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劳动派遣制里潜伏的“潜规则”
本文转载自:“全球品牌网”
派遣制“发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条件是健全的“信誉”制度和完善的执法环境。2008年中国劳动合同法起草者们在“人之初性本善”传统观念指导下,忽略了中国的“信誉”制度还没有建立和执法环境还不完善,将这样一个失去先决条件的“劳动派遣制”写进劳动合同法而匆匆出炉。派遣制让全国的国企、民企和外企集体钻了一个大空子,这个空子可不是个一般的空子,而是一个“堰塞湖”,劳动合同法的“连续可追溯性”象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垮塌的山体一样,正将汹涌澎湃的岷江水位不断抬高,形成岌岌可危的唐家山堰塞湖,不久就将决堤。
堰塞湖里面是不断抬高的水。派遣制这个“堰塞湖”里不断抬高的是什么?是越来越多被派遣的职工;是越欠越多被截留甚至是没缴纳的全部或部分社会保险;是职工“没有归属感”淤积的怨气。
太可怕了。这个堰塞湖一旦垮塌,往小处说会将企业荡个粉碎;往大处说,将给国家稳定带来极大隐患。
什么是压垮劳动派遣制这个堰塞湖的“最后三滴水”?
很明确:一是社会保险全国范围内可转续;二是全国范围内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政策的出台;三是可连续追溯的《社会保险法》发布实施。
一、国企、民企、外企集体钻了哪些空子?
1、企业缴纳两险或者三险或者根本不缴纳保险。由于有些省份和地区社会保障事业比较落后,那里的工人或者农民工不需缴纳社会保险,企业就用当地派遣公司派遣到企业,不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只缴纳企业利益攸关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钱由企业出,交纳由外地派遣公司缴纳到外地,甚至派遣公司根本也不在外地缴纳,当成利润。
2、职工“被派遣”。企业为避免不签订劳动合同需要双倍赔偿职工,将自己招募人员打包转给外地派遣公司,由外地派遣公司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回避劳动合同法,使许多劳动纠纷因管辖权在遥远而不熟悉的外地,职工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实际造成派遣公司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
3、打包转移职工给派遣公司。企业为回避劳动合同法所规定“无固定期限合同”,将自己企业即将签订固定期限合同老职工,打包转移给派遣公司,与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派回公司工作。造成派遣公司不给交纳保险的隐患。
4、派遣公司“老鼠仓”对付无固定期限合同。派遣公司一般注册N个派遣公司,形成老鼠仓,与职工签订短期合同,当签订到两次时,再用另一个派遣公司与职工签订合同,永远达不到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回避与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这N个老鼠仓派遣公司分布于N个欠发达省份的N个欠发达县,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职工将找不到投诉或者起诉的地方,只能自己承受损失。
二、压垮劳动派遣制这个堰塞湖的“最后三滴水”是怎样起作用的?
首先,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续政策已经实施。那些异地派遣来的职工发现他们的养老保险可以转到当地,且累计满十五年,六十岁后就可办理退休,每年可领取让他们足以衣食无忧的养老退休金,真是不小的实际利益。他们就会到派遣公司要求补缴保险,派遣公司不干或者逃匿,他们就会到劳动部门投诉,劳动部门找不到这家派遣公司,职工就会到政府门前静坐,坐上三天,政府就会责成劳动部门到实际用工单位查处他们的连带责任,有些是直接责任。
其次,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政策出台。这项政策在全国的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具体办法是,全国全体工人、农民,哪怕是已经超过了退休年龄的工人和农民,都要给办理养老保险,而且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以互相转续。混合连续保龄超过15年,60岁即可办理退休。千千万万内地、欠发达地区来的农民工肯定要找派遣公司为其补缴养老保险,接下来,一般就会经过上访、静坐、找不到派遣公司就找用人单位,解决不了就围堵工厂等政治手段,实现目的。
最后一滴水是《社会保险法》以及对辅助工种的法律解释出台。社会保险法已在全国征求意见。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第六十条: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第六十一:条企业符合企业破产法定情形,不能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企业破产清算的申请。这四条足够了,表述的非常明确:五项保险都要交。全民都有。企业不交可拍卖企业财产来交。最后没办法可叫他破产清算了来交。而且是连续可追溯性的。
三、劳动派遣制“堰塞湖”垮塌瞬间的情景预测
举个例子说的还明白:
用人单位:风雨霜雪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欠扁。
劳动派遣公司:法定代表人:吴德。老鼠仓公司:冠省一公司、甘省二公司、曹省三公司、河县四公司、贵县五公司等等。每家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且已抽逃资金。
风雨霜雪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0000人,与自身公司签订合同的员工3800名,由吴德名下系列派遣公司派遣的员工5200名,其中,如,门卫、清洁工、食堂职工等辅助工种员工200人,其他5000名皆为与生产直接相关工种。
有一天,冠省、甘省、曹省、河县、贵县籍这5200名职工的10400位爹娘从老家捎来信,说老家村里统计入保险,从来没有入过保险的,可以个人补缴15年的,如果在外打工的单位给入的养老保险可以转回来,转回来一年,个人可以少补一年。
于是,风雨霜雪工业园内5200名职工纷纷放下手中工作,云集人事科,询问有没有保险。公司人事科工作人员讲,你们不是本公司员工,你是冠省一公司职工,你是甘省二公司职工,你是曹省三公司职工,你是河县四公司职工,你是贵县五公司职工。你们的一切养老保险与本公司无关,你们可以到与你们签订合同的公司查询。
接着,五伙派遣制员工纷纷派代表回老家查询,查询结果是,五个派遣公司的法人代表皆为吴德,五处注册地办公室已是人去楼空,各地劳动局的系统里根本没有缴费记录,极个别员工账户上只有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
紧接着,五个地区5200名派遣制职工义愤填胸、群情激昂,罢停工作,云集工厂大门。有个别好事者在人群中突然山呼:还我公道!打到贪官!我要生存!另一好事者接着山呼:到政府讨个公道!
然后,5200名外来务工者中勇敢的3000名云集某政府门前广场。
此时,劳动局局长灰溜溜赶到广场,会同匆匆而来的劳动监察大队长和劳动仲裁院院长,耐心向群众宣传政策、了解情况、安抚情绪、承诺答复期限。
经过检查取证,最后结果:5200人中除200名门卫、清洁工、食堂职工等辅助工种外,5000名直接从事生产的操作工人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无效合同,都应当由风雨霜雪公司缴纳五险,派遣了5年,每人每年应补缴6000元,计1.5亿。同时,5000名职工以具有实际劳动关系,风雨霜雪公司未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由,向仲裁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5年双倍工资,每人每月工资带加班费2000元,计5亿元,总计6.5亿元。
这6.5亿元和政府门前广场上静坐着等待答复的3000外来务工者,就是堰塞湖里的水。风雨霜雪有限公司账面上仅有的一亿资产就是岷江两岸的护堤。劳动局局长就是堰塞湖坝体上领着施工的工兵排排长。
如果我是劳动局长,我真的不知道事情该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