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习近平为何说“常学常新”?

火烧 2011-03-2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时强调,红色旅游景点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丰富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应作为党性教育教材,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近日,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时,专程赴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他深情地说,重温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深受教育。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此次习近平赴湖南调研与如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有关。怎样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是我们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强调,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  

3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来到湘潭、株洲、长沙等地,深入企业、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进行调研。习近平这次的调研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工业、科技、信息技术、城市综合治理、农业、粮食安全、水利、社区服务、“两型社会”等等。媒体对此作了充分报导。  

调研期间,习近平专程来到韶山,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了花篮,瞻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展室,与韶山村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习近平还瞻仰了刘少奇、彭德怀同志故居。他深情地说,重温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深受教育。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习近平说的“常学常新”,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自身的历史使命的深度思考。中国共产党曾经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继后,又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了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辉煌,是共产党人将先进的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同全国人民一道创造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应该是所有“后来人”的“能量基地”。  

“常学常新”,是对中国人民为什么“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思考。在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或重要关头,中国人民为什么总是选择共产党?这是有了执政地位以后的一些党员和高级干部已经忽略了的问题,自认为我们成为统治者是“天经地义”,忘记了水能养鱼,亦能“干”鱼这个基本道理。怎样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人都应该审慎地思考。唯有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常学常新”,是通过“温故”实现“知新”。改革开放是我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领导这项事业走向成功,同样需要老一代那种为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探索精神。老一代的成功就在于顺应了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将马列主义紧密地与国情结合,走出来一个人民的新天地。古人有“顺天承运”之说。这个“天”即“天道”,历史规律;这个“运”即“国运”。顺应历史潮流则国家兴盛。我们时时去“温”这个“故”,便可以检测我们的方向是否偏离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我们的道路是否合乎历史的必然性。  

“常学常新”,是执政者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的“稳定剂”。共产党曾经代表的“绝大多数”并不是百分之百。那些“极少数”人从不甘心他们家族利益和剥削者、统治者地位的丧失,无时无刻不在思谋“重头再来”。他们并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共产党,所采用的手段不过是将“大地的儿子”抬离母亲。那些所谓的精英正在抽换我们的灵魂,时时刻刻妄图将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取代我党的指导思想。这种借尸还魂已经让我们很多人中了毒,一些包括中央党校的高级教授、所谓的“共产主义忠实信徒”在内的人,不是正在进行着“换思想”的伎俩的么?  

“常学常新”,是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共产党人的“母亲”就是占“绝大多数”的人民——工农群众,革命战争依靠绝大多数,建立新中国也是依靠绝大多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同样要靠绝大多数。并不是仅仅靠“引导”一部分人“中产”就可以使社会稳定,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  

只有对党的传统“常学”,才有思想上的“常新”。这不仅仅是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也是国运昌隆的根本保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