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李宪源: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比先从“网络实名制”开始

火烧 2010-03-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7
本文提供SEO标题优化技巧,重点解析长尾关键词布局方法,包含搜索引擎排名提升策略及内容结构优化方案,通过精准用户搜索意图分析实现网站流量有效提升。
李宪源注:

鉴于反对重庆推行“网络实名制”的人举出了种种牵强附会的理由,甚至居心叵测地加以恶意曲解与攻击,兹把10年前本人在《天涯纵横》全力支持实名发言的商榷文章,重发一遍。其中所列绝大部分支持理由,在今天形势下看,似乎不仅并不过时,有些反而显得更为迫切与必要。

让我们紧急动员起来,像支持重庆“唱红打黑”一样,全力以赴地支持重庆率先实行“网络实名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保的公民基本发言权利和民主监督责任,只有在彻底铲除国际资本幕后支持的“自由宪章派”网络黑帮赖以兴风作浪的匿名环境后,才可能真正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现代“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之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监督机制。

  立足大视野,敢开风气先——就实名上贴致李陀

  2001-02-14, 强国论坛《网友之声》选文

                   李宪源

  现代社会心理学早就发现:在特定实验环境下,当把一组人
戴上面具、隐去其身份时,这组人通常会显露出在身份公开、面
貌可以辨认情况下时所没有的诸多负面行为。

  本人有关论坛讨论应该实行“实名制”的想法,最早可追溯
到一年半之前萧功秦在一封信中,对网络匿名讨论者使用语言之
粗野、蛮横和污浊所表达的无比惊骇。而后,我又读到了甘阳关
于“网络讨论者在隐去自己真实身份和姓名时会表现得非常无耻
”的那篇短文。【天涯纵横】“何典”网友有关“BBS的现状令人
失望,时有谰言、谩骂,偏离主题的道德攻击”的看法,不过是
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本人近年参与【强国论坛】等网络讨论的丰
富经验和深刻感受,表达了不少人对当今“网络思想论坛”流行
风气的一般印象。

  与其它论坛比,《天涯纵横》前一时期的气氛之所以显得相
对平和,也许是因为立场、观点尖锐对立的思想交锋,尚未真正
展开。自由派的流行语系霸权,并未受到过正面挑战。以本人跟
网络自由新右派打交道的长期经验可以断言:既然已经有人在《
天纵》论坛响亮地发出了新毛主义的呐喊声,口称宽容而心存封
杀异端之意的中国自由新右派们,必然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
仇恨,发动规模空前的思想围剿大战。如今,序幕刚开,好戏还
在后头。中国善良思想人士(包括以前的本人在内)所抱的“谁
也别伤谁的和气”之愿望,实在有失天真。当自由主义思潮和国
内外资本主义势力在华扩展之巨大利益扭结在一起时,某些新右
反动势力旨在扫荡其利益进程阻碍的残忍与决心,是勿容置疑的
。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贫民政治”……,诸如此类的政治和
思想讨伐目标,早已列入其扫荡清算之列。

  因此,无论是依据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和结果,
还是按自由主义对“个人自由”以不逾越他人自由权利为界的定
义,以及对照中文思想论坛的普遍现状和中国社会现存阶级利益
冲突情况看,李陀有关“匿名上贴是上贴者的权利,和理性、真
诚无关”的结论,似乎需要接受更为严格的审视。

  我想:作为开展一切认真严肃的、真正可以称之为“理性”
和“真诚”讨论的基本前提,首先应是讨论者提出的论点和论据
,可以经得起推敲、核实和验证。

  如果发言者一面声明自己是“首次上网如何如何……”,一
面却通过使用匿名方式,使其声明根本无法接受检验,所谓的“
真诚”,就成了表演杂技的“空中飞人”。

  如果有人不敢正面回答观点对立者的诘问,却如数家珍般地
搬出种种“亲身经历”,或亲朋好友们的无数见证,同时坚持其
“匿名的自由权利”,从而使人们对他的举证,缺乏检验核实之
可行性,匿名者自我标榜的“真诚、理性”,就可能变成对一大
堆谎言所作的美丽包装。

  当有人坚持不公开自己身份和姓名,却把讨论对手所称“无
‘名’之鬼”中的“名”表达的“请报姓名”之含意,肆意歪曲
为“名声名气”之类,然后大做文章,“匿名”之下,是否还能
保全其“真诚”和“理性”的清白之身,对此打个问号,应该不
算过分。

  用一个颇象真名字的假姓名,把要求“实名”发言的建议,
与“下流的人穿上军装还是流氓”混为一谈;这是匿名者表现自
己“真诚”和“理性”之又一显例。试问:绝大多数人终生不换
的真实姓名,可以比作随时能够替换的“军装”或裁缝吗?

  “网络时代,如果不是生意人,创那个品牌作什么?”尽管
《天涯纵横》自由派发表过“反对曲解别人”动机的严正声明,
这位匿名人士影射对手“商业化”动机的责问,却获得另一群匿
名者的一致喝采声。

  “亮出真实身份,如涉及政治问题,岂不是好让人秋后算帐
!”这位据说不会因为使用匿名而影响其真诚、理性态度的上贴
者,干脆给观点不同者扣上了居心险恶的罪名。

  以上所举例子不过是汪洋一粟、冰山一角。顺手拈来,以回
答李陀“不是讨论问题吗?不是要明辨是非吗?用不用真名有什
么要紧呢……”的诘问。不知诸如此类的匿名上贴,能否称之为
真诚、理性和严肃地讨论问题,并且真能达到“明辨是非”的结
果?我请各位网络读者分析判断去。同时提出一个简单问题:自
由派人士所宣称的自由,一向以不损害他人的“自由”为神圣标
准和前提。但在网络讨论过程中,坚持个人有权以匿名方式,“
自由地”使用谎言、谰言、谩骂和人身攻击污辱讨论对手时,这
又属于哪一门子的“自由”和“权利”?

  站在真诚的自由主义立场来看待“匿名”、“实名”之争,
假设左、右良心人士均想就“火灾烧死工人”之类的社会问题,
向当局提出抗议和进行交涉;我想:用一百个无法判断其实际人
数和参与者身份的网络笔名,与二十个人用真实身份和姓名签发
同一份网络呼吁书相比,后者一定比前者更能对当权者,形成自
由派人士所注重的那种“外部压力”。自由派人士素向钦佩前东
欧自由派同行反对专制的“道德勇气”。为何在用真名、讲真话
、施加真压力的问题,这勇气就不见了呢?而实际上,即使使用
匿名发表言论,当局要查真实身份又是何等容易。如果大多数网
络自由派发言者都把身份公开了,当权者一定反而难下手。这样
一个简单道理,我就不相信自由派人士真不懂!

  我希望有志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人士,都来注意、关心和
思考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凡熟悉西方“议会民主”运作方式和辨
论过程的人们,一定不难发现:无论按其代表不同利益诉求之交
锋性质看,还是从网络辩论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看,某些中
文论坛上少数高质量的观点交锋,似乎都远远超越了中国目前“
人大”和“政协”的“实质性争论”程度,而更近似西方议会辩
论时的情景和场面。基于中国具有封闭型特征的政党体制和主流
媒介性质,中国社会的网络思想和时政讨论,与西方社会的网络
讨论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担当着远为重要的社会功能。政府既
然放开了相对宽松的网络讨论环境,这里就潜藏着两种可能性:
一、它可能成为舆论开放的“思想特区”;二、它可能为人民参
与民主管理、扩大人大、政协的功能作用提供新的机制。

  我们需要考虑的和迫使政府进行考虑的是,应该通过哪些必
要的中间环节,并逐步在中国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使互
联网上思想交锋和有关政策讨论的结果,有效制衡和制导政府决
策者的施政路线、方向和行为。依我所见,实行网络讨论“实名
制”,也许是发言者取得社会信用和影响力的必备条件。特别是
希望发挥人大、政协代表功能的网络思想人士,公布自己的身份
和通信地址等,对方便与各阶层民众的联系和取得社会公众的信
任与监督,更是不可或缺之要素。

  与西方利用议会辩论形式通达民意、解决利益冲突与权力监
督问题的制度性安排相比,如果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独辟蹊径,决
计利用网络思想交流平台发挥类似社会功能,则明显具有的经济
成本低、对参与者个人素质要求高、既能防治“极端民主化”偏
向、又不易受“金权”操纵等优势。这种对文革“大鸣大放、大
辩论、大字报”和“西方议会民主”合理因素的有机揉合和精心
提炼,完全有可能突破简单模仿西方多党制的思想囹圄,演化出
一种富有原创精神的崭新民主运作机制。由于进入这一运作机制
的“准入资格”,完全依靠参与者凭个人真知灼见和网络品格所
建立的社会声誉,而与出身、地位、金钱、权力无关,因此就具
有当今绝大多数“民主政体”实际运作中所欠缺的多层次、低成
本、公平性和开放型等显著特征。

  从这一设想出发,如果我们现在不积极探索和制订能够有效
推进思想言论自由和民主发展前景的网络讨论规范,鼓励良性互
动,约束对自由发言权的恶意滥用,当今各种思潮在各中文论坛
所进行的唇枪舌战和激烈碰撞,不仅不可能培育出某些左、右理
性人士所期望的社会公正、理性、宽容、妥协、求同存异和合作
精神,反而可能成为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愈益尖锐严重
的催化器。

  以上是从推进中国社会进步和民主制度发展角度,阐述实行
网络思想讨论“实名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本人试从重
塑民族灵魂、提升中国新生代思想素质和社会品德的角度,探讨
中文网络思想讨论实名制和匿名制所包含的正负面影响。要谈清
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中国社会目前的精神状况和思想道德水准
,作一个基本的估计。如果我们都认可余世存在《为王小东辩护
》中那段痛心疾首的表述,中华民族的精神现状是,“‘道’没
有了,文化血脉没有了,民族精神没有了,‘基督’没有了。一
个十三亿的民族,一个延续了五千年之久的文明,竟然以谎言为
自己的民族精神,以坑人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准则,以无信为自己
的社会共识,以虚无游戏为自己的生存状态,以苟且为自己的生
命质量。”

  面对这种令人心焦如焚的现状,中国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中文
思想论坛,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各类信息对中国人
(特别是中国年轻人)的思想渗透和影响日益扩大加深,在网络
思想交流过程中推广实名制,会有什么好处?阈于中国近数十年
来一切照抄照搬西方之习惯型思维定式、坚持网上交流“匿名制
”,又有什么坏处?试作以下分析:

  第一、从中文思想网络兴起至今,综观朱学勤、徐友渔、秦
晖、何清涟等人士对自由主义的诠解和对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及
“贫民政治”的批判,汪晖等对现代化问题的重新思考,萧功秦
对新权威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王小东等独树一帜的民族主义和
反“逆向民族主义”,房宁的社会主义和谐理论,崔之元、韩德
强等新左人士对毛泽东时期的重新审视和借鉴,扬帆、卢周来等
左翼自由派人士对经济自由主义右翼的严厉抨击,以及《切·格
瓦拉》式新毛派中左人士对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继承肯定和对
全球化市场经济模式的批判,以及以陈必红(笔名“数学”)为
代表的技术型平民主义反精英思潮的崛起,凡对中文思想网络造
成较大思想冲击和影响的文章发表,作者几乎无不采用“实名”
形式。反之,凡在各中文论坛不停倾倒思想垃圾的职业搬运工和
“思想贩”们,几乎没一个人,不采用“匿名”形式。撇开上面
提到的理由不论,仅凭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匿名上贴与能否理
性和真诚讨论无关的说法,殊难成立。

  第二、倡导网络讨论“实名制”,就是倡导面对面的真诚思
想讨论和理性态度。如果讨论双方互通姓名,身份明确,上述真
正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思想讨论,首先在形式上得到了制度性的保
障。为顾及个人社会形象和人际交往关系,任何经不起对证的信
口雌黄,明目张胆的造谣诬蔑、人身攻击,厚颜无耻的指鹿为马
、胡搅蛮缠……等等恶劣做法,都不得不一一退居后堂,无法成
为摆得上桌面的主要争论手段。

  我一向认为:自由主义是讲究“制度制约”而不相信所谓“
自我约束”的。很难理解,为何一涉及网络讨论问题,反对用“
实名制”进行外在约束的自由派人士,却一反常态地固执认为:
那些不愿公开自己姓名以防暴露真实面目的人士,在缺乏身份“
公开”这一外在制度约束情况下,却能自觉地“真诚地、理性地
”加入讨论?自由主义的“普适性”原则哪里去了?

  第三、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承担的某
些左右思想人士,举行了一系列引起社会注目和反响的思想讨论
会。如果有一家或数家高品位的思想论坛,在取得更多同类型思
想人士支持和呼应的前提下,率先以“实名”登记方式,对各类
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思想理论分歧,开展经常、持久的定期讨论
。这种以网络形式开展的思想讨论会,将必然以更低的思想交流
成本、更高的运作效率、更为迅速的传播方式和更加扩大的讨论
参与层面,使这些论坛取得其它“匿名制”论坛无法攀比的思想
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

  第四、在一个人欲横流、以获取金钱为最高追求价值的社会
,通过论坛实名讨论的方式,打破权力金钱把持的主流媒介对信
息和发言权的垄断,使社会中下层那些坚持“位卑未敢忘忧国”
情操的普通人,获得表达自己观点的思想平台,并获得与上层学
者精英进行平等讨论的机会。这种构筑社会上下阶层思想与利益
诉求相互碰撞对流的渠道,这不仅对改变短视污浊的社会风气,
而且对缓解社会利益分层间的矛盾冲突、扩大政治决策的社会基
础,都具有不可低估之意义。

  第五、在“实名”讨论情况下,缺乏真诚和理性讨论习惯的
人士,注定会经常出乖露丑,受到广大参与者和旁观者的无情嘲
笑和轻视;如果他们对在以前“匿名”讨论中养成的坏习惯不思
悔改,迟早将面临个人说话信用乃至其个人品格一起破产的结局
。而这种“优胜劣汰”网络讨论局面的一旦出现,必然会对所有
网络讨论参与者和旁观者的思想净化和品格提升,产生中国社会
目前极其匮缺的正面激励和正气示范效应。

  如果象《天涯纵横》这样的高档次思想论坛,为了“保持人
气”的考虑,坚持鼓励“匿名”上贴的“惯例”,长此以往,又
会是什么结果呢?

  第一、根据本人参与【强国论坛】讨论的经验,在一个人可
以使用多个甚至数十个笔名的情况下,某些论坛所吹嘘的所谓“
人气旺”,很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泡沫”。而实际上只要稍会细
心一观察,特别是在对某篇文章及其作者形成围攻之势的时候,
常常会成群结队地一下冒出很多来无影、去无踪的新笔名。如果
你要查阅一下这些“横空出世”者以前发表过哪些文章,跟网友
有过哪些争论,没门。我想,一个论坛如果看重和追求这样一种
“人气”,其没落衰败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也许,这种结局
对中文网络世界并没有什么了不得。中国有的是新开张的论坛。
问题是,对那些“哀”却“尚未至心死”的上网青年,如果他们
尚有热血和正义感,他们会从自己目睹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什么
?……领悟到围攻的可怕,遭围攻者落荒而走的孤独,一个曾使
他充满期待的论坛,在一群群来历不明之匿名者的弹冠相庆中,
逐渐走向死亡。悚然,消沉,退避,颓废……,种种可能,请李
陀版主推测去。

  第二、对那些本来就在是否、正邪、美丑中俳回不停的青年
人来讲,他们会学到一些什么?在讨论中讲真诚,报真名,说真
话、并主张用“实名制”减少版主所看重的“人气”的人,将会
显得十分迂腐可笑;他们会因为疲于应付、寡不敌众,最终成为
失败者,淘汰者,不识时务的倒行逆施者。而那些使用无数笔名
制造人多势众声势者,假话真说又无恐查验者,反反覆覆进行语
言轰炸者,东拉西扯就是不谈正题者,种种认为“匿名发言”天
经地义的人,都是聪明人,是胜利者,是可以仿效的成功榜样、
社会示范和人生启示。类似的社会“负激励”情形,在如今中国
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是否应以网络匿名讨论制度,继续为其添砖
加瓦?

  第三、从《人民日报》主办的【强国论坛】起,遍看在中国
大陆设立的中文论坛,没有一家,不堂而皇之地公布一套不准违
反国家宪法原则、不得进行个人人身攻击的规则。而在现行匿名
讨论制度的庇护下,这些规则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哪一家大陆论
坛上,遭到匿名人士的公然践踏和破坏。就拿【强国论坛】新右
派给贴的系列标签看,有“高干子弟”、“文革余孽”、“四人
帮爪牙”、“野心家”、“政治骗子”、“民运分子”、“假左
派”、人在西方却说西方不好的“人格卑鄙者”……,不一而足
。如今在【天涯纵横】,又有了“谩骂者”和“丧失天良”的恶
名。我常想,论坛规则对匿名爱好者们此类公然违背规则的人身
攻击言论,之所以从来不起作用,大概是版主猜到了本人对此毫
不在乎的心理。问题是,对那些涉网不深的纯真青年网友来说,
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我曾在【强国论坛】郑重提议:为了不使青年人受骗失望,
并诱使他们学坏样、走坏道,或者,就把那些稻草人似的规则拿
掉;或者,请上贴者公布身份,改用真名,以增加约束。我知道
:这样的要求,对【强国论坛】官方来说,几乎带有强人所难的
味道。我想,官方味道不怎么强又具有道义承担的【天涯纵横】
,恐怕应该具有这种立足大视野,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前瞻眼光
,凭借《天涯杂志》的社会声誉和阵地,通过开辟“论坛思想交
锋”专栏和“论文选登”或“系列讨论连载”等形式,融传统媒
体和网络媒介于一体,使论坛成为用真名、讲真话、办真事的去
芜存精之先进思想集散地。并带动国内各高档次思想论坛群起仿
效,相互呼应;让风云际会,社会上、中、下各阶层思想贤士会
聚网络,共商国是,同求真理;对欠缺外部有力监督制约因素的
一党运作制度,发挥有效的民主制衡纠偏作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