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泰坦之战:摩根大通Vs.高盛集团

火烧 2010-02-03 00:00:00 国际纵横 1028
文章探讨西方金融市场乱象,对比摩根大通与高盛集团,反思民主与市场弊端,结合中国历史哲学思辨,提出文化保守与观念反思,强调道德与真实存在的意义。

附《泰坦之战:摩根大通Vs.高盛集团》供参考,为什么西方的“民主不是个好东西,市场也不是个好东西”,米国金融市场已经变为高频交易的闹剧,有位财经名嘴女士依然号称“经济市场派、文化保守派”,笔者土著人种,随意发散一些胡乱思维,也来文化保守一番。看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思辨大会鹅湖之会,另一出泰坦之战:陆九渊、陆九龄兄弟Vs.朱熹。顺便说下,为什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及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说,全都不合时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2861d0100gx5j.html

一个人,如果没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意念,不测“命运”随时在前方等待着他,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同样如此。当人们忘乎所以,高呼“历史的终结”时,很不幸,也是文明走向衰败的开始。笔者的意思是,真理其实是没有的……当米国人兴奋于苏联崩塌,终于击败“共产主义”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自由主义”的墓地正在开挖。

人类有个特点,喜欢经验主义的“概念”提炼,然后依赖于它,做它的奴隶,观念统治了人,观念却不过是人造的名词而已……比如基于公平起见的“市场”,演变的结果却是垄断或卡特尔,最终反倒失了公平。

在给海外学人的回信中,提到佛教的八不中道——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笔者硬是胡乱解释:

生灭=birth-death=有无=Tao

常断=eternity-transient=时间=Time

一异=unity-diversity=空间=Space

来去=come-go=时空=Space-Time

佛道不过两个“有分别”的名词,思考结果却是“无分别”的统一。而中国人却在把自己划分为“左派”、“中左”、“中右”、“右派”,或者“市场效率派”、“发展公平派”。

在卡尔·波普尔看来,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标准,而在其学生索罗斯看来,自然同社会研究有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参与者的思想成为所要认识事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事态发展并不具有对于思想的独立性。2010年,为何中央决策何其之难?因为很多事情不可预测。

解决“索罗斯疑惑”,便要承认“道德的存在”。笔者在回信中提到中国明代的一位大儒(又是一个名词,儒、释、道均是有别之名词?)王阳明:

Wang Yangming was a mature statesman in the mind-philosophy thoughts trend of Song Ming neo-Confucianism, one of the greatest influential ideologis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ideology history too.

Why?

看看他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可以概括出王阳明“心学”精髓:

无善无恶心之体=Tao

有善有恶意之动=Desire

知善知恶是良知=Intuitive knowledge

为善去恶是格物=Research of things

“格物致知”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大学》只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其后未有任何解释,先秦古籍亦未用过“格物”与“致知”。现代社会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获得知识、道理。《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说到这里再随便扯扯——

慧能:“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道。”

陆九渊:“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

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笔者小评,朱熹同学之三纲五常,与其自身的动静观自相矛盾,如果他知道同性恋的话肯定会改变三纲五常的主意。理依气而生物,从气一分为二,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辩论大会:陆氏兄弟(陆九龄与陆九渊)Vs.朱熹的鹅湖之会,会议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朱熹认为:格物乃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则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致知格物只是一事”,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

陆氏兄弟认为:“心即理”,格物就是体认本心。“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

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辩论时倒是忘了这一说法,实际上,把陆氏兄弟和朱熹的思辨对决加权综合,岂非更好?]

于是乎,有人出现了——

王阳明:“良知独显,与造物者游。”干吗不知行合一?

笔者给海外学人的解释是,知道了“相对论”,可以搞核电厂,也可以搞原子弹,We humans can't separate people's will from natural justice, and so Wang Yangming strongly advocated "the will is the nature".

不要过于强调那个“理”的时候,却忽视了“人”,而要致良知。

如何解决波普尔与索罗斯的师生之争,王阳明做了最好的回答:the will is the nature。其实,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涵义。但是,在人类没有自我解脱之前,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永远适用,孔子是条丧家狗,我们每个人都是。

再随便闲扯一句,80年代伊始,众多“小资”热衷于萨特之存在主义,1.存在先于本质;2.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3.自由选择。法国是如何被某些人污染的?萨特算个什么东西,各位不如回头看看中国明朝的泰坦对决。

回到第一段“文明终结”的话题,如果一个文明没有高度自我组织的能力,将盈余积累起来,并投入建设性的创新,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当投资率下降”之时,文明便会衰败。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多与控制社会盈余的集团堕落有关,将盈余用于非生产性、个人享受,用于消费而不是提供更有效的生产方法。

当人们依靠资本生活时,文明便开始衰败,而这恰恰是由——“市场吧,分红吧”造就的结果。熊彼特支持“企业家创新”的价值,以此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说”(马克思忽略了人之个性差异),可是他忘记了,“企业家创新”,必须获取社会资本的信贷,以其整合社会资源。换言之,个人创新必须仰仗于集体的信用,这也是笔者一再强调的,必须在个人与整体,整体与自然之间找个平衡的缘故。

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片色调如老照片,某些人心目中的阳光,却也是某些人心目中的阴霾。中国人在近代,不断割裂着自己的历史,封建社会、现代社会,解放前、解放后,前30年、后30年,在历史中成就精神分裂症,又在现实中成就各种派别之争:

中国人怎能再拘泥于派别之分,因为我们的“思想参与”造就了“我们自身”——

The will is the nature。

 

泰坦之战:摩根大通Vs.高盛集团

 

为何市场连跌7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2861d0100gx5j.html 

作者:Ellen Brown

译注:海杲

 

我们正在见证两个银行巨人的史诗之战,摩根大通(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对决高盛集团(盖特纳[Geithner]/萨默斯[Summers]/鲁宾[Rubin])。战场上定当尸横遍野,其中也许就有你的退休基金与养老基金(401K养老金)。

已故自由党经济学家默里·罗斯伯德(Murry Rothbard)写道,自1900年起美国政治,当威廉·詹宁斯·布莱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勉强丢掉总统职位之后,就陷入两家银行巨人斗争的局面之中,也即摩根与洛克菲勒。政党来回上台,但是操纵木偶的人,始终是两家货币大玩家。没有第三家政党候选人真有机会能够去赢,因为银行家拥有排他性的创造国家货币供应的权力,始终持有决定输赢的筹码。

2000年,洛克菲勒与摩根团结一致,当时,摩根与大通银行合并为摩根大通。如今,参与战斗的银行是摩根大通与高盛集团,这是一家在1920年代因其投机而声名狼藉的公司。1928年,高盛交易公司(Goldman Sachs Trading Corp.)创立,一家类似于庞氏骗局的封闭式基金。这家公司在1929年的股票市场崩溃中倒闭,后来很多年都影响到公司信誉。前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以及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都是从高盛而来,而现在的的财政部长蒂姆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则是萨默斯和鲁宾的门徒。有个评论员称美国财政部是“高盛南方分部”。

高盛的超级权力来自于银行系统的“自来水龙头”,它实际上有能力操控市场。高盛之前不过是家投资银行,在2008年,奇迹般地转换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样的话,它便可以接触到美联储的借贷窗口,但是与此同时,它又保留了投资银行在市场上的强烈投机风格。结果就是,现在能够以近乎0%的利率借贷大量的钱,而且,不仅可以把钱放到自己账户上用于投机,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扭曲市场。

但是,高盛被如此喧嚣的市场操作困住,所谓作茧自缚,以至于银行帝国之摩根有机可乘,于是选票也日渐奚落,这在马萨诸塞最近的颠覆中便是个例证,已故参议员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的民主党位置给了共和党。这关键的损失,给了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奥巴马政府最新组建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一个严厉改革银行提供建议采取行动的机会。和之前财政部几任长官不同的是,沃尔克并非来自高盛后门,这位前前美联储主席,来自大通曼哈顿银行,加入财政部之前,是那里的副总裁。1月27日,市场评论员Bob Chapman在其投资时事通讯周记中写道:

“纸币势力高盛集团与摩根大通已经出现分歧。沃尔克代表摩根的利益。不过两方均是光照派教徒,但摩根一方已经对高盛的贪婪自大失去耐心……当然,摩根大通也不清白,他们对系统的抢劫损害都是一样,不过相对低调老练一些。召回沃尔克,试图尽可能逆转损害的尝试。而这意味着,盖特纳、萨默斯、鲁宾等人从现在开始要遭遇冷宫之变,还有高盛的影响力。这是个缓慢与微妙的渐变过程……华盛顿需要华尔街出现一个新面孔,而不是犯罪辛迪加。”

高盛的犯罪,据Chapman所述,“就是偷窃。一开始无券放空,然后是市场上的鲁莽交易,这两种行为他们依然在做,证券交易委员会故意装作没看见,然后就把MBS-CDO销售给最好的客户,并骗取他们。”

沃尔克的建议会舒缓这种滥用,终结大而不倒银行风险的“自营交易”(自有账户交易),或者强迫它们出售一点这部分业务,缩减规模。直到最近,奥巴马还是拒绝沃尔克计划,但1月21日,他还是批准了。

市场的反应便是跌了又跌,日复一日。至少,那说明了“市场”的反应。金融分析师Max Keiser暗示了更为可怕的可能。高盛,拥有操控市场的能力,用的是高频交易程序,现在处于墨西哥面孔式的僵持之中。隐含的威胁是,“如果银行改革退回原来,我们要么袖手旁观,要么继续崩溃你们的市场。”相同的操控也很明显,在之前财政部长鲍尔森强迫议会救助银行的时,那是2008年9月份。

Keiser在1月23日的广播节目中与搭档主持人Stacy Herbert对话,他对高盛到底如何操控市场进行了解释。Keiser快人快语,不一定非常精准,但很接近,他说:

“高频交易账户大概占了纽约股市的70%。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买家和卖家赶集讨价还价,而专家决定能够满意买卖双方的交易价格,那就是市场价格。如果卖家过多,买家太少,专家降低价格。高频交易是由高盛导演的,意味着在专家买卖做市之前,高盛已经用成千上万个交易破坏这个进程,实际上霸占了操作进程,还能够赚些小钱。他们不仅从纽约股市虹吸钞票,与此同时,还在操控价格。我看到的可能是,下星期,如果华尔街银行家决定,他们不想以任何方式进行改革,只是重新设置高频交易算法进行销售,创造出股市极度负面偏压的效果。他们基本上就能够让市场疯狂,那就是个僵局。市场已经跌了3天,自去年夏天还没这样过。这是胆小鬼的游戏,直到奥巴马说,‘好吧,也许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一下。’”

不过奥巴马没有完全放弃,1月24日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并没有过多细说银行改革,但还是摆了下他的姿态,奥巴马说:

“我们不能让金融机构,包括那些拿走你们储蓄的,冒着威胁整体经济的风险。白宫已经通过金融改革,会做很多改变。而游说的人试图扼杀它。好吧,我们不能让他们赢得这场战斗。如果我的桌子上最终出现的是不符合真实改革考验的方案,我会把它送回去。”

这个“真实改革”还有待推测,但是,Bob Chapman做了猜测,暗示说可能要进行一场彻底检查:

“有可能让金融系统回到基本事实面……也就是那些MBS或CDO的问题,衍生品和对冲基金的监管,以及大规模市场操控的终结,这些都是由财政部、美联储和华尔街玩家联合捣鼓的。议会已经终止了‘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或者至少限制可能的紧急情况……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会重新推进到系统之中,而游说与竞选捐献会终止……借贷不能掺和太多政治,银行应该限制在10:1的贷款比率……他们的杠杆操作已经够糟糕了。国家银行,比如北达科塔州就是个不错的主意。”

1月28日,“市场”的预期反应是,连续下跌7天。泰坦之战仍在继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