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成:追问——读《许祚禄小说:大山深处》有感
昆成:追问
——读《许祚禄小说:大山深处》有感
小说网址:http://www.szhgh.com/Article/wsds/wenyi/201410/64592.html
这篇小说比较长,但是整个看下来,却是感觉身临其境,让人会暂时忘掉了现实的世界。
从小到大的教育,加上以前也看过别人的一些小说,或者纪实文学,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对书和文章的基本的看法。比如要“积极向上”“正能量”“邪不胜正”“歌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等等。应当说,有很多小说都是符合上面的基本原则,但是为什么看的时候,就觉得许祚禄这篇《大山深处》更加与众不同?为什么看到这篇小说,虽然是第一次,却带来了一种深度的触动?
我觉得这篇小说写得好的在于:
1、当现实的状况已经有很多突破了底线,轻描淡写不关痛痒的正常语言已经无法传达生活的冷酷和作者忧虑,唯有最现实的表达才能力透一切,这是这篇小说写得好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可否认,作者的文风相当冷静现实,其中甚至有“相当不堪”的情色描述,如“周金山听他说到歌星,就想到去年庆典请来表演的三流歌星琪琪,被张涛拉去陪睡,被他咬坏了鼻子,她露出浑身青紫,跟自己哭哭闹闹了好长日子,非说张涛是性虐待狂,周金山花了几十万送她去韩国整容才安定下来。他并说:‘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就不能懂点怜香惜玉,把人家小姑娘搞成那样。’”。不过,即使你看到这些似乎“不堪”的内容,你的心里只会流血,只会觉得写得太真实——在这里,一切原本美好的人、事与物,都变成了恶人手中的玩物或筹码。
2、小说中描写的无形的真善美与有形的假丑恶让我们警醒。
非常的现实必有非常的思想来表述。作者无疑是一个对真善美极端地渴求,同时也是曾经见识过什么是真善美的过来人。在此前提下,他对于这个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丑恶洞若观火——“我们大半辈子都窝在这深山里糟蹋了啊,我们这几十年是被共产党洗脑洗残了啊,什么理想信念道德责任,都他妈的是骗人的东西,人活着就是上为嘴巴,下为鸡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人性。我们必须及时解放思想解放性,把过去浪费的青春补回来。”,不仅如此,作者还毫无遮蔽地将它们本来的面目抛到了阳光之下。由此使我不得不怀疑,自己以前建立的所谓的读书基本原则,原来是存在死角的,在那黑暗的没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早有前人为其挡上了一件精致的遮羞布。而我一直以来,却视若无睹!
3、其实,小说有很多的细节,觉悟了我原本局限的思考。它本身具有启发觉悟的功能: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每件事都有一个初始的发端,每个物都有一个干净的源头,可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些要素全部都这么龌龊地呈现在此时此地?这是一个需要追问的问题。
文中有关周金山成长的手段真让人脑洞大开,有关他建立制衣厂的初衷和细节,我一直以为制衣厂就是一个企业功能,可当它具有选美功能,供给大官贵人骄奢淫逸的时候,我就说不出话来了。这是只有畜牲才能干出来的事,可是现实中它就真实存在。因为,这个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者怎么可能乱编?
这篇小说真像一幅逐渐展开的巨幅的长卷绘画,先给人们露出了一端——而所有的真相,已经呼之欲出……
能有这样的现实描写,这就够了。这就是小说的意义。
最后说一点,小说的结尾说:“周金山无比自信地说:‘进山,三十多年前我们武斗失败时,就是进的山,我们是大山的儿子,我们一辈子离不开这大山,请你相信我,虽然天变了,但是,山还是那山,林还是那林,不出五年,老子换一张脸,换一个身份,定会卷头从来,重出江湖。’”
这个结尾也似乎不符合“大恶永除”的原则,没有给人以一个振奋的未来,反而似乎未来还会出现很多的曲折和故事,将来的结局由谁来决定?是成是败,是生是死,是光明或是黑暗,是天堂或是地狱……
芸芸众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但是邪恶的势力却引退山林伺机反扑……这才是现实。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到彻底改变这种运动式危机的关键?也许《庄子?山木》里才能有一个能给这个追问以现成的答案。
(2015-7-19 写于 北京)
群号:(22517496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