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
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
许博士系列短论之002
(一)
网友《幸福在哪里》(【反修防修】)在《乌有之乡》上说“资产阶级(虽然)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对此,许博士评论说,关于 “资产阶级(虽然)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的说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从来就没有被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仅仅是瓦解和分化了这个阶级而已!!!资产阶级不过是剩余价值的人格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私有制,从而为消灭资产阶级创造了条件即创造了消灭剩余价值的条件。但是,由于商品价值关系的广泛保留和剩余产品的价值形式即企业利润的存在,剩余产品价值就有可能不完全转化为社会福利收入,而没有转化为社会福利的企业利润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剩下的那部分企业利润主要是由工人阶级的代理人集团即厂长经理和政府官员等等占有和挥霍,也就是转化为个人支配的剩余价值形式了。这就是说,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即剩余价值还没有完全消灭。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产阶级也是剩余价值的人格化!
当然,绝不能把所有的代理人集团全部划归到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代理人集团大部分和绝大部分是好的和基本好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些集团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劳动代理阶级。而真正占有和挥霍人民剩余劳动的代理人集团只是少数人,这些人就构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产阶级。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产阶级一般是有经营生产资料特权,因此,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产阶级的主要部分是特权资产阶级。而走资派则是特权资产阶级的骨干和核心,尤其是大官、大干部、大领导,他们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话,其力量是很大的。所以,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人民大众与走资派的矛盾。
(二)
【反修防修】对许博士的批评反批评说:【许博士同志,晚上好!首先要感谢你对我的劣文的阅读。同时,你谈了你的观点,我晓得你是好意的。不过,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社会主义社会还有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与他们的矛盾必定又是主要矛盾了,那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呢?我在文中已经透露,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从1956年底算起,顶多只能算到1989年的。(仅从经济方面看,只能算到1979年吧!)起码,如果以1979年为界,中间23年,我们是不能认为中国有一个资产阶级存在的。所以,我估计你是把改革开放30年时期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是,我的看法不是这样的。至少从1989年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不管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哪方面看,都变化了……】许博士现在答复如下:
(1)社会主义社会的确还存在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区别就在于阶级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处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条件下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人阶级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资产阶级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
(2)关于“如果以1979年为界,中间23年,我们是不能认为中国有一个资产阶级存在的”的这个说法是很多人的看法和观点。但这是一个很糊涂的错误观点!!错在哪里呢?这就是形而上学的看问题。的确,如果从表面现象上看,社会主义好像是消灭了资产阶级。因为,从1949到1956年我国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工农业即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私有制基本上消灭了。于是,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资产阶级是跟着资本主义所有制而产生的,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了,所以资产阶级也就消灭了。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代表,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一旦消灭了,资产阶级也就消灭了。我个人也是受到这些糊涂思想的影响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但是,这个实际上说法是不对的。原因是这个说法和认识存在逻辑上的错误。资产阶级的产生是跟着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产生的,但是,资产阶级的消灭却不一定跟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的。因为,资产阶级的存在是与剩余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剩余价值还存在,资产阶级就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虽然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剩余价值没有被完全消灭,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因此,资产阶级仍然存在。
(3)关于“把改革开放30年时期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是,我的看法不是这样的”的说法也是不少人的看法!这是错误的悲观论!我劝同志们在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有信心,有看到光明,更要看到前途和希望!!我们中国现在当然是社会主义,因为现在还是共产党领导,公有制还比较广泛地存在!从阶级上来看,现在这30年与1956年到1979年中间的23年的区别,主要是新增加了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同时扩大了特权资产阶级队伍。当然,这30年劳动代理阶级集团也出现重大分化,大部分实际上与工人阶级的联系更加密切,另一小部分则转化为特权资产阶级。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和正确的党,是毛主席亲手缔造和培育的党,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继续革命,打到走资派,重新回到革命路线上来的!
(三)
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利益集团,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又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社会主义是否存在资产阶级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从具体的经济关系上来分析,资产阶级是否存在的问题就会比较简单。因为资产阶级虽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利益和代表,但从根本上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的人格化。而产生剩余价值占有形式的不仅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权,而且也可以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代理权,同时也可以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代理权。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的仅仅是资本主义私有权意义上的资产阶级,而代理权的资产阶级却没有消灭。当然,仅仅有生产资料的代理权是不可能产生资产阶级的,只有在这种代理权与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价值形式相结合的时候,并且把剩余产品的价值形式转化为剩余价值的时候,才能产生资产阶级。所以,绝不能把一切代理人和代理集团全部当作资产阶级,否则的话,就会犯极大的错误,也就是犯托洛茨基之类的极左错误。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怎样才能避免犯错误呢?我想这主要是需要对企业利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企业利润在历史上一直都是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由资本家占有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还保留了企业利润。企业利润是由国家委托厂长经理和政府官员代理经营和分配的。应当承认企业利润也是资产阶级法权,但不是所有的资产阶级法权都是有害的,而是要区分有用的和有害的资产阶级法权(毛泽东语)。企业利润主要是有用的资产阶级法权。这是因为企业利润是社会福利的主要来源!但企业利润是存在于企业中间的,是相对分散的一家一户的企业所占有的,只有通过国家加以扣除,才能变成社会福利。所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利润能不能顺利地转化为社会福利的问题。这个转化不成功,就造成了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受到剥削而转化为剩余价值。企业利润的存在实际上存在两种转化形式,一个是剩余价值,一个是社会福利。只要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企业利润的这样两种转化形式就始终存在。在企业利润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的代理经营权就成为劳动的代理集团或阶级。劳动代理阶级就是服务于社会福利的企业利润的人格化,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代理集团。而当企业利润转化为剩余价值的时候,生产资料的代理经营权在本质上就变成了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特权资产阶级无非就是这种剩余价值的人格化。
总之,社会主义存在资产阶级的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我在个短论中还仅仅是从比较浅层次上来分析问题。不知道网友【反修防修】是否满意,请指正!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