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0年3月14日-17日《参考消息》
2010年3月14日参考消息(2010-03-15 11:59:49)
竖琴螺
《俄印签军火大单针对中国?》,俄罗斯报纸网3月12日报道,日本《朝日新闻》3月13日文章,日本《东京新闻》3月13日文章,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报3月12日一期文章,《印度斯坦时报》网站3月12日报道。最近印度很忙,除了购买大量武器之外,还购买了IMF的100亿美元的债券,这是印度继购买IMF的200吨黄金之后又一次对IMF的巨额支援行动。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印度很有些东施效颦的意味,中国做什么,印度就要跟做什么;中国有什么,印度也要有什么。对印度而言,似乎面子比里子更重要。像中国满清晚期的洋务运动虽然也是大肆采购外国的军火军工,但那是有着明确的救亡图存的目标的。而印度现在的这种大肆采购外国军火军工的举动(甚至可以称之为“运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究竟是为了应对中国对它的威胁,还是为了向西方花钱买命?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并无侵略印度的任何企图,而印度在采购军火方面也是在不断平衡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造成了印度被西方和俄罗斯同时盘剥的结果。
这次印度大举购买俄罗斯武器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美国和巴基斯坦在南亚的反恐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对于美国和巴基斯坦重新走近这个情况,印度方面是极其紧张的。对美国而言,抽身南亚是时下的上上之选,只有把美军从阿富汗战场上撤回美国,美国方面才能放心大胆地实施对中国乃至印度等新兴大国的遏制计划。而印度方面似乎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用军火生意来要挟美国似乎是搭错了美国的脉搏,对美国而言,军火生意对美国的战略利益而言只是小钱,美国一方面要阻止中国的崛起,另一方面要阻止印度成为第二个中国。很显然,印度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美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即用扶植中国来遏制苏联的办法,来用扶植印度去遏制中国,但问题是,美国有那么傻么?
当然,凡事都是有多个侧面的,如果印度方面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傻的话,那么它现在的这些举动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除了花钱买一个和平环境来为其内部的改革争取时间以外,恐怕还存在别的战略企图。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就是印度方面买了那么多外国武器,究竟是要准备和谁打仗?真的是要和中国开战么?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那么是否是要和巴基斯坦开战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也很小,因为打巴基斯坦不能获得什么更多的资源,而且巴基斯坦有中国的支持,并不一定能够打赢。因此,我揣测印度的意图,是不是要对一个中国不会去援救的,但是却拥有很多资源的国家去下手呢?我想到一个,就是孟加拉国。印度未必去攻占孟加拉国的领土,但是它却有这个实力去强占孟加拉湾的油气资源。当年就是因为英国人发现缅甸这里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所以才强行把缅甸从古印度版图中分割出来成立了缅甸,因此靠近缅甸附近的孟加拉湾的油气资源必然称为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三方争夺的焦点。印度现在如此积极地发展海军,就是为了向东西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扩张的目的就是为了占据更多的海洋资源。虽然现在印度方面总是把中国列为假想敌,是不是地就声称要跨过马六甲海峡到南海来巡逻,但问题是,印度方面首先要摆平它身边的这几个国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向东扩张。所以,就目前而言,印度搞军备扩张的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抢占孟加拉湾的油气资源。
此外,对俄罗斯而言,它现在和中国方面的可合作领域正在越来越小,因此,它要抓紧时间向印度方面出售先进武器,当然不是为了单纯地武装印度,更重要的是遏制印度的武器研发能力。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不希望看到印度成为第二个中国,这是印度方面与美俄之间最大的战略矛盾。
《日承认有美日秘密贷款交易》,《日本经济新闻》3月13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12日报道,英国《泰晤士报》网站3月12日报道。日本方面曝出当年美国将冲绳(即琉球)交给日本是有代价的,其中就有一笔1亿多美元的无息贷款,让美国方面免费使用了27年。我们要问的是,日本方面为什么曝出这个议题呢?如果当年美国方面把琉球是有偿交给日本管理的话,是不是说美国方面现在只要把那个有偿的部分还给日本方面了,那么美国也就可以收回对琉球的控制权了呢?很显然,日本方面所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这个方面,鸠山政府曝出这个贷款交易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针对美国,而是为了针对前执政党——自民党。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自民党虽然下野了,但是它的庞大的政治势力还是存在着的,而且由于其长期掌控日本政坛,因此整个日本官僚体系,也就是日本的公务员系统也是充斥着自民党的势力,鸠山政府的运作之难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尽管美国对日本当局频频下手整治,但是鸠山政府并没有把回应的矛头直接指向美国,而是把攻击的重点指向了自民党,因为民主党也很清楚,美国是不可能到日本来执政的,能够替换民主党上台执政的只有自民党,因此,民主党攻击的重点就应该是自民党。所以,鸠山政府不断抛出日美密约,其实就是在打击自民党,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日本民众的心目中把自民党的形象给彻底搞臭,使其无法在上台执政,这样民主党自己就会安全得多。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日本鸠山政府这么个搞法,其实给美国人提供了收回琉球管理权的借口和凭据。美国方面是否会借此大做文章,从而挑起中日之间新的矛盾冲突,那是很值得观察的。
2010年3月15日参考消息(2010-03-16 11:08:45)
《美政坛“浴缸门”主角辞职》,美联社犹他州盐湖城3月13日点。尽管美国要到年底才开始中期大选,但是,很明显,现在的美国各地已经进入到竞选大战的状态之中了。当然,美国竞选的斗争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的,挖掘政治对手的各种丑闻就是一大法宝。不过,我们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到美国在性问题上十分保守的一面,尽管它非常善于向外国输出性开放的价值观,尽管该议员是在25年前做的这件事,隔了这么长的时间,很多案件的追诉期都过了,但是照样还能把此人拉下马,可见,美国自己是非常清楚性开放的价值观是个腐蚀剂。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美国是非常善于搞舆论战的。因为该议员的下台不是搞政治、经济腐败,而是生活腐化,而且还是25年前的生活问题。但是,该议员就在位置上就待不下去了,可见众口铄金在美国不是一句空话。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不是单靠书本教育和媒体宣传就能在人的头脑中建立相应的价值观的,而是必须要有具体的一件件事情和宣传价值观的舆论相对应才行。宣传危害祖国是耻,那么就必须有因危害祖国而下台、入狱判刑的事件与之相对应。宣传热爱祖国是荣,那么就必须有因热爱祖国而上台、受奖的事件与之相对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百姓是记不住价值观的教条的,但是老百姓能够记住由各种事件而产生的经验教训,由这些经验教训就形成了老百姓头脑里的价值观。因此可以这么说,老百姓的行为准则从来不是按照书本和媒体的宣传教育来进行的,而是按照他们对真实生活环境的体验和感受,按照对各种事实的经验教训来总结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一些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他们对各种社会的、政治的事件的见解往往能够超过任何所谓的专家的看法,真有所谓听老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闲话扯得太远了,我们还是拉回来。我们从美国中期大选的硝烟中还可以看出这么一个趋势,就是美国的政治气氛越来越保守,实际上就是越来越右倾。这种保守不仅体现在美国上下更加自私自利,而且还会进一步发展到像该事件所反映的那样——从国家意识的保守右倾向个人价值观的保守右倾进一步的发展。
自美国陷入经济金融危机后,国内的极右势力迅速抬头,它们打的旗号当然是为了维护美国人的利益,但是,其本质就是要推卸美国引爆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责任,反而还倒打一耙,把这个责任推卸到如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头上。右派的价值观从来都是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之上的,而美国的极右势力更是把这种自私自利发展到了卑鄙无耻的地步。在这种右派价值观的支配下,美国上下自然而然地都会同意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拼命向外转移矛盾,把造成美国自身危机的责任推卸到他国头上的行为了。从这里我们也就看到了犹他州众议员加恩的“浴缸门”和美国国会及美国政府要求用人民币升值来补贴美国损失这两个事件在逻辑上的联系了。
《日首相胞弟拟另组新党》,中央社东京3月14日电。鸠山由纪夫的胞弟鸠山邦夫表示,要通过成立新的自民党来谋求重新上台执政。这实际上是在谋划进一步分裂自民党,从而使得自民党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降低,从而以实际行动帮助其兄长稳定日本国内的政治形势。
《夏威夷土著将组建政府》,美联社美国火奴鲁鲁3月14日电。美国的这个夏威夷独立问题由来已久,从美国爆发经济金融危机后,我们就指出美国国内存在的各种分裂因素都会爆发出来。夏威夷独立问题只是其中之一。美国国内的分裂因素有很多,比如西班牙语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小布什任职期间就有很大的反应,有人把美国国歌改成西班牙语来演唱,结果引起小布什的警惕,当然小布什由于生活在德克萨斯州,他的西班牙语水平和英语水平是不相上下的,随后一查才知道原来美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国歌必须用英语演唱,于是再修改法律等等。但美国国内确实存在很大一批人群是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甚至其日常生活就是以西班牙语为日常用语的,这种情况在美剧中都有很多反映,可见问题之严重。维持国家统一的基础之一就是语言文字,如果语言文字都不能统一的话,那么国家的统一必无任何可能。正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所以才使得中国大一统的格局延续至今。也正是欧盟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文字,所以欧盟的统一才迟迟无法完成,民主能够促进统一吗?见鬼去吧!统一的本质就是用暴力的手段来消除分歧和对立。美国不是讲自由民主吗?那么它为什么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规定美国国歌必须用英语演唱?可见,美国当局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一旦让西班牙语成为美国国内的第二种官方语言,那么美国必然会酝酿出分裂问题。因此,对任何国家而言,要巩固国家的统一,就必须统一全国的语言文字,而不是相反去突出各少数族裔的语言文字,那种扶植少数族裔语言文字的行为只会助长分裂势力的气焰,是绝对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的。
2010年3月16日参考消息(2010-03-17 12:16:56)
《格总统称赞“俄军入侵”假新闻》,俄罗斯《观点报》3月15日报道。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大概不知道有一个叫“狼来了”的故事吧,居然还称赞这个假新闻能够避免可能再次发生的战争。如果下次俄罗斯军队真的打进格鲁吉亚,并杀死萨卡什维利的话,那么即使电视台播出了这个新闻,到时候也不大会有人相信了。且不说格鲁吉亚播放这种俄军入侵的假新闻已经是严重违反了国际间相处的基本原则,更何况这种严重误导舆论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存在故意挑起战争的企图。不过,萨卡什维利还愚蠢到家地对此行为表示称赞,但他是否清楚这很可能成为他自己的谶语。
前不久,美国众议院通过一个谴责奥斯曼帝国屠杀亚美尼亚民族的议案,结果引起土耳其方面的强烈反对。才隔了没几天,这个由新闻集团(美国媒体大亨默多克控制)和通用共同掌控的格鲁吉亚私人电视台——伊梅季电视台就编造了这个“俄军入侵”的假新闻,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要在该地区重新制造动荡和不安,不仅仅是针对俄罗斯,同样是针对土耳其和伊朗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是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的结合部,美国选择在这个地方下手制造动乱就是为了阻止俄、土、伊三国联合起来,同时把俄罗斯的关注焦点从乌克兰方向转移到格鲁吉亚方向,把伊朗对东南、南部和西部的警戒移一部分到西北部来。
美国针对俄罗斯部署的就是指东打西的策略,一方面在格鲁吉亚制造混乱局势来吸引俄罗斯方面的注意,另一方面积极在乌克兰的领国罗马尼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且还有可能在保加利亚部署。由于乌克兰大选的结果使得美国在乌克兰的势力被赶下了台,乌克兰现在明显的是倒向欧盟和俄罗斯这一边。因此,美国为了实行拆散欧盟,打倒欧元的战略,就只有选择在乌克兰问题上暂时隐忍不发,所有的工作转入底下,而为了掩护其在乌克兰的破坏工作,就必须把俄罗斯乃至欧盟的注意力吸引到更远的格鲁吉亚一线。格鲁吉亚事实上已经是作为美国的一颗弃子来使用了,美国对格鲁吉亚是否会被俄罗斯全部占领根本无所谓,相反,美国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它觉得可以在乌克兰动手的时候)诱使俄罗斯发动对格鲁吉亚的战争,从而把俄罗斯的兵力吸引致黑海的东方,而美国则可以通过乌克兰的内战而一举破坏掉俄罗斯和欧盟在乌克兰境内的能源运输线,甚至恶化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欧盟和欧元区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这样就为美国打倒欧元创造有利的条件。
美国针对伊朗部署的就是指北打南的策略,美国通过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内的战争从而获得了从伊朗的东部和东南部向伊朗进行渗透的途径,但是,伊朗方面防范得还比较严,在其东南部的剿匪过程中打死了不少流窜于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恐怖分子”,因此,美国为了分散伊朗当局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破坏伊朗和土耳其之间的合作,就开始在伊朗的西北部制造混乱了。只要伊朗方面放松了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的警戒,那么就会给美国支持下的打着伊斯兰逊尼派旗号的恐怖组织留出渗透的机会。这不仅对伊朗现政权是不利的,而且还将威胁到中国的能源安全,也就是说,一旦水上通道被封,那么中国方面只能通过伊朗巴基斯坦的路上通道来运输能源,尽管路上运输很不方便,运量也小,但美国方面也不会因此手软而放中国过门的。
美国针对土耳其部署的指外打内的策略,美国一方面使土耳其方面感到地区安全形势日益紧张,美国不仅使土耳其日益感到来自以色列方面的威胁,同时还利用亚美尼亚问题来揭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之间的旧怨,从而使得土耳其方面感到需要加强武备,从而促使土耳其上下重视军队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制造土耳其政府与军队之间的矛盾,并且策划、支持部分军人的军事政变。这样就会使得土耳其内部,无论是政府和军队之间还是军队内部都会出现巨大的混乱。对土耳其政府而言,外部威胁日益严重,的确需要加强军备,但是它又会担心加强了的军备可能会反过来成为军队搞军事政变的工具。于是,土耳其政府就不大敢继续加强军队建设。总之,要把土耳其政府搞得犹豫不决,这样才能为将来以色列赢得中东地区的战争争取足够的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美国一石多鸟的策略是非常明显的,而美国的各大公司在此策略中扮演的角色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我们今天只是分析了美国的如意算盘,至于其他国家是否会落入其瓮,那还要继续观察。
《中海油首次涉足南美受关注》,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14日报道。对中国而言,即使要收购海外石油,那也必须把我国海空军维护海上运输线的能力考虑在内,不能盲目收购。否则一旦投资下去,油运不出来,那么岂不是要倒贴!因此,对于中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项目,中国方面还是应该谨慎从事,而且应该加大我国海上的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发展航母等大型海面舰艇。此外,中国军队几十年不打仗,连维护主权和领土、领海完整都是动嘴不动手了,军费增长率都砍到脚上了,这样的军队,怎么看都不能让老百姓放心啊。实力是靠较量出来的,不是靠看出来的,现在在家里排演得蛮好看,但是究竟管不管用,谁也没个准心。尽管美国在海外用兵一直是在吃败仗,但是,人家的军队毕竟始终是在实战锻炼着的,而我们的军队就长期缺乏实战锻炼,听说现在连训练都要改成非实弹的像打电子游戏机那样的了,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能管用吗?
2010年3月17日参考消息(2010-03-18 13:56:58)
《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债主》,美联社华盛顿3月15日电。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这个过程本身就对美国构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美国方面不得不改变统计方法,把中国重新“调整”为美国的最大债主,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信用,从美国的逻辑看,只要美国的最大债主没有对美国失去信心,那么美国自己就还能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状态之中,反之,如果连美国最大的债主都对美国失去信心了,那么美国在世界各国眼里的地位恐怕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牢固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很多事物都是依赖信用来维系的,一旦信用破产,那么就不是简单的关系断裂,而是系统性的崩溃了。于是,我们就可以从美国“调整”统计方法这个行为中看到中美关系的另一面,就是美国其实非常需要中国的支持。尽管美国及其代言人一直放话说中国的那点美债只占美国全部债务的极小一部分,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力,如此等等。但是,我们从美国的实际行动中却发现,美国实际上非常在意中国维持住美国第一大债主的地位这件事情。
我们都知道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但是量变究竟要到什么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这个问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的外汇储备中,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至少占一半,剩下的则是以欧元、日元、英镑等等货币计价的资产。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中以不同货币计价的资产的占比大小就成了一个关键,也就是说,不同货币计价的资产的绝对大小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是它们之间的相对比例。这个比例其实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输出流动性时所采用的分配方式。就中国而言,中国通过贸易等各种手段从国际上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但是,在这些外汇进入中国政府手里后并不一定是以其原有的形式给储存下来的,比如贸易结算时收到的美元,但是中国政府并不一定把这些美元原封不动地存起来,而是往往将其转变为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比如美债),也可能将之转变为以欧元计价的资产,等等。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个转换的环节之上。
国际贸易的结算单位是美元,但是各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不是只有美元或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也就是以美元联系起来的国际体系和各种以非美货币联系起来的双边关系之间的矛盾。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它自然希望世界各国都用美元和以美元来标记一切价格,但是,这很不现实,其不现实性就在于美国不可能控制住全世界的资源和渠道,美国的武力也无法征服全世界,因此,也就不可能让各国只和美国做生意而各国之间却不进行贸易。因此,美元虽然是一个国际硬通货,是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但是,美元只能成为国际货币的一种而不可能成为唯一的国际货币。而且,只要非美各国之间的贸易存在一天,美元就不可能独霸世界。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非美国家而言,就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的情况,也就是输入该国的流动性的内部的不同货币的比例和该国输出的流动性的内部的不同货币的比例是不同的。例如中国,其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美、日、欧在向中国做进口生意时几乎都是用美元结算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也就是说,输入中国的流动性大多是以美元来计价的,但是,这些国家中除美国外,日本和欧盟在向中国做出口生意时就未必一定是以美元作为贸易结算单位了,它们很可能要求中国支付日元或欧元。为什么它们能够这么做呢?就是因为它们能够卖给中国只有它们才能卖给中国的东西,比如美国人不肯卖给中国的设备和技术。因此,对中国来说,出口时所获得的大量美元中的一部分必然是要以日元和欧元的形式给存储起来,也就是说要在外汇储备中保留一部分以日元和欧元计价的资产。于是,中国就必须在国际市场上抛出美元,买入日元和欧元。就这么一个举动而言,美国的国家利益就受到了损失。当然,美国的金融资本可以用做空机制来获得一定的补偿,甚至是利润,但对整个美国而言,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掏空。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双边贸易中使用非美货币结算的状况的存在,因此,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也就有了很多以非美货币计价的资产,而随着非美国家的双边贸易的发展和扩大,那么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以非美货币计价的资产的比例就会相应提高。相对的,各国外汇储备中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比例就会相应的降低,而这种降低又一种美国商品出口能力下降的反映,换句话说,这种降低标示着美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必要性的降低,也就是美国商品的可替代性的升高。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日本和欧盟的很多商品都与美国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上形成了直接的竞争,日本的汽车和欧盟的飞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美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必要性的降低实际上也就意味着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性的降低,从整个国际贸易体系的角度而言,这种降低就表明了美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在减弱,这也就是说,在美国推动贸易全球化的期间,美国自己与国际贸易体系之间的关系却是处在一种“逆全球化”的状态之中,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位置正在从一种绝对的支配地位向一种相对的支配地位在过渡,总的来说,它是在不断向一种平均水平靠拢。
也正是因为美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减弱,美国对世界各国的控制力也就会相应的减弱。正是因为美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必要性在不断下降,因此世界各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也会相应的下降。当然,我们应该非常清醒的看到,美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必要性还是占据绝对多数的地位的,尤其是电子信息系统依然独霸世界,而且美国正在利用这一霸权来达到它的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大致就能摸索出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占比的底线,也就是量变到质变的界线。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占比大小反映了该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的大小,反过来就表明了美国对该国控制力的大小。注意,决定性因素在于非美国家对美国商品的依赖程度,而不是非美国家把自己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统统改成其他货币资产就能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了。因此,我们说,国内有些过于激动的朋友主张把美债统统抛掉,这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在中国的工业体系没有实现独立和完整前,中国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则是不现实的,反过来,中国要真正独立自主,就必须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品。要摆脱美国的控制,首先就要摆脱美国商品的控制。此外,谁要是在阻碍、拖延中国获得这个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他就是中国的敌人或者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中国无论是抛售美元资产还是购入美元资产,都应该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相关联。谷歌要退出中国市场,那很好,谷歌一旦退出,那就意味着美国的一件大商品从中国市场上退出了,同时表明美国对中国的控制程度又下降了,反过来说,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也就下降了,中国也就可以相应地抛一点美元资产了,而中国之所以可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谷歌并不是中国必须要向美国购买的商品。美国有没有本事说波音公司以后再也不卖飞机给中国了?它敢吗!
中国是这么看待中美关系的,美国也是这么看的。因此,美国才会对中国大量减持美债如此敏感,其所担心的不只是美国国债的信用问题,更担心的是它对中国的控制力的下降问题。当然,我们以前谈过很多关于美国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矛盾的事情。对美国政府而言,如果一旦中国方面下决心大举抛售美债的话,那么恐怕就意味着中国方面决定支持美国的金融资本跳槽到欧元区转身为欧元资本的行动了,这才是美国政府的最大噩梦。不过,现在中国和美国的金融资本在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正在讨价还价,尚无合作的动作,而中国抛售美债打压美元的举动其实也是在压迫美国的金融资本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同样是抛售美元资产,少量抛售就是施压,大举抛售拿就是要改换门庭了。对美国的金融资本而言,如果要将自己转变成欧元资本的话,就必须要获得中国、日本等大债主的支持,否则恐怕钱没转过去,人却先消失了。而在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之前,那就只能承受来自各国的对美元的打压,这些打压都将直接转化成对美国金融资本的剥削,而美国的产业资本当然是愿意看到美元贬值的,因为它要扩大出口。
《巴西公布对美知识产权制裁清单》,埃菲社巴西利亚3月15日电。巴西和美国的关系日益紧张,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在巴西旁边的哥伦比亚有驻军,更重要的是,欧盟、中国、俄罗斯等等大国对巴西的援助和扶持也自然是有代价的,其他大国需要巴西在一定时刻分担一部分美国对它们的压力。由于巴西年底要进行总统的换届选举,所以,以卢拉总统为首的左派阵营在此时发动对美国的贸易战是有着明显的意图的,就是要防止美国对巴西大选的干涉,防止巴西的美国走狗上台。
《美军方雇员被控私建情报网》,路透社华盛顿3月15日电。前不久,我们刚刚分析过美国的金融资本可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武装组织的事情,现在美国就出现了这么一个苗头。被指控的是一个在美国国防部任职的官员,而此人出的问题就是雇佣私人保安公司的承包商构建了一个旨在追踪和暗杀的网络。而且,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此人组织的这个网络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从事秘密行动的。由此可见,尽管,现在指控此人的罪名是非法挪用资金,但是,此人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可能对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的战略部署产生了干扰甚至是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就要问了,他为什么要组织这么一个网络去干那些事情呢?答案恐怕很简单,就是因为美国国内有一部分人并不希望看到美国政府顺利地搞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他们需要将该地区的形势搞得更复杂一些,总之,要把美国军队长期困在那里。
美国国内各派对阿富汗战争的看法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之前产业资本需要通过打仗来赚钱,因此,产业资本拼命支持把阿富汗战争打下去。但是,现在美国又在其他地方找到了可以打仗的机会,比如伊朗和叙利亚,因此,对美国的产业资本而言,现在是可以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撤军的时候了。但问题是,美国的金融资本,由于犹太资本占据了大多数,其非常担心一旦和伊朗和叙利亚开战,以色列自己是否能够独善其身,因此,对它们而言,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尤其是在没有取得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默认的情况下,尽量还是慢些对伊朗和叙利亚开战,所以,为了防止产业资本把战争强加于以色列的头上,美国的金融资本自然而然的是要动用些手段来延缓甚至阻止美国当局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所实施的和平进程的。因此,某些美国的私人保安公司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搞一些暗杀活动,从而破坏当地的和平进程,从而改变了美国当局对该地区形势的态度和观点,进而使得美军在哪里再多忙些时候,那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因此,此人的罪行不仅仅是挪用专项经费,而且还是对美国国家专政权力的一种夺权行为。现在还只是用国家的钱组建私人的武装以达到图利私人的目的,在这个事件曝光后,将来也就只能是以私人的钱来组建私人的武装来为图利私人提供必要的暴力手段了。
《央企争当“地王”引发社会质疑》,香港《太阳报》3月16日报道,《香港经济日报》3月16日报道。现在外界,特别是那些主流经济学家及其走狗评论员们对央企拿地和地方政府的所谓高地价的反对声音特别大。但是,我清楚的记得,当初,呼吁废除公有住房体制,号召一个家庭要买两套住房的也是它们,在之前几年里拼命为高房价辩护的还是它们。因此,只要大家的记忆力足够的好,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这帮畜生的丑恶嘴脸。
我之前也谈到过国企拿地的问题,我的解读很简单,只要中央和地方的财税体制不改变,只要地方政府除了批地拿钱外没有别的收入,那么高房价就必定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且这已经成为了在经济危机下,各地方政府过活的唯一保障。中央的货币投放只有通过房地产项目才能转化为地方财政收入。而对于国家而言,地方国企和央企的钱、银行的钱和地方政府的钱就是左口袋和右口袋,只不过一些制度设计,需要走这么一个流程。因此,可以这么说,现在某些主流经济学家高喊打倒高房价、把地方政府赶出房地产市场的口号,它们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我等小民的住房保障问题,而是为了把各地方政府搞破产,直至把这个国家搞破产。一旦各个地方政府因为资金短缺而不能维持下去的话,那么各种私人的外国的资本就会蜂拥而入,把各个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财政都控制在它们的手里,中国就重新被半殖民化了。
要解决当前高房价的难题不是没有出路,出路是有的,就是开征物业税,或者叫做房屋持有税,不管叫什么名目,反正就是对持有房屋面积数超过人均水平的人征税就是了。现在国家的标准是人均3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按人头来算,算每个人名目下所拥有的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的部分就要课以重税,这些税款就作为各地方政府的财税来源,而原来属于各地方政府的批地收入全部收归中央财政。这样一来,对各地方政府而言,原来批地拿钱的动力就没有了,反而要想尽办法让更多的人有房子住,而且面积还要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的财政来源。这样做以后,怎么还可能会有高房价呢?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