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雨》重写太平洋战争史
一评《东风雨》:
“杨柳组合”重写太平洋战争史
司马平邦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之一事件――珍珠港事件的解释和解读,仅仅史家的解释和解读就可以说汗牛充栋,因之拍成的电影和电视剧同样不可计数,但珍珠港事件毕竟只发生于日本和美国之间,与中国人的关系一直很间接和很遥远,与此关联的成系统的历史资料也极其有限又相对分散。
如果早几年我听说珍珠港事件里中国的情报人员为了阻击1941年12月7日早晨那场战争的发生,曾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牺牲,还会以为又是哪个山寨史家的意淫和杜撰呢――不过,看过《东风雨》,许多人和我一样一定都会深信,这不但不是一段野史,而且还是一段未被尽然开发的确史。
这就是电影――人物与逻辑、影像和情感的力量。
在中国,有梦想改变历史的电影本来就不多,能够改变历史的电影更没有几部,《东风雨》的价值或者就在于它就是那少有的几部中的一部。
1940年代初的孤岛上海滩成为以侵华日军为矛盾核心的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平台,而间谍就是这些政治力量最真实的代表者,虽然《东风雨》的第一主演安明(柳云龙饰)是个政治色彩鲜明的共产党员,但电影仍没有没回避斯时在对日谍报战中,中共的谍报战线只是整个抗战谍报线的一个部分,与之平行的是国民党军统、中统的谍报机构、汪精卫政府的谍报机构、日军谍报机构――还有英国和印度的谍报机构以及美国和苏联的谍报机构,等等;所以,一份情报就能够牵动这所有线索上的间谍精英舍生忘死而死所不惜,电影表面上是在追寻那份“终极情报”的下落,实际上是在展现多股谍报精英、尤其是以安明和欢颜(军统女特工,范冰冰饰)的死士精神。
据史可查,抗战期间,光重庆政府的军统谍报机构就有数万人为国捐躯,《东风雨》在七八十年后终于让他们为民族解放而死的业绩大白于天下,这在中国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
如果没有《暗算》这样的优秀谍报剧集的艰难创作过程的历练,我相信杨健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杨健,《东风雨》的这位女编剧从精读过的无数有关“中国人与珍珠港事件”的细末史料里抽丝剥茧,用一支剃骨刀一样的铁笔勾勒出这个故事既写实又写意的清晰线索,说实话,这种朴素而艰苦的创作过程我相信已经没有多少电影编剧愿意尝试了,但在这部电影来说,她的扎实功力让它足以成为参与并真正改写了太平洋战史的一部。
而导演柳云龙为这部似史记又不是史记的电影带来的是另一种神秘而传奇的气质,去年,好莱坞拍过一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刺杀希特勒》,以影像和想像重现纳粹统下的德国犹有清醒而勇敢的正义之士,它让人心醉和心碎的地方是厚重的历史感,让刺杀希特勒从野史传说变成可据可考的影像正史,《东风雨》亦若此。
浅见处,柳云龙仍然在电影里把玩谍战智慧,像是《暗算》的延伸版本,深刻处,却能觉得有一种更浓酽的宿命和哲理味道笼罩全局,这或者就是“杨柳组合”深刻而尖刻的历史观:
任何伟大的历史,都是靠那群不怕死的精英死士们“死”出来的。
(发表于《羊城晚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