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伟大的理想:为人民服务!
《潜伏》中,左蓝牺牲的场景何其美丽,凄婉动人,伴随着翠平误以为左蓝安全而开心离去的笑容,左蓝离去的很平静。而活着的人无法平静,于是余泽平手捧着左蓝的遗物:《为人民服务》一书,不断地默默地读,在内心激荡的情况下,不断回味爱人一生遵循的理念追求的理想:为人民服务。不断回荡的声音在冲击余泽平的内心,也在荡涤他的灵魂,坚定了他的斗志和信念。信仰的力量在这种场景中油然而生,于是有了共鸣。
毛主席老人家在《为人民服务》中写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又说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这段话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大败局长达100年之久,人民历经各种屈辱磨难,国家机器在外力的打击之下破碎不堪,已经风雨飘摇,无法承担对人民的保护功能。那些苦难的人民期盼英雄救世的心声,其实在为人民服务这段话里可以听到回响。毛主席写出这段话,从革命者的角度看,是写革命者的理念,为什么而奋斗,牺牲,英勇就义慷慨赴国难?如果为了私利,那么不妨躲进深山做隐士吧,为何要战斗战斗战斗永不言败?革命者们,生于人民,长于人民,人民的期盼,岂不也是革命者的期盼?所谓志同道合的群体,也就是为了追寻光明之路的人群的组合吧。在那个乱世,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那么一个个有着伟大理想的人集合到一起,集聚在一起的力量就可以如洪流一样向前向前向前吧。
在那个乱世的年代,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必然要有足够的牺牲精神做支撑。于是如同炼狱之火一样的淬炼,经过20多年之后,炼就了这样一批为人民利益而生而死的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这种精神,一直绵延不绝,支撑了无数有志之士为国捐躯。
怀念那种精神,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精神。
后来的岁月,抗美援朝之后,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们强大了,于是承平日久,革命者们已经很难有机会为人民利益而死了,于是这种精神不断地被消磨侵蚀,于是队伍的战斗力斗志不断地衰落变得脆弱。于是……于是……于是……
要为人民利益而生,比为人民利益而死,难上加难,难太多。我生而有父母兄弟姐妹,后又有爱人子女亲友,如何能够忘却私利,而去为公利而生?多少人,可以做到为人民利益而死,却做不到为人民利益而生。于是,死了的都是烈士——什么是烈士?节烈的壮士就是烈士,什么是节?节就是操守就是节操啊。死了的都是烈士,活着继续为私利苟活贪腐腐朽堕落着吧。其实活着的悲哀在于,空有一个躯体而丧失了灵魂的支柱,于是灵魂变得被虚无主义侵蚀,终其一生,只有躯壳而已,又哪里找到充实的灵魂呢?
我们这个民族中,有一批人,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祖先文明的伟大,早已忘记了自身血脉的尊贵,腐朽的糜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还有扔掉的廉耻,使他们除了自身利益之外,没有什么东西会感觉值得珍惜。岂不知,腐朽的糜烂的到极致的时候,终将被一阵清风吹散。
面对那些枉顾民族利益,不管劳苦大众的叫兽、JY、贪腐者,我宁愿做一个读过万卷书的农民。
我仰慕开国先贤的伟大理想,于是写了这篇感慨之文。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