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改革开放 更要社会主义
中国要改革开放 更要社会主义
钟轩理的文章,在当今中国矛盾重重问题成堆,在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一片反思声中,闭目塞听,无视矛盾和问题,只一味地强调改革开放,怎么能服众,何以服众。完全无视人民的呼喊,依然我说我话,是没有用的,如果是想要以这种方式来封人民的口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对我们党和人民的改革开放的强国大业和梦想毫无益处。
首先,钟文过高地拔高了神化了改革开放。有网友就明确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从79年开始的,而是从49年建国就开始了。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客观的。建国之初的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改变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单一的落后的小农经济,发展了先进的集体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改革,而且是伟大的革命性的改革。中国从苏联引进的143个大型工业项目,就是开放,中国建国之初在完全有能力收回香港澳门的情况下,不收回,就是一种开放心态的体现,说到底就是一种开放,这里就极大地包含着不愿和西方断绝关系,希望和西方国家保持联系的愿望。还有,70年代的乒乓外交,花43亿美元巨资从西方国家引进十几套大化肥大化纤等设备就是开放。至于建国之初没有向美国开放,原因是众所周知的,不是不为是不能。所不同的是,建国之初的改革开放没有提改革开放这四个字,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改革开放的实质。
今天的改革开放是不是完美的呢,不是,它是有争议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两种改革开放观的争论:是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还是要放弃马列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放弃社会主义;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反对国企私有化,反对出卖国企,还是大肆出卖国企;是坚持按宪法的改革开放,还是无视宪法的改革开放;是坚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谋幸福,还是为少数人。可是在作者笔下,我们看不到这些,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争论没有问题?或者说,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这种有问题的改革开放?
其次,钟文并没有关注老百姓的关切。胡总书记明确指示,要以人为本,这应该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关心老百姓的关切能叫以人为本吗?
再次,钟文并没有去抓或者不愿意去抓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矛盾和问题并不都是坏事,辨证地看,矛盾和问题应该是社会进步的钥匙。中国的矛盾和问题当然是严重的,贪污腐化,社会不公正不合理,贫富差巨,出卖国企〈包括金融业〉,我国严峻的社会经济状况等等等等,作者都看不到,这样岂不有些空中楼阁之嫌。只强调改革开放,是不是说抓了改革开放,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是不是说,这些问题和改革开放没有关系呢?当然不是。只强调改革开放,看不到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还能顺利进行吗,还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吗?
钟文特别强调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的成就的确辉煌,这些都是事实,不承认就不叫唯物主义。GDP数量高达十几万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商品丰富供应充足,城市高楼林立、公路网纵横交错,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等等都是成就。不过建高楼修公路铁路,一个国家,只要它有足够的重工业,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有建筑机械,有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什么难以做到呢?办工业,办现代工业,办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含量的大工业并形成轻重工业的强大体系;有自己强大的科研力量,有领先世界的各种各样的自主创新成果,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如果做到了这些,这个成果才真的辉煌。
而且,中国是号称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就还需要有工业的社会主义主体性质,什么叫工业的社会主义主体性质呢?当然是它的国家和集体的主体性质。如果国营和集体企业许多都成了外资的和私人的,是不能称它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向外资大肆出卖国企,大量国营和集体企业私有化是不能算做成就的。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不是高楼,不是马路,因为它们从本质上来说,是不产生利润的,产生利润的是工业是科学技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GDP,主流精英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我们的数字有没有不真实的呢,又有没有外资成分在里面呢?老百姓不知道。但是有一点,老百姓清楚,就是在毛泽东时代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GDP是以年均两位数增长的,改革开放后,在吸收那么多外资的情况下,我们却还达不到。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基数大,但我还是那句话,现在的基数是在毛泽东时代三十年三十个台阶基础上一年一个台阶发展而来的基数,不是在毛泽东时代三十个台阶后一下上升了一万个台阶后的基数。那么,这成绩还那么值得夸耀吗?而且,我们一说成绩,似乎都是改革开放的,这不客观。成绩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得来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成果。难道说,如果中国当年不提改革开放这四个字,中国就不会有成果?这可能吗?韩国没有提改革开放,人家做得如何,人家的成绩比我们又如何?
中国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有些问题是需要反思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革开放。不正视改革开放中矛盾和问题,最终只能毁了改革开放,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