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梁友国:私有化道路断不可走,民企断不可扶

火烧 2011-03-13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强调私有化道路不可走,民企不可扶,指出私有制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社会权利私有化,呼吁回归公有制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私有化道路断不可走,民企断不可扶

 
2011-03-13

梁友国

  中国改革开发的三十年是“国退民进”的三十年。主流学者和众多民众认为是私有化缔造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因而有许多学者将解决中国众多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民企的发展上,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观点。历史将证明“国退民进”只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浪花。“国退民进”是社会主义在没有完成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吸收的情况下的一次收缩和力量积累的过程。人类文明由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历史大趋势不会改变。经过三十年的私有化的资本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吸收。并将完成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因而私有化道路断不可走,民企断不可扶。

  为什么私有化道路断不可走,民企断不可扶?

  一、财富分配问题——私有制的致命缺陷。

  分配问题是私有制最核心最致命的缺陷。有此缺陷人民抛弃私有制一万次,一次也不会冤枉私有制。那些支持私有制和民企的学者和民众你们仔细想一想,民营企业和私人老板们赚了钱会给你们吗?思考问题时要先看看自己是什么阶级。不要被人买了还替人数钱。山西的煤老板就是最好的说明。民众付出的是血汗乃至生命,政府得到的是污染的环境,和资源的枯竭。山西人端着金饭碗,也没富起来。再看看人家煤老板过的是什么生活?在私有化改革的时候学界有名词“财富的外溢效益”,意思是说富人吃上肉,穷人总会喝上汤吧。可现实是穷人喝上汤了吗?没有。想想国家将山西的煤矿国有化时,一群专家学者大呼“倒退啊!”,想想他们那如丧考妣的嘴脸吧!改革忽悠了谁?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教育,人民终于懂得神马美妙的经济理论,神马为了国家富强的改革,一切不能给自身带来利益的改革都是浮云。人民将否决一切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改革。

  二、资本的私有化必然导致社会权利的私有化。

  公有制与私有制之争的本质是一场权力之争,这场权力之争不仅仅决定着社会财富的分配,还决定着社会的公平和人的尊严。近些年来潜规则之所以盛行,与私有制的发展和权力的私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女下属为了升迁和职位向老板出卖肉体,因为权力在老板的手里,导师潜规则学生,导演潜规则女艺人,根源是权力的私化。国企权力的私化也是国企腐败破产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权私有制必然导致经济权力的私有制。经济权力必然向社会权力转化。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释放出人性的贪婪与罪恶。

  三、经济权利的不平等导致特权阶层的产生。

  同样是交通肇事致他人死亡,我爸是李钢的肇事者(富人)和钱会云案的肇事者(穷人)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富人肇事可以私了,钱不是问题,即使判两年,出来还可过富人的生活,穷人你赔得起吗?你的一生都完了,家破人亡。穷人考上大学又能怎样,不说你面临多少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你最成功也就是个二把手。说白了就是一个高级的打工仔。富人再不成功也是老板。笔者不才,无法用言语道尽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不平等。公有制与私有制之争绝不简简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不是谁更有效率的问题。不是黑猫白猫问题。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他已深深的渗透入我们的文化。渗入中国人的骨髓。私有制也是社会主义是自欺欺人。

  四、我们必须更加深刻的理解公有制。

  中国有公有制吗?答案是“没有”。是否定的。为什么说没有?难道国企不算是公有制吗?不算,因为国企只有公有制的躯壳,没有公有制的灵魂。国企是公有制私有化运行。判断是不是公有制有两个核心标准。第一、有没有公平公正科学的分配体系。当今国企高管上百万上千万的年薪,国企利润上缴比例过低,显然不是一个科学的分配体系。第二、有没有科学的权利体系。如果一个私有制企业具备以上两点,我们也可以说他是公有制的。实际上我们给出了社会学意义上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转化公式。所谓的产权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斗争的工具。斗争的背后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不同道路的较量,是残酷的权力争夺。

  五、放弃私有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曾经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今天要问的是大多数人的贫穷是不是社会主义?我不知道主流精英们有多高的智慧来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但我可以肯定的说:解决不了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一切问题都是死结,就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要想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就必须把财富分配的权利牢牢掌握在手中,就像党要指挥枪一样。要想掌握财富的分配权就不能放任私有制。实际上我们没有第二条路。放弃私有制是人类文明必然的选择。

  六、我国之所以出现国退民进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

  之所以出现国退民进现象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公有制的国企的亏损。亏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制的民企无疑是致命的,但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有制条件的国企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是系统平衡而不是私有制条件下的自我平衡(自负盈亏)。

  这里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货币亏损和财富亏损,举个例子:一家工厂效益不好,没有生产出什么产品和服务,自然就没有什么收入,但却养这一群人,给他们发了工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种亏损只是货币意义上的亏损,财富并没有减少,我们只是浪费了我们的青春而没有创造财富。一栋房子因地震而倒塌,客观事物由一种对人类有价值的状态变为对人类没有价值的状态。这种亏损就是财富亏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并不区分两种亏损。但两者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国企大多是货币亏损而不是财富亏损。

  我们的工人没有干活我们却给他发了钱,工人们得到钱无非是存着或花掉,钱不花是毫无意义的。工人们消费,钱无非是从消费者手中流回到了生产体系。而国退民进还没开始时整个生产体系都在我们的手中。说白了钱又回来了。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就整个系统而言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我们的生产体系是出现了一点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为什么走上私有化的道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人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现在也没人懂),不知道他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误以为我们出了大问题。实践证明私有化的道路是错误的。

  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系统平衡?

  因为,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系统平衡就不能摆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货币体系弊端。

  市场经济的商品价格并不是按商品包含劳动者劳动量的多少来定的。农民今年中蒜,蒜的价格低,农民可能血本无归,明年种蒜,蒜价格高,农民可能一夜暴富。今年种一亩蒜和明年种一亩蒜投入的劳动量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商品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差别,根本原因就是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是一个博弈价格体系,而价格博弈的各方权利并不平等。博弈的弱势方生产的商品的价格较低,得到的收入较少,而博弈的强势一方生产商品的价格较高,得到的收入较多。在等价交换的体系中,收入少的一方很难通过交换获得必要的生活所需。影响博弈胜负的因素主要有供求、货币供给、商品自身特性、行政权力、博弈均衡。

  市场经济博弈价格造成商品价格的贫富差距,商品的价差造成人们收入的贫富差距(笔者认为一些学者认为造成我国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公有制的垄断,政府官员的腐败是一种学术上的肤浅,造成这种学术肤浅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勇气推翻现行的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的博弈价格体系,造成了贫富差距。

  市场经济组织特性妨碍了众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市场经济引以为傲的无形的手不过是束缚人们得到幸福生活的绳索而已。笔者可以肯定的说政府以提高民众工资以增加民众消费能力扩大内需的努力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市场经济的特性决定了民众工资的提高必然反映到物价上,物价的上升反过来会抵消民众增加的工资。所谓收入倍增计划不过是学者的忽悠和民众的意淫罢了,西方发达国家高工资低物价是建立在经济殖民结构上的,是建立在国际经济分工的优势地位上的,是建立在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上的。高工资低物价在这个星球还没有在一个非殖民经济体系上建立过。我国所建立的低工资高物价实际上是一个高剥削的经济体。大多数人的低工资抑制了内需,抑制了生产力,造成了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困苦。能不能建立一个高工资低物价的经济体呢?可以的,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将人力成本和商品价格脱钩,建立一个新的经济体系。解开印封在生产力上的魔咒。

  待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