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常例钱腐败

火烧 2011-09-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深入解析常例钱腐败现象,从历史到现代,揭示其演变与影响,结合《水浒传》及现实案例,展现常例钱在不同阶段的潜规则与显规则特征。

常例钱腐败  

   

常例钱,也就是按惯例送的贿赂钱。旧时官员﹑吏役向人勒索的名目之一。按惯例送的钱。旧时官员、吏役向人勒索的名目之一。看过《水浒传》的人,肯定对“常例钱”这个词不陌生。《水浒传》第三七回就有,“新到配军,如何不送常例钱来与我!”当时的犯人一进监狱,马上有狱卒明目张胆地索要常例钱。林冲被发配到沧州后,因为明白这个规则,马上银两奉上,狱卒立马热脸相迎。让他去看大军草料场时,他还得意跟昔日的旧相识李小二这样在收草料可以收点常例钱。其他的江湖好汉,比如晁盖、宋江、戴宗、雷横等收过或送过常例钱。假如拒绝,出路就是死路一条。假如没有常例钱,《水浒传》不会那么长,众多好汉早被咔嚓。  

 “常例”,从字面上理解,应当是常有的、大伙儿都明白的规矩。常例对应的是“特例”。但大家都遵循的“潜规则”,从“常例”这个词来看,用钱来运动官司已经不是“潜规则”,而是赤裸裸的“显规则”了。明代叶子奇《草木子·杂俎记载,“ 元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这就是《水浒传》的历史背景,官场腐败可见一斑。  

封建时代似乎已经遥远,但“常例钱”这种东西却很有生命力。一位朋友到县里面检查工作。因为去的多了,与底下的同志早打成一片了,说话也随便了。他无意中问起县里一位局长,为什么不当县财政局党委书记,而去一个相对比较瘦的单位去当一把手。旁边有人插话,他不想走,但要求局长、书记一肩挑,没办法,要不然不算拨款经费里面娄点,就各乡镇财政所也得表示10来万,这是明钱。朋友不接,问其详情。人家说,就各财政所一年的逢年过节合起来怎么也得5000元吧,他们也互相通气,大概20来个财政所。朋友恍然大悟,我又问他,那你下去转一圈,又该收多少。他摆摆手说,他们不牛。我说,不牛是不牛,总得有表示吧。他笑了。  

其实,对这块钱,湖南省原纪委书记杨敏之就曾坦率的表示,收过红包,他退了。因他见识过人,我非常敬重。不过从他的表示,我们也可以知道,其实常例钱,在现代社会,不仅没有消失,还死灰复燃。在“跑步钱进”的大环境下,只要我处于要害位置,即便我不贪,常例钱能收多少?而且,这钱有名分,还隐蔽,在“财产不公开”的前提下,想不提前“先富裕起来”都不行。  

说起常例钱,想到“份子钱”,能大收特收的都是有权有势者,普通百姓只能回收损失而已。为了避免大操大办的嫌疑,可以连续请客三四天,这就是现实。  

常例钱,好东西,这种赤裸裸的腐败,既显得温情脉脉,又保要害部门为官者“先富又太平”。如果没有钱(贷款也得表示)或舍不得,那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等着倒霉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