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看某网和陈铁健利用抗日战争反毛的闹剧

火烧 2011-03-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某网和陈铁健利用抗日战争反毛的闹剧,指出其逻辑矛盾,否定革命与改革理念,引发对历史评价和改革合法性的质疑。

   

  3月18日 人民网和陈铁健发表题为“中共何以必胜?毛泽东说要感谢二战前日本入侵”的文章,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本书讲述的一切,可以让读者了解,历史上那些成功者实在太幸运了。……如果作为后来者的政治家们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以为过去的一切成功都纯粹是因为某个伟大的人物坚持了某种至高无上的理念或原则,那就大错特错,并且可能酿成历史的悲剧了。”晚年毛泽东的悲剧,正是这样的“大错特错”酿成的。   

  http://www.hlbrdaily.com.cn/news/71/html/80371.html 这是文章链接。但这不是人民网的链接,因为人民网的原文找不到了。  

   

-------------------------------------------------------------

  作者否定改革  

    作者这段话有点“顾头不顾腚”。作者认为“革命成功不是因为毛泽东等人坚持马列毛思想理念带来的,革命成功是偶然的,蒋介石的失败是偶然的”,这样作者就否定了共产党革命理念,并美化了蒋介石,这是他“顾头”的一方面;但我们根据他这种逻辑也可以推理出,“改革的成绩也不是因为坚持新自由主义市场化的理念带来的,只是个偶然,如果以为改革的一切都是坚持市场化不动摇的理念或原则,那就大错特错了,可能酿成悲剧”,这样根据他的逻辑,就否定了改革的思想理念,这是他“不顾腚”的方面。既然革命的成绩不是马列毛思想带来的,根据同样的原理,那改革的成绩,显然也不是市场化带来的。作者说“当政者如果认为过去的一切成功都是坚持某种理念或原则,那就大错特错了”,按照这种逻辑,现在中央说“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显然是错的。作者看到反毛、美化蒋介石成功,就很高兴,却忘记了因此也否定改革的理念,作者不留神打了改革耳光。  

  成绩既然不是这种理念带来的,是偶然的,那错误也不能让人家这种理念负责,也是偶然的,所以按照作者的逻辑推理出:毛泽东建国以后的错误,绝对不是因为坚持社会主义理念和左的理念造成的,如果后来的政治家不能清楚的认识,那就大错特错了。改革的合法性就来自于否定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左的理念,现在根据作者的理论却证明了“毛泽东时代的问题根本不是这些理念和原则带来的”,那改革的合法性也被推翻了。按照这个逻辑,中央对毛泽东的决议也错了。作者反毛又打了改革一耳光。  

  既然毛泽东和革命的成功并不是坚持某种理念的结果,那美国成功也肯定不是坚持资本主义和市场化的结果,那一定是偶然的;蒋介石的成绩也不是坚持某种理念的结果,也是偶然的。作者又打了美国和蒋介石的脸  

  根据作者的说法推理出:改革的成绩是偶然的,而不是坚持市场化理念的结果;毛泽东的错误是偶然的,而不是坚持左的结果;美国成绩是偶然的,而不是坚持美国制度的结果。如果作者不承认这些推理结果,那作者用来否定毛泽东和革命的逻辑就被推翻了;如果作者承认这些推理结果,虽然可以否定中国革命,但改革的理念就被推翻了。作者如何选择呢?作者来回打脸。  

    

  作者自己否定自己  

  从文章标题“毛泽东说要感谢二战前日本入侵”看出,作者认为,“革命胜利是日本入侵造成的”这句话,是毛泽东认同的理念(作者认为这是毛泽东心里话,既然是心里话,肯定是毛泽东理念)作者认为“如果认为毛泽东胜利是坚持了某种理念或原则,那就大错特错了,晚年毛泽东的悲剧,正是这样的‘大错特错’酿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毛泽东坚持的理念是错的。我们按照作者的逻辑推理出:既然作者认为毛泽东的理念错了,那“革命胜利是日本入侵造成的”,是毛泽东的理念,那它错了。作者本来用“毛泽东感谢日本入侵”当证据,推理出毛泽东的理念是错的,但这个证据推理出的结果,却把证据本身给否定了。这就像你拿录像证明一个人杀人,最后你却推理出,录像是假的。如果作者认为毛泽东理念是错的,就要认为“革命胜利是日本入侵造成的”这个逻辑是错的;如果作者认为“革命胜利是日本入侵造成的”这个逻辑是对的,那就要承认毛泽东的理念是对的。作者自己的逻辑让自己必须否定一个自己的观点。作者打自己脸打的太响亮了。  

  利益风险共担,是对所有理念的要求。作者认为,“毛泽东的成绩不是坚持某种理念的结果”,既然成绩不是人家的,那错误也不是这种理念造成的;你不能说成绩不是理念的,错误要它负责。根据作者的逻辑,我们知道毛泽东错误不是某种理念造成的,可是作者的结尾又说错误是理念造成的,那作者到底让我们相信哪个呢?作者必须承认成绩是那种理念造成的,那他的“错误是理念造成的”才能成立。作者又打了自己,作者的脸还有好地方吗?  

   

 作者文章因为逻辑错误变成废纸  

  风险和利益共担的原则,适用于任何领导人——你执政时期的成绩是你的,错误也要由你负责;成绩如果不算你的,错误你也不用负责。比如尼克松执政的成绩是他的,但水门事件也要他负责;小布什执政时期的成绩是他的,但执政的错误由他负责。可作者陈铁健对蒋介石用的原则是:蒋介石的失败都是别人造成的,蒋介石的成绩是自己的;作者对毛泽东用的原则是:毛泽东的成绩都不是他和马列理念的结果,而错误都是毛泽东和马列理念负责。作者认为蒋介石失败是日本入侵造成的,但蒋介石统治时期的微小成绩都是他的;作者却说革命成功不是毛泽东和马列理念的结果,都是日本入侵造成的,而毛泽东执政的错误都由毛泽东和马列理念负责。任何统治者都要负责,如果蒋介石不负责,那还是他统治吗?毛泽东和马列理念,为什么只承担责任,请作者解释一下! 极右精英对改革也是用的这种逻辑:改革的问题都是以前体制造成的,改革的成绩是自己的。错误是别人的,成绩是自己的,这就是极右们替自己和蒋介石推卸责任的逻辑。作者美化蒋介石和丑化毛泽东用的基本逻辑错了,所以作者整篇文章都是废纸。  

   

   

   

  作者陈铁健把光顾着涂抹自己的脸,没想注意屁股。以后作者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要太激动,毕竟屁股露出来不是好事。  

   

   

   

   

  作者美化国民党和污蔑革命的逻辑合理吗?  

  作者美化国民党、污蔑革命的逻辑都是从杨奎松那学来的。杨奎松认为,因为日本入侵,(国民党跑了)造成那些属于国民党的地盘被共产党占领,这是共产党抢地盘的证据,也是共产党通过日本入侵得到的好处。那些土地是国家的,还是国民党的?不是说党不代表国家吗?怎么国民党就代表国家,并且国家的土地成了国民党的地盘?杨奎松的逻辑是:日本人来了,国民党跑了,八路军不能去那里抗日,只有等着日本占领,如果八路军去国民党丢失的土地抗日,就等于跟国民党抢地盘。除非那些土地是国民党的私产,杨奎松的逻辑才能成立,可那些土地是中国人民的,而不是国民党的私产,所以杨奎松的逻辑根本是错的。杨奎松这种逻辑,很像蒋介石的御用文人;杨奎松和慈禧太后的逻辑一样——“宁予友邦,不予家奴。”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的家奴,你国民党跑了,没本事保护领土,八路军也是中国人,当然有权利去抗日。共产党发展根据地,等于收复领土,这说明国民党不抗日,共产党抗日。  

  杨奎松把国民党失去领土、失败,说成日本入侵造成的,这根本一大忽悠!你国民党如果抗日,在那里建立政权,发展游击队,显然你不会失去那些地方,你国民党却没那样做,这说明国民党失败是因为逃跑、不抗日造成的;国民党跑了、不抗日,共产党去那里抗日,就在那里站稳了脚跟,这说明共产党胜利是因为抗日造成的。国民党逃跑导致失去国土,被杨奎松说成是日本入侵造成的,而不是国民党抗日不力造成的,反而无罪;共产党打得好,在国民党逃跑的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杨奎松认为是日本入侵造成的,而不是共产党打得好造成的,反而是罪过。杨奎松不要颠倒黑白了!明英宗时期,瓦剌入侵,太监王振和明英宗昏庸造成皇帝被俘,王振也被杀,后来于谦和新皇帝指挥打走了瓦剌,收复了失地。按照杨奎松的逻辑,王振和明英宗倒霉不是自己昏庸造成的,是瓦剌入侵造成的,他们无罪;于谦和新皇帝的地位是因瓦剌入侵造成的,不是他们作战得力造成的,他们抵抗瓦剌属于抢地盘,他们反而有罪。按照杨奎松的逻辑,外敌入侵时候不抵抗、作战不力的人,没有一点罪过,而作战有功的人员反而有罪了;按照杨奎松的逻辑,二战时候作战不力、失败的将领没错误,而作战好的将领反而有罪,他们属于抢功。杨奎松美化蒋介石就是靠这种可笑逻辑支撑的,杨奎松别忽悠了!  

    

  共产党和国民党打仗,随着战争的胜利,共产党部队越来越对,越来越强大,对国民党威胁越来越大,共产党最后胜利了;共产党和日本打仗,部队越来越多,说明共产党有办法,打得好,这样共产党对日本威胁越来越大,也会胜利。美苏等国打得好,部队越来越多。共产党部队越来越多,对日本人威胁大,日本人肯定不愿意,但日本人没办法消灭共产党,共产党发展壮大了,这说明共产党抗日得力。如果共产党部队越打越少,说明共产党作战不力,要失败了;外敌入侵的时候,只有打得好,作战得力,部队才会越来越多。作者和杨奎松的逻辑是:共产党部队发展大了,说明共产党没抗日。请问杨奎松和作者,怎么能从共产党部队越打越多,推理出共产党不抗日呢?按照杨奎松等人的逻辑,只有越打部队越少,才说明真正抗日了?按照杨奎松他们的逻辑,美苏等国家都不打仗,所以军队越来越多?按照极右分子的逻辑,共产党实力弱的时候,故意和日军打阵地战,自己被消灭了,那才最好。这不是国民党走狗希望的吗?作者和杨奎松以后可以经常去中正纪念堂。  

   

 美国、苏联、南斯拉夫等国政府和抵抗力量,都是随着战争的胜利,军队越来越强大,并且很得人心,怎么国民党相反呢?共产党没什么外援、武器不行,如果不抗日、到处跑,那共产党军队就会因打仗少,得不到锻炼,造成战斗力下降,越来越弱,并且会不得人心;国民党有外援、武器好,如果国民党积极抗日,那国民党军就会因打仗多,得到锻炼,使战斗力上升,越来越强,并且得人心。可结果是:国民党“打得好”,战斗力反而变弱,还不得人心;而共产党“不抗日”,却变得战斗力强大,还得人心。杨奎松们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这种结果,说明杨奎松他们的“共产党不抗日”纯属谎言!  

  同样面临日本入侵,“国民党打得好,却造成了失败,而共产党不抗日,反而胜利了”,这种逻辑多可笑呀!美化国民党的这种逻辑已经超出正常人的想象的范围!  

    

  国民党42年以后装备不比日本差,国民党有38个师美式装备,而日本装备相对落后;国民党很多部队装备了汤姆逊冲锋枪和中正式,而日本军队是落后打38大杆;44年后国民党拥有了制空权,日本军队白天不敢正常行军;国民党是捷克机枪,而日本是落后的歪把子机枪。在这种装备情况下,国民党每一场战役都比日本死的多,而且还44年还大溃败,被日本打通了交通线。国民党有美苏援助,却没有收复国土,而共产党解放区都是收复的国土;国民党胡宗南的50万精锐部队都在延安周围,却不去抗日;中条山战役日军死了600多人,而国民党军死了4万多;国民党靠抓壮丁,并且壮丁大面积死亡,而共产党大部分部队都是自愿加入的;和共产党作战的大部分伪军原来都是国民党,这等于国民党在抗日时候打共产党。看到上面这些,杨奎松们还有脸给国民党失败找理由。  

   

  抗日以后,国民党起码有400万以上的军队,而且武器很好,从武器和人数上看,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杨奎松还何解释国民党的失败呢?国民党得到了120万日军的装备,有39个师的美式装备,有美国援助,掌握政权,国民党却失败了,这只能说明他们不得人心,还能怎么解释呢?刘统说国民党管理的人多是负担,那为啥支前民工多,刘统认为是共产党的优势呢?共产党人多就是优势,国民党人多就是劣势,为啥呢?因为不得人心,所以人多反而不好了。作者看到这些,不觉得脸红吗?  

  说毛泽东感谢日本,太可笑了!毛泽东说感谢蒋介石,感谢美国,有什么问题吗?反讽还不懂?如果毛泽东真的认为是日入侵本带来胜利,那他反而不公开说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引用了杨奎松的数字,说苏联援助了共产党很多武器。作者根本无法用杨奎松的数字证明这是真的,因为杨奎松也没说出自己数据的来源。杨奎松喜欢引用台湾出版的书来证明共产党不好,这能行吗?杨奎松不要告诉大家,数据来源于台湾或者某著名右右!杨奎松自己编造数字的可能性小,我估计他是看到一本以前国民党粗制滥造的反共图书,就赶紧引用,但他不好意思说出书名。(国民党的烂书,大家会觉得不可信)  

   

  我发了这个帖子,有些人就会说:“五毛,中共走狗。”可是这篇反毛的文章就是人民日报网站上刊登的,那你支持它,不是走狗?杨奎松也是国家养的学者,他的东西是共产党让出版的,这不是说明大陆故意美化蒋介石吗。方永刚、杨奎松、杨天石美化蒋介石都被重用,而一枝清荷在网上发了认同毛泽东的文章,却被开除,这说明什么?有人问,TG为啥美化蒋介石?职业和血缘发生冲突时候,因为职业能带来利益,所以就会抛弃血缘——比如一个妓女的爷爷定下了不让卖淫的规矩,现在这个妓女要合法卖淫做名妓,那她自然敌视爷爷(雇佣一些人骂爷爷),而要美化以前的名妓,因为合法卖淫的职业能给她带来更大的利益,而爷爷的血缘关系反而损害她的职业利益,所以妓女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找人骂她的爷爷。爷爷如果搞不臭,她卖淫事业就会被推翻;而以前的妓女不被美化,她自己就无法合法。  

   

  杨奎松还号称学者呢,他美化国民党的可笑逻辑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某网和陈铁健反毛不成,反而让自己成了小丑;作者的反毛文章在杂志上本来没人注意,现在拿到网上,让大家看到作者自己打脸的闹剧。反毛和污蔑中国革命,主流做了30多年都很失败,难道某网就可以完成这大业?  

   

   

    

   

   

 

  关于抗日的一些历史记载。  

   他们因补给品分配不公而愤怒,因为蒋把从美国得到的武器弹药,包括根据租借法从美国得到的装备,大部分分配给他自己的部队,而不给不大可靠的地方部队。  

罗曼努斯和森德兰:《史迪威赴华使命》,第34 页。  

   

  国民党军队最严重的缺点之一是军官团的素质差,而这个缺点在战争期间加剧了。而美国在华高级军官艾伯特•C•魏德迈将军,在1944年10月后把国民党军官描述为“无能,愚蠢,缺乏训练,偏狭……全然不称职。”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侵华日军步兵的标准武器,不少人在电影中看过——士兵扛“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军官挎“王八盒子”,其性能在当时的世界上已落后于西方国家和苏联的装备。   

  抗战前中国各派军队购买了德、美多种型号的冲锋枪,后期又大量装备了美制汤姆逊、英国的斯登冲锋枪,近战时火力密度要占优势。  

  抗战初期,日军地面重武器数量多于中国军队,性能却并不占优势。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支援火炮有2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门75毫米加农炮(亦即野炮)和24门三八式70毫米步兵炮,性能不及同期中国购买的美、苏、德等国产品。中国军队的山炮口径以75毫米居多,其中德国克虏伯厂制品性能最优。在迫击炮方面,中国主要装备的82毫米炮与日军的同类武器性能相当,不过日军大量装备了50毫米口径的八九式掷弹筒(一个中队有6具),具备一定近战火力优势。抗战后期国民党军大量装备了美制60毫米迫击炮,性能和威力才明显优于八九式掷弹筒。  

  中方开战一个月后人机损耗便无法弥补,制空权完全落入日军手中。此后两年间苏联以“志愿航空队”名义派来2000名飞行员并援华1200架飞机,却因数量不如日军未夺回制空权。1940年日军装备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佳的零式战斗机后,质量压倒了伊-15和伊-16,中国空军便避战保机。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提供性能与零式相当的P-40战斗机。进入1944年以后,中美空军又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P-51“野马”活塞式战斗机,在华日军航空兵的川崎式、零式战斗机已不是对手,大陆战场上空便很少见日机踪影。  

 在美国帮助下中国重建了空军,具有8个大队、900余架飞机的规模,并实现了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和运输机有机结合的配置,大大提升了战斗力。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也来华参战,战机最多时达1000余架。以1943年秋常德会战为标志,中美空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日军在战机数量和质量都居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于1944年发动“一号作战”等大规模攻势。据美国第14航空队宣称,其空中攻击共杀伤日军12万人。这自然有夸大成份,不过1944年以后日军发动攻势时确实主要靠夜间行军  

 1943年至1945年间,美国通过装备中国驻印军并进行“驼峰空运”,使国民党军有了39个全部美械师。蒋介石又决定动用各师附加的三分之一储备武器装备起18个半美械师。当时中国驻印军一个师有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2门)以及其它口径的各种中轻型火炮,火力远远超过日军一个师团。不过这些美械师大都配置在大西南后方,少数参战部队多用于滇缅战场,多数部队后来用于国共内战。  

 《兵器知识》2009年第3期文章“从抗战时中日武器对比看军队战斗素质”  

   

   

 除了逃跑,也别无想法。许多人成功了。例如,第十八军第十八师被视为一支较好的部队,1942年还驻在后方为参加战斗,却由于死亡或靠小差,他的1.1万人中有6000人失踪了。高思大使评论道:这些统计数字并非例外,类似的减员率在所有军区普遍存在。即使胡宗南的精锐部队-因为他们被用于遏制北面的共产党军队,他们属于训练、给养和装备最好的部队-据说1943年需要补充的比率为一1万人的师每月600人。官方统计导致这样的结论:在800多万士兵中,大约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去向不明,大概不是开小差,就是非战斗死亡。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656页   

   

 1944年3月22日,我在北京宴请了全部降将: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张岚峰、杜锡钧、李守信、吴化文、胡毓坤、荣子恒等,并进行了恳谈。当他们得知不久将发动进攻时,仍表示碍难参加对中央军作战,而愿协助维持地方治安,并向我介绍了河南西部的民情。  

转引的岗村宁次回忆录一段,见于327页到328页,第17 投降的将领  

   

  而且早在1937年9月-没有等到缔结一项正式条约的援助协议-他们就开始发送物资给国民党人。1937-1939年期间,苏联供应总数大约为1000架飞机,2000名“志愿”飞行员,500名军事顾问以及大量大炮、军需品和石油。这些是根据总额为2.5亿美元的三项中期低息(3%)贷款提供的。这些源源不断的援助,到1939年9月欧洲战争开始以后才减少。但是,苏联援助一直持续到1941年希特勒军队开进俄国。意味深长的是,实际上俄国援助没有一项是送给共产党的。按照中国驻俄国大使蒋廷黻的说法,“莫斯科对在中国激起反对日本比传播共产主义更感兴趣”。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657页   

   

  自1939年年中起,他就调动他的最精锐的部队--不同的时候在15万至50万人之间-去封锁共产党人在西北的根据地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1946年11月初,蒋介石向马歇尔吐露说,国民党政府最近已在从前使它造成分裂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武力是解决同中共冲突的唯一手段。这一决定不仅是以对共产党的弱点,而且是对他自己长处做出持久的错误估计为基础的。马歇尔在其使华的第一年中,曾多次尽力警告蒋介石它所面临的某些危险。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863页   

   

   

  中国别的地方投降的120万日本军的武器和装备大部分归政府军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1卷,第381页   

  没有多少迹象显示,苏联军队在这一时期帮助过中国共产党人。但是,东北70万投降日军的大量的武器装备,却直接或间接地到了中共手中。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马歇尔使团:马歇尔于1945年12月23日抵达中国。也就在这时,美国为政府军39个师及其空军8又1/3个大队提供的装备交付完毕,实现日本投降前达成的协议。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