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谁摧毁了海地?

火烧 2010-01-27 00:00:00 国际纵横 1034
文章探讨海地为何陷入贫困与动荡,分析地震后重建无力的原因,涉及历史债务、经济依赖、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引发对海地未来发展的深思。

  作为美国的邻居,作为从美国引入的民主政体的海地,近些年来民主没有发展起来,经济得不到振兴,一场地震导致整个国家陷于瘫痪。天灾+人祸摧毁了海地。

  1月12日发生在海地的地震很可怕,20万人罹难。更可怕的是,灾后的重建居然到了国家机器无能为力的境况;无水、无粮,灾区有如人间炼狱。这个西半球最穷困的国家究竟怎么了?作为美国的邻居,与美国立国历史几乎相当的海地,为何会走到越来越糟糕的田地?

  海地曾先后沦为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180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独立后的206年时间里,前100年换了90个统治者,后100年要么美国入侵,要么家族统治,要么军事强人当道。但无论政体如何变化,海地没有改变的是作为强大的“负债国”地位,且到今天还要负债累累。

  海地是从法国人手里挣脱出来的,为此,法国当年以殖民地损失为由,要求海地赔偿经济损失1.5亿法郎黄金。这一赔,海地整整赔了几乎200年。赔偿的金额每年都占海地财政预算的约80%。为了按时还债,海地还得经常向美国及西班牙借债。想想中国当年最腐败的满清政权向列强们赔偿的也只是白银而已,法国殖民者对海地下手不可谓不狠。特别是看到早已拿回海地全部欠债的法国政府近日呼吁各债权国(地区)减免海地债务的新闻时,真是不胜唏嘘。

  还债拖不垮穷人。盛产糖,农业虽不能自给自足的海地虽过不上小康的日子,但三分之二从事农业的人口紧巴巴地也算能活得过去。1990年底,海地产生了第一位民选总统,做了不到9个月被军人推翻。1994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直接出兵干涉的决议,美国军队出兵海地。

  如果说政治上的动荡是海地苦难的根源之一,经济上一直没有振作则是海地今天无力抗击自然灾害的另一个主要根源。

  美国出兵海地之后,克林顿政府曾要求海地进行经济改革,接受世界银行的指导与帮助。其结果是海地将进口粮食的关税由50%下调到3%,廉价的美国农作物长驱直入,占到了海地粮食供应的75%左右。大量的海地农民从农村涌入城市讨生活,本来可耕地就少,工业、旅游业等都极不发达的海地经济秩序每况愈下。难怪此次海地发生大地震后,美国对海地的粮食输入政策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批评,认为“美国政府的政策现在到了要重新检讨的时候了”。

  作为美国的邻居,作为从美国引入的民主政体的海地,近些年来民主没有发展起来,经济得不到振兴,一场地震导致整个国家陷于瘫痪,海地的经历引人深思。所幸,在这场巨大的人道危机中,全世界都将援手伸向了海地。人类的心是相通的,祝福诚如新近乐坛为海地所创作的歌曲《海地,站起来》———我们将重新站起,从废墟底部,携起手来,共克时艰;携起手来,我们将重新站起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