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刘金华:关于“共同富裕”

火烧 2021-10-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围绕共同富裕展开,强调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与改革方向,分析当前贫富差距问题,呼吁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目标。

  关于“共同富裕”

  刘金华 2021年10月17日星期日

临1.jpg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他说:“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他提出“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市场经济改革后不久,两极分化问题就突出来了,民众要求“反思改革”。2007年4月12日,我在人民网、新华网发表《改革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先富帮未富实现共同富裕问题》,指出“在上世纪末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是邓小平构想的改革的第一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放开搞活,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邓小平设想在上世纪末能够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改革可以进入他构想的第二步或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先富帮未富问题,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防止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邓小平去世后,人们渐渐地忘记了邓小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构想’和时间上的‘设想’,忘记了邓小平提出的防止两极分化,防止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的警告,没有把先富帮未富作为突出的问题提出来解决。我们看到,最先反映这个问题的是群众,而一些专家学者却错误的认为群众提出贫富悬殊是否定改革,反对改革,认为贫富差距还不够大。一些人讲‘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但是却不承认邓小平指出的改革方向——‘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否定改革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甚至提出不问姓‘社’姓‘资’ 。”

  党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共同富裕作出战略部署,把“共同富裕”提上议事日程,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

  在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提出《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后,“共同富裕”成为社会议论热点,争论了一阵子,但没有争论出“然”和“所以然”。

  我们看到,主流媒体说:“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均贫富,不是杀富济贫。”这是按邓小平的“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指示,以创新为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协调发展破解生产力发展的难题;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共同富裕的水平,维护公平正义,打破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垄断,扼制资本过度扩张和渗透,强化按劳分配体系的完整性,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通过“三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民间的争论是,民众提出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导致了两极分化,解决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只能靠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一句话就是,靠社会主义。而精英如张维迎否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导致了两极分化,认认为“市场经济是共同富裕的独木桥,计划经济是共同贫穷的阳光道!”

  我认为,争论不清在于没有共同的“共同富裕”概念。现在,首先需要搞清楚邓小平讲的“共同富裕”,联系实际学习中央这个文件,弄清楚中央确定的“第二个百年”要实现的“共同富裕”。

  邓小平只是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本质、原则,它具体是什么样子,没有讲。现在,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展示了:“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谓“目的”与“最终”,也就是说,“达到共同富裕”之日,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结束,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关于“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表述,与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论述相同,也与邓小平提出“达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一致。

  但是,当我看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感到这里有个问题:14年这么短的时间,浙江省能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吗?如果是,便不符合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与社会主义最终实现的“共同富裕”的邓小平理论不一致;也与中央本身表述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共同富裕”,不是同一概念。我很可能活不到2035年,但我断言,那时的浙江省所有人的发展还局限于自己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如果浙江省2035能达到的“共同富裕”与中央定义的“共同富裕”是不同概念,中央须要说清楚,否则会产生概念的混乱。现实的关于“共同富裕”的争论,正是不同的“共同富裕”概念之争。

  广大民众讲的是社会主义最终实现的共同富裕。而张维迎讲的“共同富裕”是市场经济的GDP提高,人均收入的货币的增加。我认为,这两种“共同富裕”,都不是习近平和党中央所决策的“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虽然会提高GDP,会增加人均收入的货币(市场经济改革前,GDP只有几千亿,人均月收入只有几十元,改革后,GDP已超百万亿,人均月收入达几千元,最低的收入也近千元,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都远高于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现在大多数人都可以坐汽车,玩手机,许多都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和所有富人根本享用不到的。这些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而市场经济则必然使财富不断集中于有产者,无产者始终为生存忙碌,越来越两极分化,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邓小平说资本主义)“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所以,习近平说:“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网民希望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目的达到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那时,阶级和国家都消灭了,就不会再需要组织政党来执政。这也显然也不是习近平说的“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的“共同富裕”。

  我学习了网上发表的习近平今年关于“共同富裕”的语录:“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开展东西部协作和重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指出的重大决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理解习近平这些论述、指示、要求,讲的“共同富裕”都是“治国理政”之道,在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与邓小平讲的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

  我提出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共同富裕”,不是要从定义出发;所做的考察分析,绝不是在咬文嚼字。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曾经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看到,这些年人们“不问姓社姓资”,只是埋头发展生产,结果产生了两极分化和剥削,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见,不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就不能避免改革开放的曲折和失误。今天把“共同富裕”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任务时,我们又遇到同样的问题。大家争论的是如何共同富裕,没有触及什么是“共同富裕”问题。如果我们不搞清楚什么是“共同富裕”,那么,搞“共同富裕”就是无的放矢,瞎胡闹,不能避免曲折和失误。

  我需要学习习近平最近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共同富裕”,本文暂写到此,学习习近平讲话后,再继续探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