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安魂曲:今天是个好日子,何日君再来?——各行其是录奇(2) 马望野
如此安魂曲:今天是个好日子,何日君再来?
——各行其是录奇(2)
马望野
========================================
报载,“新闻:武汉蔡甸新农的方先生为去世的父亲举办葬礼,在当地礼仪公司请了一支乐队,出殡途中,送葬乐队吹奏起‘今天是个好日子’,惹逝者亲友盛怒。经工商介入调解,礼仪公司赔偿精神损失费1200元。(长江日报9月20日)”
“点点评:没法不急。”(见《北京晚报》2011/09/20 张 丽:《新闻点点评》)
这真是一个奇闻。
在下孤陋寡闻,不知道这个曲子是什么内容,仅从曲子的题目来看,与当时的场合、氛围联系起来考虑,当然是很不合适了。
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奇闻。
那个奇闻,来自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一个段子。说的乃是在旧社会里发生的情节,也是丧家请来了鼓乐队,为逝世的亲人送葬。不料,途中却吹奏起《何日君再来》的曲子,引起路旁围观者大笑。丧家当然不罢甘休。后果如何?侯宝林大师没法再说下去了,因为演出场子已经淹没在哄堂大笑中。
解放前,老汉当年岁数并不大,也还算是熟知《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曲的。因为其时十分流行,舞厅、酒店、电影院、百货公司、甚至早晚菜市场。。。。。。到处都有人放这张唱片,以招徕顾客。依稀记得,它的歌词如下: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这杯酒,
请进点小菜,
人生那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停唱阳关叠,
重擎白玉杯,
殷勤频致语,
牢牢抚君怀,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这杯酒,
请进点小菜,
人生那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已据歌手蔡琴日前的演唱校订,原注为:词:沈 华,曲:苑宏昭。内容估计出入不是很大。)
而今,老汉年到八秩,眼不花耳已聋,流行歌曲已经流行不进脑海里了。所以,一下子也不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是个什么玩意儿。据宿舍楼里的小年青们说,那是颂歌,是过年时候唱的喜庆歌,算不上是流行歌曲。他们语焉不详,我不得要领,上网一查,下载了宋祖英以前演唱的歌词(原注——作词:车 行 作曲:李 昕),如下;
唉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
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
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
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
唉
今天是个好日子
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明天是个好日子
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唉
门外的灯笼露出红红的光景
好听的歌儿传达浓浓的深情
月光的水彩涂亮明天的日子哟
美好的世界在我们的心中
唉
今天都是好日子
千金的光阴不能等
明天又是好日子
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今天是个好日子
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明天又是好日子
千金的光阴不能等
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
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辑自《爱问知识的人》)
从歌词的内容来看,前一首《何日君再来》,是送别劝酒歌。后一首《今天是个好日子》,是新年迎春歌。如果不联系歌曲产生当年的社会和历史的背景来看待他们,按说,乐曲原来并没有什么很大不妥的地方。如果对安排曲目者的用心极力往好里猜想,或许还不无体贴、安抚死者的好心呢:祝早日往生,叹不幸早逝嘛,是不是多少还有点挽留、依恋的表示?不过,一万步讲,尽管如此,可是,不照应眼前演奏的场合、氛围,拿起鼓锤就打,鼓起腮帮就吹,于是,便不能不成了“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猴吃麻花——满拧”。这就怪不得丧家发火,路人发笑了。你死你的,我吹我的。各不相关,互无联系。一手收钱,一手干活,仅止于市场交易啊!于是,无意中就反映了现实社会某些角落的不良情绪,诸如:互不关心、互不交心,互不连心,互不同心,等等陌生、漠然、冷淡、无情的欠缺和不是,叫人奈何不得,只好一笑了之,当然,不是嬉笑,而是苦笑。。。。。。
(201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