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生死劫
别了,“跑部钱进”的驻京办
时代周报记者 宋阳标
第63期
驻京办,一个普罗而又神秘的机构,随着小说《驻京办主任》的畅销,驻京办成为人们眼中既暧昧又令人生厌的一个地方。大把的钞票,灯红酒绿,跑部钱进,升官发财,都和这个神秘的驻京办挂上了钩。然而,有关部门的一纸禁令将会封杀数千家大大小小的驻京办,驻京办面临生死存亡的道口,它们的去抑或留,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
1月23日,《瞭望》新闻周刊爆出一条大新闻:有关主管部门刚出台一个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红头文件。信息显示,在未来的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撤销范围涉及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各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
暧昧驻京办
多家国外媒体对中国要清理驻京办进行了报道,外媒普遍认为,驻京办是滋生腐败的机构,此举是中国政府反腐败的一个措施。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25日以《北京将撤销数千游说办公室》为题报道了中国政府即将进行的这项举措。报道说,“驻京办”被广泛认为是官僚机构臃肿和公共资源滥用的标志。该媒体说,撤销“驻京办”的文件正在起草。
“驻京办”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各省市与中央各部门保持“上传下达”的纽带,成立的初衷确有合理之处,但后来“它的味道变了”。
就在2009年,媒体爆出河南两市驻京办以66万购买777瓶假茅台事件后,舆论就热议驻京办的去留问题。而这次,是以官方权威渠道透露出的信息表示,驻京办要过生死关。
江苏省邳州市原驻京办主任吴华中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了他的驻京故事。
吴华中是1999年-2005年任职县级邳州市驻京办主任,当时他的级别是正科。对于吴华中来说,今天炙手可热的驻京办主任一职似乎与他无关。他原来是民政局副局长,后来调到市电力公司做副总经理,在这个职务上,被安排到了北京做驻京办主任。
吴华中说,驻京办这个机构是当年双轨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同时存在)下的产物。他任职那时候,一年只有几万块的活动经费,而且这几万块钱都是从电力公司支出的,财政没有给他们钱用,因为他们驻京办在市里是没有编制的。吴华中说,当时全国绝大部分县级驻京办都是这样的情况,地级市以上才可能有编制。
吴华中当时的任务主要有招商引资、接待地方进京干部、带人回地方考察。但是他说,一般情况下,领导进京,都是有自己的班子,不和驻京办直接发生关系。只有需要跑部要钱和疏通关系的时候,驻京办才派上用场。吴华中就做过不少次这样的事情。
吴华中说自己那时候活动经费很少,除非市里领导指定做的关系,才可能会有专款,但是那一般都是疏通关系,做一些不大能公开的事情,风险很大,万一花了钱,事情没做好,没办法报账,只能自己贴钱,况且找到了上面的领导,大多数都是说一些面上的原则性的话,并不一定帮着办事。领导们也是很讲原则的,不是你找到他就会按照你的想法去办事的。
吴华中说,他曾经为地方几个大的工程在中央部委寻找到支持,金额有数千万。在2005年时,因为新上来的领导喜欢搞一些非常规的动作,他不敢再干了,怕影响到自己。所以就找了个机会退下来了。
吴华中总结说,驻京办实际上就是跑领导关系的部门,地方领导关注的大领导在中央,那么,他就会在北京下力气做驻京办,如果他关注的大领导在省里,那就是驻省城办公室了。
吴华中听说后来一些驻外的人员都在当地买了房子。
与老套的吴华中不同,另外一个著名省城驻京办主任就大不一样了。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该市某三甲医院在2009年曾传出过某位市领导在该院体检时检测出感染艾滋病的消息。后来当地媒体记者通过对该市领导人在各会议上露面的机会发现,某在职的领导好久不出现在各大会议和新闻里,而此人就是前驻京办主任。
承担地方截访任务
实际上,驻京办还承担着很多地方的截访的任务,2009年轰动一时的李蕊蕊被强奸案就与阜阳驻京办有关。
驻京办主任似乎始终被灯红酒绿、灰暗肮脏的迷幻色彩所笼罩,关于驻京办主任的传闻也是斑驳迷离。据《环球财经》总编辑向松祚透露,很多驻京办其实已经完全超出了驻京办所需要的设施。比如前不久刚刚宣布关停的潍坊驻京办事处,潍坊办事处在北京是一栋几层楼的4000多平方米的豪华仿古建筑,至少有两辆奔驰、两辆凯迪拉克和两辆林肯。这样跟驻京办完全偏离了,这样一种豪华铺张浪费的作风,助长了很多领导干部讲排场、讲阔气以及喜欢显摆的不良风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有52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20家,县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如果加上各级(主要是省)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类开发区管委会设的联络处(或办事处)、各种协会、国有企业和大学的联络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各级政府驻京办的资产在2001年就超过了100亿元,仅2002年,这些驻京办在购房、建房上的投资和日常经费开支就高达43亿元,平均每家482万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23.5%和21%。
这些驻京办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就业市场和灰色产业链,许多驻京办成为地方官员贿赂中央部委官员和“跑部钱进”的跑腿单位。
官员腐败的温床
香港《南华早报》1月25日报道以《反腐让“驻京办”面临撤销》,该报道说,内地政府正计划撤销数千个地方政府“驻京办”,原因是这些办事机构越来越成为官员腐败的温床。
据时代周报记者向江苏、湖南一些地方的驻京办了解,他们目前还是正常工作,还没有听到要撤离的消息,但是相关的报道他们都看了,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一般驻京办都还经营着一些产业,比如宾馆、酒店之类的,他们的配偶可能就是在那些机构工作,一旦要撤离,部分人还得面临着两地分居的状况。
而此次由《瞭望》新闻周刊公布的此消息,在各驻京办还是像投下了重磅炸弹,久闻楼梯响,终要见人下来。如今在百度搜索栏里打入《瞭望》新闻周刊,下面自动就会跳出“发表 驻京办”这样的搜索提示。而《瞭望》的背景和权威性更是让这些驻京办领导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下一步怎么走。
消息传出后,很多地方的驻京办还在等待正式的通知。首都媒体透露,关于驻京办的生死存亡问题,掌握着数千家驻京办去留“生死大权”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已经有一个文件草案,正在领导手里。”据他介绍,之前某杂志的报道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草案内容”,但由于涉及的相关问题和单位都比较多,仍在“紧张地修改”。
至于文件的颁布时间是否如报道所说的“6个月内实施”,他含糊地表示“应该会很快,但具体时间不方便透露”。同时,他透露,管理司近日可能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撤办令”进行解释说明。
但是高层信息显示,此次方案仅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北京办事处、经济特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予以保留。
不过,消息也给此方案留了一个回旋余地,已经设立的地级市、地区、盟、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确因工作需要,经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核准后,方可保留。这个说法给公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即便如此,数量最庞大的县级驻京办无疑是要被彻底清除出北京的政治舞台。年关年关,过年就是过关,驻京办的年关该如何过,是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在深思的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认为,驻京办撤销有必要,因为它表明中央政府的反腐决心。他说,规定应有利于打击和“驻京办”相关的腐败,“如果不从根本上转换政府职能,‘驻京办’的问题不会根除。”
驻京办究竟如何办
新闻评论员元中方指出:撤销驻京办不能解决问题!你撤销了驻京办,我可以在北京设立招商引资办,既向中央部委引资,也向北京地区的企业招商,你管不着了吧?你撤销了我驻京办,我可以把原驻京办的办公场所改成北京市的一家宾馆,仍然承担原来驻京办的职能!所以撤销驻京办这招不行,纯粹头疼医脚,问题出在头上,板子打在脚上。
以要钱为工作
元中方分析:驻京办的存在,就是因为中央财政有很多钱,这些钱要投资于地方,哪个地方跑得勤,跑得快,弄到了钱多,就发展快。所以就有“跑部钱进”一说。最典型的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内蒙古,专门派了一批干部在中央部委挂职,干什么呢?要钱呗。所以内蒙古得到的中央投资就相对多些,为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体制创新是更主要的因素)。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驻京办助长了不正之风的出现。一方面,驻京办要通过跑中央部委,给地区政府争资金、争项目,另一方面,这种争资金、争项目,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助长了不正之风的出现。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任建明教授认为,这一举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除非政府决策结构转变。他说,地方政府有设立“驻京办”的动机,因为中央政府在资源分配上话语权过大。为什么中央有很多钱,原因是税收体制改革。1994年实行了税收体制改革后,国家财政收入(预算内,下同)由1994年的5218.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8730.6亿元。中央钱多了怎么办?支持地方办事业呀。国家财政支出总量由1994年的5792.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0213.2亿元。拿出4万多亿办事,其中很大一块是给各地区办事业。所以各地区就拼命地争这部分钱。
撤了还有新结构产生?
各地区自己为什么不花自己的钱呢?元中方指出: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除了东部发达地区外,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财政,都是吃饭财政,就是保证了工资和必要的社会事业支出外,基本没有钱了。简单地算个账,也就是说一般来讲,全部税收中,中央占了80%左右,地方只占20%,所以地方穷中央富。那么这个体制好不好呢?好。为什么?因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占GDP的和占总收入的,如果太低了,国家就弱,就容易导致分裂,南斯拉夫就是这样分裂的。1994年搞两税制改革,重要原因之一是借鉴了前南的教训。
因为中央特别有钱,钱又都归具体部具体司和具体人管,跑部进司找熟人拉关系的需要,就产生了。有了这个需要,就有了驻京办这个载体。
所以问题的根子是中央的一些部委乱花钱。由于花钱是软约束,所以驻京办就实际上成了地方的第二财政,你撤销了这个机构,还会有新的机构产生,只要你不改变这个花钱缺乏约束的机制!
驻京办的生死存亡,远远不是撤销一个机构的问题。
在江苏的吴中华自从退休以后,他就跑到了一个总部在北京的公司的江苏分公司里,打起了工。吴中华本来答应早晨接受采访,结果一直忙到下午快下班时才抽出时间。“他人很不错,义气”,吴中华这样评价他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