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和彷徨是中国当前的主要症结
主流媒体正陷于空前的纠结和彷徨。从国庆62周年捉襟见肘的报道可见一斑。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这一事实毋庸置疑,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史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没有瑞金的苏维埃,就没有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拯救工农红军于危难,就没有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也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点连共产党的敌人蒋介石等都不会怀疑,更何况那些曾经与毛泽东并肩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黄克诚、陈云等生前不止一次说过类似的话——“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
老一辈革命家的话绝非溢美之词,更非个人崇拜,是九死一生后的切身感受,是发自肺腑的箴言。
毛泽东于新中国,功绩天高地厚,无与伦比。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然而,在普天同庆新中国诞生62周年的日子里,主流媒体对毛泽东却只字不提,甚至吝啬到连画像都不敢露一下。有良知的中国人说“毛泽东已经被淡化”。难道不是么?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一首来自人民心底的歌,唱红了祖国大地,唱红了半个世纪,唱红了一个时代。今天如果把淡化毛泽东看做“维稳”的需要、“特色”的需要,岂不是与袁腾飞之流同流合污,把毛泽东当成了新中国的克星和恶魔。
天一般大的悖论。
逝者已矣!作为一个个人,功过是非本无关宏旨,但毛泽东不同,他是共产党人的化身,是正确路线的化身,是共产党几十年历史的化身,淡化了毛泽东也就淡化了共产党的历史,否定了毛泽东也就否定了共产党几十年的斗争历史,必然会危及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就是帝国主义及其在国内外的追随者拼死反对、谩骂、抹黑、污蔑毛泽东的缘由所在。否定毛泽东就是为了否定直至推翻共产党。
如果说淡化和否定毛泽东尚且可以给于些许理解的话,{相对毛泽东时代,如今毕竟已经时过境迁,领袖已不再是当年的领袖,党员大都不再是当年的党员,群众已不再是当年的群众,思想已不再是当年的思想,凝聚力、向心力已不再是当年的凝聚力、向心力},淡化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绝对让人匪夷所思。
毛泽东思想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具有强大的、永恒{之所以永恒,是因为她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生命力。以为淡化甚至否定毛泽东思想便可以带来“稳定”同样是天一般大的悖论。
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定义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思想不仅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凝成的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为党,为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多大贡献,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动地总结革命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发现了革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能动的运用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了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难以理解的是,当今的主流媒体,连这个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讳莫如深,不到万不得已是决然不会提到的。
如果说当代主流媒体淡化人们肉眼难以看到的意识形态——毛泽东思想尚且也可以给于理解的话,那么,忽略或淡化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巨大成就越发的让人难以理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夕,央视《历史的进程》客观真实的总结了新中国60多年革命和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其中包括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75年第四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随着美欧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遭到世界人民的质疑,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普遍真理。与资本主义世界相反,中国经济因为公有制经济的一息尚存,能够一枝独秀,充分显示了公有制经济的公平正义、牢不可破的强大生命力。这一点不止一次地让中国高层在各个场合引以为荣。然而,让人费解的是,主流媒体在引以为荣的时候偏偏忽略和回避了中国经济尚可一支独秀的根源。
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常常被主流津津乐道。30年的高速发展建立在独立的、比较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础之上;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高速发展则是建立在百孔千疮、一穷二白基础上的高速发展。同为高速发展,基础完全的不同。用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去对比30年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仅可笑,而且无知。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已经喊了多年,但真正的实事求是,真正的解放思想需要勇气,需要唯物主义,更需要出以公心。总结新中国62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经验教训,是党中央正确的经验总结,是真正的、大无畏的唯物主义。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患得患失,贻害国家,贻害人民,绝对要不得。原则肯定,具体否定,同样要不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真理,没有必要顾忌、担心或害怕国内外资本主义是否开心。共产党有理由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胜利!毛泽东思想一定胜利!
当下,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官员腐败,治安恶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存在在思想、文化、道德和社会管理层面的必然反映。存在决定意识。难以想象,私有制经济能够产生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支持和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理直气壮地批评和限制非公经济所衍生的非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妥协、迁就和投降是危险的、有害的。纠结、彷徨、莫衷一是同样有损于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人们的思想极度混乱的情势下,理直气壮的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仅需要而且是必须的。
2011.10.2
附:6月1日、6月9日央视《历史的进程》、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节录}:
6月1日央视《历史的进程》之《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节录}:
1953年,党中央决定实施以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是中国由几千年来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重要开端,也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重大举措。
“一五”计划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标志,在这一年开始实施。中共中央决定充分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集中力量加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同时在京广铁路沿线及其以西地区新建一批重点骨干项目和与之相配套的项目,加强华北、中南、西北和西南地区新工业基地的建设。在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同时,党领导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党的正确指导下,到1956年,在中国大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五计划提前实现,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
央视《历史的进程》之《大步迈向社会主义——“一化三改{节录}:
“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到1966年5月文革前的十年间,在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七年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提前实现的基础上,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挫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战胜困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国的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建立起相当规模、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化体系和一套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尽管受到了文革的干扰,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仍体现在方方面面,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国家基础工业、国防科技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一大批油田发现和基本建成、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实现重大突破、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等,这些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标志,也为改革开放之后,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1月13日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节录}:
“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粮食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一点九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钢增长一点二倍,原煤增长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长六点五倍,发电量增长两倍,化肥增长三点三倍。拖拉机增长五点二倍,棉纱增长百分之八十五,化学纤维增长三点三倍。在这十年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个大中型项目,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国内外反动派曾经断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定会破坏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在事实已经给了他们有力的回答。”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