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称蒋介石为常公凯申
为什么称蒋介石为常公凯申 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在一部学术专著中将蒋介石(Chia g Kai- hek)翻译成“常凯申”,成为中国名校制造的又一起学术笑料。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如出一辙
为什么称蒋介石为常公凯申
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在一部学术专著中将蒋介石(Chiang Kai-shek)翻译成“常凯申”,成为中国名校制造的又一起学术笑料。
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如出一辙。

滑天下之大稽,毁清华百年之声誉。
常凯申,为蒋介石之错译名。
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Chiang Kai-shek (即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写法)的翻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的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于俄罗斯,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采用韦氏拼音的原文为Chiang Kai-shek)翻译为“常凯申”,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如出一辙,如此“历史学家”令国人对中国教育界专家学者研究学术的权威性和文化素养之水准产生巨大疑虑。
韦氏拼音,又称威氏拼音法,由英国人Thomas Francis Wade于19世纪后期制定,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
新中国制定、推行汉语拼音之后,国内不再使用韦氏拼音法,但至今韦氏拼音法仍在西方学术界较为流行。
王奇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留学后继续在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这次被人披露错误,清华教育之虚浮,学术科研之薄弱可见一斑,滑天下之大稽,毁北大清华百年之声誉。
很赞哦!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