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说法

火烧 2010-01-25 00:00:00 国际纵横 1029
文章指出中国并非全球化最大赢家,发达国家通过规则制定和资源控制获取巨额利润,发展中国家则承担环境与资源代价,强调全球化本质是财富向发达国家集中。

 谁是全球化的赢家?--中美决战软实力
  
  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缺少智慧。难道第三世界的穷哥们还会成为赢家?你凭什么成赢家嘛,想成赢家就是赢家了吗?发展中国家不是赢家,那会谁是赢家呢,谁是赢家,我不知道,读者可以自己猜。不过推理起来,谁是全球化的始作俑者,谁就应该是全球化的赢家,难道那些发达国家还会学雷锋?为他人作嫁衣裳?当然没有这样的好事发生了。
  为了资本利润的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他们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低工资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环保门槛的第三世界国家。或者为了就近使用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以节约运输成本,等等。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把低利润、可控制的加工环节转移到国外去,把高技术、高利润、难控制的环节留在国内。这样,他们本国第三产业大发展,会计、律师、设计、服务等行业空前繁荣。
  到2002年跨国公司的数量增加到6•4万个,是80年代初期的3倍还多。由跨国公司掌握的世界生产份额到本世纪初已上升到超过50%,这就是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结果。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国际贸易都是以富国货币来计算的,产品价格、交易方式也是以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的。三大国际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今全球性基本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建立者、实施者、监督者和仲裁者,他们实行股份制运作方式,主要体现西方发达国家利益。既然如此,它们怎么又会是输家呢?
  其他各个领域的国际规则也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如国际航海法(IMO伦敦)、国际航海安全法(ICAO蒙特利尔)、国际食品标准条例(FAO罗马)、国际知识产权法(WIPO日内瓦)、国际汽车标准法(ECE日内瓦)等等。这些国际规则和国际机构本身已成了看不见的世界政府和全球化的工具。制订规则的目的和最终结果也是维护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说法。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是目前国际大环境下合理的和正常的结果。比如美国,他的进口大于出口。他的最大收益来自产品品牌效益和资本流动,而不是靠出卖最原始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中国虽然出口剧增,但是我们的收获来自我们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我们赢了什么呢,我们只是得到了我们该得的东西。如果说中国在全球化中有赢家,那也是那些富人,他们有机会享受侈奢品了。他们把从廉价劳动力身上压榨来的血汗钱拿去疯狂购买奢侈品,挥霍无度。
  不要看那些发达国家失去了什么。问题这些正是他们本来就打算丢弃的。关键是他们得到了什么。而那些也正是他们梦寐以求所想要得到的。发达国家也许是有些蓝领工人会因为中国加入全球化行列而失业。但是对他们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啊,这是脱离辛苦的体力活儿的机会啊。他们应该为之庆祝啊。他们不再在恶劣的环境里工作,他们的健康不会被损害,他们的环境不再有被污染的可能,他们失去的会在别的方面加倍得到补偿。而事实上他们也得到了补偿。
  一个发达国家的失业工人,不干活拿一千美金,干活拿一千五百美金,比较而言,他们亏了,但反过来看,他什么都没有干也有一千美金,而中国的血汗工厂的工人拼死拼活一个月才两百美金,有的甚至还不到这个数字。这两百美金是怎么来的呀,是一天十二个小时的劳动时间,一月二十九天上班,没有公休,没有福利换来的。与美国失业工人什么都不干拿一千美金相比,简直就是亏到了火星上去了。他们是不是比美国的失业工人更应该喊冤呢?
  有谁听见美国人说他们是全球化的的赢家了?有谁听见那些富翁在做生意的时候说他们赚了,他们永远都在说他们亏了。但是他们的财富却是越亏越多。
  看看发达国家悠闲的人民,丰厚的福利。这些发达国家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躺在海边的沙滩上晒晒太阳,坐在街边喝喝咖啡,或者到非洲猎猎奇,再到亚洲探探险。累了再去洗洗桑拿,就是一个混得超级烂的瘪三也能拿一点闲钱在贫穷的国家包个妙龄少女,君不见无数第三世界的女人们成群结队围着白人们转。这是神仙般的日子啊。过去的奴隶主也不过就是这样生活嘛,他们维持这样的状态就行了嘛,他们输了什么呢?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哼哼,不是就业机会,而是失去,准确地说是摆脱了作奴隶的机会。我们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就业机会,那是千真万确的。人家丢掉的垃圾,我们捡着当宝贝。我们还喜滋滋的,以为人家傻。这个世界,谁傻呢?没有人傻。
  在本世纪初,美国国际贸易逆差占本国物质生产的比为20%,其次是西班牙和英国,分别占17%和14%。德、法、意、日的贸易顺差正在逐渐减小。
  他们用他们的品牌来换我们的初级产品。用他们的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来换我们的血汗工厂的产品。用他们的奢侈品来换我们初级产品。这是不等价交换。这样的交换使他们的人民悠闲地生活成为可能。没有我们中国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初级产品,他们就不会生活得如此惬意。有人说美国并没有真的对中国进行恶意的围堵,他对中国开放市场就是证明。美国人是多么的善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岗位都让给了中国,听起来好耳熟啊,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啊。美国人多么伟大啊,多么无私啊!那倒是真的,美国给了我们一个做奴隶的机会。如果没有中国这样疯狂地出卖自己,还有谁会这样不惜代价地出卖自己呢?找不到第二个,如果有第二个,美国人早就丢弃中国而去了。越南不会像中国这样,印度也不会。所以美国只好把初级产品市场给中国。但那不是白给。我们的全部的市场也给了美国。这公平吗?看看我们的巨额贸易顺差,我们很得意,用周其仁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赚了。但我看不出我们赚了什么?与其说是我们赚了,倒不如说是我们得到了一根发达国家扔下的肉骨头。如果一个人得到一根肉骨头就欢呼,那这个人是因为穷得没边了。这也许可以理解。但是欢呼可也,满足则是可悲的。
  发达国家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资金、劳动力、信息的不平等交换,获取巨额利润。 目前,只占世界人口15%左右的西方国家集中了全世界绝大部分财富,消耗了全世界约75%的开发资源。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于第三世界国家,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资源,赚取高额利润。1965~1974年,在巴西的最大的11家外国公司共在巴西投资2988亿美元,而同期这些跨国公司汇出利润达7745亿美元,汇出利润是其投资的2.6倍。 跨国公司每年从中国汇出的利润也达数百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贸易转移的那一部分利润。
  欧美的高福利本来就是全球化带来的成果,全球化带来超额利润,使欧美国家的工人生活在天堂,冷战时也有全球化呀,只是没有今天这么彻底。发达国家的工会要反全球化,太好笑了。全球化并不是世界所有的国家一体化,如果全球化是指这个,那今天也还没有全球化,古巴,北朝鲜还是封闭的国家。全球化就是指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资源的跨国界流动,这个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货币资源以及生产活动的跨国界,商品的跨国界流动等等。生产和销售的跨国界,这是最原始的全球化,后来又发展到高级的形式就是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跨国界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从十九世纪就开始了。只是不同时期,深度和广度有所不同而已。中国九十年代只是更深更广地进入全球化,主要是在生产的分工上被更全面的纳入全球化活动中了。不能说以前没有全球化,你有对外贸易就有全球化。全球化的实质就是把发展中国家的财富通过贸易等方式向发达成家集中。当然,如果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都进行资源的贸易而不涉及制成品和服务产品,那就不算全球化,福利的流失也不多,福利的流失主要原因在于资源的定价权在发达国家手里。所以只要有贸易,你就避免不了吃亏。在古代也有贸易,那是双方都得利的。因为那时的定价权是由双方协商的。现在的定价权不是由双方平等(表面上也许是)协商的,而是由发达国家主宰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时,形成了买方垄断,即垄断低价。他们购买超低价的初级产品,卖出天价的制成品(包括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和奢侈品)。所以全球化就是从在贸易的时候商品的定价权由强国说了算的好一刻开始的。

有兴趣阅读全书的朋友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71215.s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