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强国之路究竟是什么
中国的强国之路究竟是什么
《人民日报》发表的钟轩理的署名文章《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这篇文章题目够大的,似乎是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章。但文章并没有解答当前中国的重要问题,有些观点似乎还有些欠斟酌。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说法,乍一看似乎有理,但不受分析。改革开放是什么,改革开放是手段是方式方法,怎么会是强国之路呢?那么,强国之路是什么呢,强国之路是发展现代科技教育文化,是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是技术创新,这才是强国之路!至于怎么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怎么发展工业农业国防,怎么技术创新,是需要采取一些改革开放措施的。比如,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我们可以向外国学习先进的进步的东西,然后拿来为我所用,以利于我之创新;比如工业农业国防,我们也可以引进外国技术,然后吸收创新,技术创新,既可以在向外国学习的基础上创新,也可以独立自主地创新,中国建国五十多年了,也该到了成熟的年龄了,也该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创新了。而这个过程,就是改革开放的过程。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显然有些欠妥当,有些拉大旗作虎皮了。从理论上讲,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不能说是务实的,只能说是务虚,发展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现代工业农业国防,抓好技术创新才是强国之路,才是务实。因此,写文章,尤其是理论文章,不能够误导国家误导民众。
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更是大谬不然。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不能是手段方式方法,决定中国命运的是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的私有化西化改革救不了中国,它给中国带来的是矛盾和问题,是社会混乱。
“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这句话意思是不是说,社会主义体制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如果是这个意思,把社会主义当障碍冲破,那么,作者到底是要社会主义还是要否社会主义?如果不是这个意思,那么,是什么体制障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作者能否说清楚呢?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问一句作者,这话客观真实吗?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问一声作者,什么是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是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如果不是,为什么要出卖国企,要进行私有化改革?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深化改革才能做到的吗?错了,解决问题是靠制度靠政策措施,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政策措施,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
“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要坚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段似乎有理,实则似是而非,工人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工人下岗失业,国企私有化,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等等,有社会主义优越性吗?不指出矛盾和问题,说些冠冕堂皇的语言,有作用吗?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句话说对了一半,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但人民群众不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主体是主流精英,如果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他们就不会在改革中被边缘化了,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也不会严重丧失。
钟文通篇文章不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要搞社会主义需要的缺少的恰恰正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丢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的社会主义就只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