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如何摸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火烧 2015-08-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如何探索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实践意义,提出需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

 中国如何摸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陈正用

 
 

    从“四个建设”发展目标到“五位一体”总布局,我们党用了八年实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才摸索出来。从四到五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而是饱含了中国数十年改革发展实践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汗与血的教训得来的。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总布局的高度正是中国改革深化到一定程度才显现与突出出来的建设目标,而能否建成、建好生态文明则是我们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今年,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到中央深改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五项内容中四项就与生态环境有关,可见党和国家在战略制定与执行上是多么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将生态与文明合在一起,充分展现出党和国家战略制定的高瞻远瞩与智慧。在工业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尚未完成之时,国家就已经不是简单站在工业文明的高度看发展,而是将眼光放到了更远的将来。 从“天人合一”的哲学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党的治国理政的水平已经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完成了思维的创新与改革顶层设计的升华。

    新的价值观念的树立难免遭遇旧有价值的阻碍与束缚。就如同旧事物往往会抑制新事物发展一样,传统的以经济发展为标准的单一价值就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发展战略与思路的推广与实践。一些地方至今仍未摆脱旧的发展理念的束缚,不顾一切地追求现有经济效益的获取,熟不知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根本谈不上发展经济、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完全是自绝于世。

    生态文明建设也不仅是亟待树立的发展理念,更是需要践行的发展指南。同时,它又是一部有待实践丰富、完善的指南。一方面,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点,以生态文明的高度去发展经济,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理念尚还不能直接指导我们去开展经济发展与建设,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去发展充实、完善我们的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这两方面都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把握城乡不同的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去开展生态建设实践。切不可盲目按照别的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对于别人的经验我们应当多实践,多试点而后再推广。更应该下到基层里、深入群众中去,探寻适合本地区本环境的生态发展之路。

    在实践中,更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孤立来看,既然我们强调的是“五位一体”,那就必须坚持系统优化的思想,从宏观整体去践行生态文明。既不能仅仅为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也不能一味只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建设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时生态文明的建设也能为其他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系统优化后的“五位一体”让中国的发展走上真正可以持续的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而中央深改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正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明建设等领域回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态文明建设给其他文明建设所起的促进作用也会是巨大的。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与其说是国家针对京津冀地区重大发展战略布局,不如说是一次在国家局部地区系统优化地实施“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试点。京津冀协同发展地缘优势明显且有历史、文化的认同,具有协同践行“五位一体”建设尤其是共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京津冀不同地区还是有不同的区情,存在一定的资源多样性,在优化资源中有条件做到资源的互补,也能摸索出自己不同的适合自身综合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靠党和国家,更不只是八千万党员的任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在思想和实践上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可能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

    (作者单位:武汉学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