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
李孟刚 蒋志敏 李文兴
引进外资的初衷是为了利用和放大外资三方面的积极效应:资本的积聚效应、先进技术的扩散效应以及管理和营销经验的示范效应。但是,随着我国引资力度的加大,外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市场和原创品牌被外资所吞噬,产业控制力被外资所削弱,技术溢出效应未如预期,却愈发凸现了产业安全隐患。追求双赢的目标,近乎陷入了被外资控制的“囚徒困境”。
外资对我国产业的市场控制
外资进入中国的主要意图有三:一是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和优惠的政策条件,降低成本,追求高额利润;二是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占领、控制国际市场;三是培育中国市场,最终占领、控制中国市场。如果说第一个意图还只是短期的,因为中国的要素成本不可能永远低廉,那么第二、三个意图显然是长期的,因为市场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外资的逐利行为本无可厚非,但站在我国的立场,我们不能无视外国势力蚕食和鲸吞我国战略性产业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1.外资对市场控制的总体情况
自1993年以来,外资在我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到2004年已接近31%,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25%。如表1所示:
表1 外资工业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
|
年份 |
外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
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
外资市场占有率(%) |
|
1993 |
3290.77 |
38084.13 |
8.64 |
|
1994 |
5528.81 |
42398.57 |
13.04 |
|
1995 |
9022.61 |
52936.21 |
17.04 |
|
1996 |
10815.20 |
57969.98 |
18.66 |
|
1997 |
13019.55 |
63451.48 |
20.52 |
|
1998 |
15604.60 |
64148.86 |
24.33 |
|
1999 |
17966.55 |
69851.73 |
25.72 |
|
2000 |
22545.74 |
84151.75 |
26.79 |
|
2001 |
26022.08 |
93733.34 |
27.76 |
|
2002 |
31189.27 |
109485.77 |
28.49 |
|
2003 |
43607.63 |
143171.53 |
30.46 |
|
2004 |
57831.51 |
187814.77 |
30.79 |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统计口径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2.外资对产业的市场控制情况
从产业市场控制层面来看,我国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表明,截止到1995年底,在517个小类行业中,外资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就有133个行业。在133个行业中,外资市场占有率介于30%—40%的行业有50个,较有代表性的行业有啤酒制造业、微型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棉针织品业、洗衣机制造业、起重设备制造业、电容器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等;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介于40%—50%的行业有26个,如服装制造业、空调制造业、半导体器件制造业、电真空器制造业、摩托车整车制造业、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等;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介于50%—60%的行业有30个,主要有钟表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方便主食品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交换设备制造业、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制造业等;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大于60%的有27个行业,代表性行业有碳酸饮料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收音机与录音机制造业、复印机制造业、通讯终端设备制造业、照相机及器材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小轿车制造业、集装箱制造业等。
此后的十年,这种状况非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004年,我国工业39个分行业中,已经有9个行业的外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4个行业过半,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两个行业的外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70%(详见表2)。对这些外资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产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些产业很可能转化为外资主导的二元市场结构,从而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表2 2004年外资在各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
行业 |
我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
外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
外资市场 |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3879.81 |
1852.70 |
47.75 |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2577.18 |
1269.24 |
49.25 |
|
家具制造业 |
902.15 |
455.49 |
50.49 |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1116.95 |
667.74 |
59.78 |
|
塑料制品业 |
3681.13 |
1525.35 |
41.44 |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3272.12 |
5511.61 |
41.53 |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
21463.18 |
17580.22 |
81.91 |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2105.73 |
1523.01 |
72.33 |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1466.64 |
614.08 |
41.87 |
资料来源: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3.外资对市场控制的个案情况
再从个案看,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的一个个“排头兵”,纷纷落入跨国公司“囊中”:去年10月,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早些时候,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四年前,我国轴承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西北轴承与世界第三大轴承公司德国FAG公司合资,两年后合资公司变成了德方独资企业;在油嘴油泵行业,德国博世公司收购我国油嘴油泵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无锡威孚有限公司后,我国的油嘴油泵行业几乎全被跨国公司并购、控股……
目前,我国银行业大型机市场和大型机服务已经出现了 IBM 的“双重垄断”现象:从央行到四大商业银行,其核心业务平台和正在兴建的全国各地的数据处理中心,百分之百地安装和使用 IBM 大型机,即所谓的“产品垄断”。大型机安装完毕,其使用系统维护、管理、保养和故障排除以及续建、增容、升级等服务百分之百地由 IBM 提供,即所谓的“服务垄断”。
美国柯达公司于1998年3月 23日出资3.75亿美元,收购汕头公元、厦门福达和元锡阿尔梅3家感光材料厂,同时与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辽源胶片建立合作关系。柯达承诺,将最终投入 20 亿美元。最后的结果是,柯达与汕头公元和厦门福达合资成立了柯达 (中国) 公司(柯达占有其中 80% 的股份,汕头公元和厦门福达各占有 10% 的股份),与无锡阿尔梅合资成立了柯达 (无锡) 公司(柯达占70% 的股份),随后又用这两家企业收购了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辽源胶片三家公司。柯达接连打出的组合拳不但将我国感光行业的主要厂家悉数收入囊中,而且迅速把日本富士从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上拉了下来。2003年,柯达公司再度出手,以 4500 万美元的现金出资取得了乐凯 20% 的股权,进一步削弱了富士在中国的市场实力,并取得了一统中国感光行业天下的绝对优势地位。
宝洁公司从1988年进人中国市场以来,在成功推出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等系列产品并主导了中国日化消费品潮流之后,终于在2004年5月11日,与在华合作16年的老伙伴和黄分道扬镳,并宣告一个月内实现在华独资。而此前不久,国际知名品牌雅芳也宣布了与美晨达成的“分手协议”。欧莱雅则在闪电式打败竞争对手资生堂后,成功收购了中国本土大众化妆品品牌“小护士”和“羽西”。独资后的跨国企业基本垄断了整个行业,他们接下来在中国市场展开的一系列经营战略已经让中国本土品牌在毫无招架之力的情况下选择了消失和逃避。美加净化妆品曾经是国内消费者十分喜爱的品牌,但是现在市场上却难觅其踪迹。早几年占本士市场份额第一的“大宝”也已基本在一级市场消失踪影,开始转战农村市场。
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的瑞典利乐,经过20 多年的努力现已在中国架构起了近1000条灌装机生产线。截至 2003 年底,利乐包装已经在中国创纪录地达到5年累计51亿包,而目前中国包材企业尚未有一家有能力生产灌装机设备,本土包装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到仅剩2%,形成了利乐在中国“一包独大”的局面。
外资市场控制率过高,将对民族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第一,外资可利用其优势产品和垄断地位操纵市场,左右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将大量财富转移至国外。第二外资市场控制率与民族资本市场控制率彼消此长,外资市场控制率提高意味着民族经济生存空间的相对缩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将对其民族经济正常成长形成扼制,对其幼稚产业更是一种封杀,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立能力,特别是在能源、基本原材料、交通等基础产业和金融等关键行业,外资市场控制率过高,将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第三,由于国际垄断公司技术优势挤压,将阻碍民族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促成其低层次片面发展,使之在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第四,由于外资市场控制率扩张,导致民族资本开工不足,企业破产增加,失业人数上升,影响国内局势稳定。
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外资市场控制率警戒线标准(通常为20%,一般行业为30%,少数竞争性行业50% )来衡量当前外资对我国产业市场控制率,则亮起红灯的行业已经很多。因此,在外资业绩骄人的今天,对外资市场控制率的分析和监控,尤显其对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外资对我国产业的股权控制
外资在进入东道国初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以及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多会采取合资的方式,但发展到一定时期,便会倾向于独资或通过各种方式谋求在合资企业中的控股权,以期形成对东道国企业的股权控制,进而影响东道国对本国产业的实际控制力。图1显示了进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不同模式所占比重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显著的模式主导性特征。最初合作模式所占比重最高,但很快合资模式就超越合作模式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最重要途径。在这段时期内,独资模式虽然受政策限制一直在底线运行,但1987年以后表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1990年突破合作模式,并且延续的上升态势迫使合作模式与合资模式所占比重双双走入向下运行轨道,1999年独资与合资两曲线产生交叉,从2000年起独资模式就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以年均11.35%的速度继续扩大它的权重。外资在我国进入模式的变化验证了海默的观点,即国际资本对与东道国创办合资企业不感兴趣,而更乐意创办独资企业,以保持其垄断优势。

|
行业 |
我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
外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
外资市场 |
|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3879.81 |
1852.70 |
47.75 |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
2577.18 |
1269.24 |
49.25 |
|
家具制造业 |
902.15 |
455.49 |
50.49 |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1116.95 |
667.74 |
59.78 |
|
塑料制品业 |
3681.13 |
1525.35 |
41.44 |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3272.12 |
5511.61 |
41.53 |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
21463.18 |
17580.22 |
81.91 |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2105.73 |
1523.01 |
72.33 |
|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
1466.64 |
614.08 |
41.87 |
|
行 业 |
企业数(户) |
投资总额(亿美元) |
注册资本(亿美元) |
外资股权控制率(%) | |
|
外方 | |||||
|
总 计 |
242284 |
13112 |
7285 |
5580 |
76.60 |
|
农、林、牧、渔业 |
5310 |
151 |
99 |
81 |
81.79 |
|
采矿业 |
920 |
51 |
36 |
24 |
66.61 |
|
制造业 |
170654 |
7913 |
4556 |
3523 |
77.34 |
|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585 |
668 |
274 |
153 |
55.89 |
|
建筑业 |
3861 |
255 |
141 |
93 |
66.16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062 |
685 |
333 |
252 |
75.73 |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 |
4453 |
222 |
119 |
109 |
92.04 |
|
批发和零售业 |
10214 |
233 |
138 |
106 |
77.06 |
|
住宿和餐饮业 |
5428 |
260 |
141 |
98 |
69.49 |
|
金融业 |
168 |
48 |
44 |
29 |
66.39 |
|
房地产业 |
12598 |
1660 |
801 |
627 |
78.37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468 |
152 |
100 |
82 |
81.38 |
|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4504 |
207 |
121 |
99 |
82.25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13 |
76 |
47 |
31 |
65.83 |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5947 |
190 |
113 |
84 |
74.47 |
|
教育 |
167 |
4 |
3 |
2 |
64.35 |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275 |
18 |
10 |
7 |
68.59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165 |
122 |
69 |
54 |
77.83 |
|
其他 |
2892 |
197 |
141 |
124 |
88.26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