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科垟仁:《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读后感

火烧 2015-09-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围绕《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展开,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及司徒雷登角色,探讨美国援助中国内战及中美关系演变,强调外交重要性与历史反思。

  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取得决定性全面胜利前夕,美国政府预感到其扮演的反共,扶蒋的侵略行为将彻底破产,他们干涉我国内政,无偿援助国民党反动派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目的。一,美政府为了使华内战演变为美帝国主义的殖民政府。二,美政府为了统治亚洲以将近五亿人口的中国为中心,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一切特价,在国共内战期间,援助国民党的经费就达21亿美元,外加大量武器装备。三,蒋介石当然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明知帝国主义的无偿援助是别有用心,但他不思迷途知返,顽固不化置人民为死敌,最终不得民心,而挟着尾巴溜之大吉。在美国人眼里,蒋介石已经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无可奈何花落去,此时此刻这个世界头号公敌已焦头烂额,为了开脱侵华失败的责任于8月5日不得不抛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

  美国政府只所以选择在8月5日发表白皮书,这里不能不提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美国政府的传声筒(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先生,此时司徒雷登正在回国的途中,司徒先生是地道的美国人,1876 .6月生于杭州,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与建立杭州育英学校(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教务长等职,是从他出生至今一直生活在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家,对基督教,和中国的教肓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曾蹲过日本人的监狱。所以他在中国社会各阶层颇具有影响,受美国总统在华特使马歇尔的赏识,1946年司徒雷登被马歇尔举荐为美国驻华大使,从此他成为一个双面人物,按他自己的话说他爰美国,也爱中国。也许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对司徒先生来说避免了一场尴尬的局面。说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最近几年在中国民间流传的几个话题一是"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二是"中美夫妻关系"论。相隔60多年,两国人,二代人的话感觉颇有相似之处, 参考近代史,战争一直伴随着美国发达、发展的最重要的“武器”。美国大力推行的全球化战略,实质就是美国化战略!就是要求全世界人民按照美国意图,谁不听话就打谁。美国看哪个国家不顺眼,就攻击哪个国家!美国可以说是刽子手的代名词!是强盗的代名词!美国还是最狡猾的敌人,把战争以多种方式推行到经济、文化领域,高举自由、民主大旗,行帝国主义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敬爱的开国总理早就告诫过他的同事:“外交无小事”。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国家领导人的言行不是代表你自己,你是代表你的国家,代表中国十三亿人民的利益在和别人打交道。在外交场合不是个人作秀的地方,更不是个人为了吸引眼球秀幽默的地方。

将中美关系说成是“夫妻关系”,这不但是很无聊、很低级、很蹩脚的比喻,而且带有严重的政治问题。

  首先,人所共知,夫妻关系是“一家人”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而美国却是全世界头号的资本主义(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美国的历届领导人都是将在地球上消灭共产党、消灭社会主义为头等大事,这种社会性质完全不同的国家怎么能成为“夫妻关系”成为“一家人”呢?毛主席说"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在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爱好的今天,,美国的侵略,捣乱仍在故技重演,前苏联被和平演变,阿富汗,伊垃克.利毕亚被颜色革命所捣乱,这些国家被废于面且全非,流落街头的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1999年5月8日美军悍然对我驻南斯垃夫大使馆实使多枚导弹袭击,这些活生生的挑衅事件,难道还不够深刻吗?所以对待这类头号公敌决不能有怜惜之心,今后决不能存在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之说,中国尚存在贫富差距,中国百姓没有条件也当不起这个东郭先生.上述题外话,这里不再表述。

  话说司徒雷登在他未到达本国领土之前,美国政府所发表的《中国美国关系》白皮书,主要叙述了从1844年美国強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以来,直至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全面性胜利时止的中美关系,其中特別详细叙述了抗日末期至1949年5月,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千方百计反对中国人民革命,最后遭到失败的经过。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全文3000多字,提到司徒雷登四个字仅约六分之一,司徒先生在中国的教育事业,抗战斗争虽然有些贡献,但做为反动派的"传声筒"在政治上他是披着基督耶稣的外衣,而且很大程度上偏向蒋介石反动政权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国际,及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从实事求是出发,就事论事,牵扯司徒先生个人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共产党人的胸怀大志,宽宏大量的精神。周总理说"对于司徒雷登个人问题,我们必须评估个人品德,亦衡量权力影响,当然他是帝国主义的代表一一执行其政策的政府人员。但是他被日本人拘禁时期,所表现个人品德是值得钦佩的"所以《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也没过多责怪司徒先生,只是文章题目启用,别了两字,而没有启用再见了,司徒雷登而已,毛泽东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主要指出"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纪录"。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反面教材,我们中华民族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刻敲响这枚警钟,引以为诫!

  别了,司徒雷登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美国侵略政策的对象有好几个部分。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美洲部分,这三个是主要的部分。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国主义的亚洲战线巩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欧洲进攻。美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战线,它是认为比较地巩固的。这些就是美国侵略者的整个如意算盘。

  可是,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特别是苏联这个空前强大的和平堡垒耸立在欧亚两洲之间,顽强地抵抗着美国的侵略政策,使美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美帝国主义的当权集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

  美国的海陆空军已经在中国参加了战争。青岛、上海和台湾,有美国的海军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青岛、上海、南京都驻过美国的军队。美国的空军控制了全中国,并从空中拍摄了全中国战略要地的军用地图。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镇,在长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胶东半岛,美国的军队或军事人员曾经和人民解放军接触过,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过多次。陈纳德航空队曾经广泛地参战。美国的空军除替蒋介石运兵外,又炸沉了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所有这些,都是直接参战的行动,只是还没有公开宣布作战,并且规模还不算大,而以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人员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为主要的侵略方式。

  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被中国和全世界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并不是美帝国主义的当权派----杜鲁门、马歇尔系统不想直接侵略中国。在助蒋作战的开头,又曾演过一出美国出面调处国共两党争端的文明戏,企图软化中国共产党和欺骗中国人民,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对于美国怀着幻想的善忘的自由主义者或所谓“民主个人主义”者们,请你们看一看艾奇逊的话:“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

  为什么不采取第一个政策呢?艾奇逊说:“我相信当时的美国民意认为,第一种选择等于叫我们不要坚决努力地先做一番补救工作,就把我们的国际责任,把我们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统统放弃。”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做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做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为什么不采取第二个政策呢?艾奇逊说:“第二种供选择的政策,从理论上来看,以及回顾起来,虽然都似乎是令人神往,却是完全行不通的。战前的十年里,国民党已经毁灭不了共产党。现在是战后了,国民党是削弱了,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这在前文已经有了说明。在那些从日本手里收复过来的地区里,国民党文武官员的行为一下子就断送了人民对国民党的支持,断送了它的威信。可是共产党却比以往无论什么时候都强盛,整个华北差不多都被他们控制了。从国民党军队后来所表现的不中用的惨况看来,也许只有靠美国的武力才可以把共产党打跑。对于这样庞大的责任,无论是叫我们的军队在一九四五年承担,或者是在以后来承担,美国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我们因此采取了第三种供选择的政策......”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毁灭共产党”,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完成美国的“国际责任”,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国民党腐败无能,“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还是要出钱出枪叫它打仗。直接出兵干涉,在“理论上”是妥当的。单就美国统治者来说,“回顾起来”,也是妥当的。因为这样做起来实在有兴趣。“似乎是令人神往”。但是在事实上是不行的,“美国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不是我们----杜鲁门、马歇尔、艾奇逊等人的帝国主义系统----不想干,干是很想的,只是因为中国的形势,美国的形势,还有整个国际的形势(这点艾奇逊没有说)不许可,不得已而求其次,采取了第三条路。

  那些认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的真理。美国之所以没有大量出兵进攻中国,不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愿意,而是因为美国政府有顾虑。第一顾虑中国人民反对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去。第二顾虑美国人民反对它,因此不敢下动员令。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将冒天下之大不韪。艾奇逊的可爱的坦白性是有限度的,这第三个顾虑他不愿意说。这是因为他怕在苏联面前丢脸,他怕已经失败了但是还要装做好像没有失败的样子的欧洲马歇尔计划陷入全盘崩溃的惨境。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艾奇逊是你们的好教员。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美国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现在和将来据说很愿意送些给它在中国的第五纵队,但是不愿意送给一般的书生气十足的不识抬举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当然更加不愿意送给共产党。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跑、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