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精髓就是斗争
实际上两千多年的中国统治者在思想上统治老百姓走的是两条线;一条线是孔子的集体统治术,是叫别人那样做的,是明的,被史学家称为明线或‘明流’,第二条线才是他们集体内部走的也是他们单个的,人人的走的路线这叫暗线或‘暗流’。为什么没有在【拔开封建社会慢长的迷雾】提到此人和它的道家思想,是因为它(道家思想)不是统治阶级的专利,『虽然老子本意也是给统治阶级开的药方,但这个药方以远远超出了它的试用范围(统治人民)』,它(道家思想)的那些“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反者道之动”“挫锐”、“解纷”,“归根曰静”等思想也是天下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只不过它(道家思想)更是那些统治者的内用方术。
孔圣人的招术是叫别人做的,孔子之术是集体招数(在那篇【拔开封建社会慢长的迷雾】中说过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而老子之道既是他们集体统治老百姓的招术也是他们个体自己(人人)‘应对’的法宝。
先看看老子教统治者如何集体统治人民的它的招术是什么;老子认为,最理想的治国方法就是‘无为’,他说;‘为无为,则无不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意思是,统治者‘无为’,国家就可治理好,人民自然归顺;统治者喜好安静,人民自然会端正;统治者不滋扰生事,人民自然富足;统治者不穷奢极欲,人民自然会淳朴。统治者应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他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人民之所以难以统治,就是因为统治者喜欢‘有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象烹小鱼一样,不要过多搅动,鱼才能烹得好;同样治理国家,不要扰民,国家才能治理好。“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治宽宏,人民就纯厚。政治严苛,人民就畏首畏足。他说“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还说“智慧出,有大伪” 揭露“人之道”是“损不足以俸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等,他为统治阶级提供的一整套统治方术,实质上还是愚民政策,所有这些并非不要统治,别以为他真的要恢复到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他的真实用意是看到对人民只实行高压政策是行不通的,所以一方面妄图使社会倒退,毁弃物质文明,“常使民无知无欲”,这样人民就不起来造反。另一方面统治者的权势也不要过分暴露,所以宣扬“柔弱”、“退守”,提倡“谦下”、“不争”,做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才可以成为“社稷主”、“天下王”。他主张复古;“邻国相望,鸡犬之声新闻,使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是他的理想社会,他的这些理想社会,历代统治阶级都作不到,也不想那样做因为统治者们个个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贪欲,所以他的这个理想社会最终化为泡影。
为什么统治阶级他们个体又视老子之道如法宝呢?因为老子之道是讲;‘动,变,转,’一切事物包括人‘动,变,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上级、对平级、对下级、对老百姓均用这一‘道’思想进行分析、揣摩,判断,其实说白了这‘道’思想才是他们个人求官,坐官,升官,定位,稳位,夺位的法宝。
老子讲;大小、高下、前后、生死、难易、进退、古今、始终、正反、长短、智愚、巧拙、美恶、正奇、善妖、强弱、刚柔、兴废、胜败、有无、厉害、阴阳、华实、曲全、贵贱、荣辱、吉凶、祸福等等,都是‘动-变-转’的运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就是说;当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知道了丑;当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就知道了恶,所以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都是相互对立,又相互衣存的,这是永恒的道理。
它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就是说,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变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变新,少取反能收获,多智反而迷惑。“反者道之动”。”“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物状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从这些可以看出任何事物无不向自己的反面转化,所以它强调“忍者道之用”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因为处于柔弱的地位,就预示着必然转化为刚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因此可见,老子所说小与大、难与易、弱与强、柔与刚之间都是‘动-变-转’的辩证发展,事物总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就是说’‘人’与万物草木初生虽然柔弱,但生机勃勃,活力充盈,可是一旦状大或坚强了,便会逐渐走向衰老和死亡。以上均可看出万事万物包括人,它们的内在规律就是‘动、变、转’。
总之一句话老子的中心思想就是“无为”他说;学道应天天进益,行道应天天减损,减损又减损,一直到无为,无为才能有为,这一切(‘无为’)表面是静(净),自己先静(净)『其实假静(净)』要别人看了是静(净),别人也才会静(净),自己暗中‘动’(‘无为’是麻痹对手以达自己‘有为’之目的,)这就是老子的核心秘笈。
sankong原创 2008-12-24 0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