贴。将总行下达的任务指标通过加减乘除分配到员工的身上,工作上推、躲、拖。待遇上争、占、抢。在员工面前一副嘴脸,在上级面前又是一副嘴脸。我真是不明白他们怎么这么不要脸。
我在交通银行工作十几年了,经历了多任行长的领导,也经历了我们分行最困难的时期,平心而论各任领导的工作都是尽心尽力的,都想将我们分行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强。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分行的发展有目共睹可以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来形容业绩蒸蒸日上。作为其中一员由衷感到高兴和自豪,但高兴之余又有点失落。我感觉普通的一线员工的收入并没有突飞猛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增长未成正比。我这里所讲的收入是可支配性收入,可以买油盐酱醋的收入。可能与人力资源部统计的中国特色的“平均收入”有所区别。企业员工共同创造的财富只有少部分人能享受,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目前我国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全体员工公示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的分配原则,重大事项应当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协商。” 交通银行目前仍然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不是私营企业,我们目前的薪酬制度与国家的法律相抵触。交通银行的“密薪”制下的薪酬制度,是侵犯劳动者正当权益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衷心盼望交通银行的高层领导,举起智慧利剑,斩断“密薪”这根阻碍交通银行前进的索链,让大多数普通员工呲之以鼻的“密薪”制退出交通银行历史舞台。
此致敬礼!
2010年3月25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