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焦点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焦点问题
黄尔文
在当前形势下,重新回顾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有积极意义。特别是,目前存在若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被人有意无意搞混淆了,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必须予以澄清。
首先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是否存在的问题。
有人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通过国家来占有生产资料,形成了全民所有的占有机制,既然已经获得了生产资料,无产变为有产,无产阶级就已经不存在了。
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至少是不科学不严密的,很容易引申出理论上的重大错误。
无产阶级在获得生产资料之后,传统意义的无产阶级确实已经不存在了,请注意“传统意义的”这个修饰语,因为过去的无产阶级既然已经获得了生产资料,就不再“无产”。但是,作为原无产阶级的成员,工人,农民,各劳动阶层,直接从事生产的广大劳动群众,他们获得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并不能直接体现在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上面,他们也不可能直接从事国家事务的管理,决定国家的建设方针和基本政策,他们必须通过某个组织和机构代替自己行使支配权,否则,社会的生产和管理就会处于一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这就出现了理论上的所有权与实际中的支配权分离的状态,这种所有权和支配权分离的状态,使已经获得了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在形式上仍然保持着和获得生产资料之前几乎完全一样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状态,因此,无产阶级依然存在,只不过实质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无产阶级在所有权与支配权分离的条件下,成为一种形式上并不占有而实质上占有全部国有资产全部社会生产资料的全新的“无产阶级”。
然而,这种实质上的变化,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是有条件的,同时又是弱小的和不稳定的,是很容易被改变的,仅仅是一种过渡状态,而不是绝对的。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由于国际资本的存在,传统的无产阶级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也依然存在,他们和新条件下的无产阶级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基础。因此,我们说,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存在无产阶级,有完备的理论依据。
前面提到,新产生的“无产阶级”不可能直接从事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是因为,社会分工依然存在,行业门类各不相同,对国家事务,各种行业的管理需要不同的知识,需要依赖不同的专业人才。如果 “无产阶级”中的每个个人都变成了管理者,跨行业跨地区去管理自己不熟悉的业务,只会使社会的生产和管理处于一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因此,必须将他们的所有权集中起来,交给某个组织、机构代替自己行使支配权。这个组织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这个机构是国家政府机构。
在具体实践中,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组成国家并监督或直接管理国家,或者说,通过国家来占有生产资料,这就形成了所谓“全民所有”的占有机制。
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都集中代表着本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都具有阶级先锋队的属性。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共产党人(直接表现为由一群自然人形成的一个组织,一个政治团体)与他们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在阶级地位上,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属性没有疑意,共产党人可以在无产阶级的支持下,夺取政权,获得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并开始代表无产阶级行使生产资料的支配权。
但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集中起来交给了由共产党组织、领导并参与其中的国家,共产党人(特别是共产党的高层及其家庭子女)的阶级地位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无产,到代表无产阶级占有、支配全社会的生产资料(直接表现为大宗的物质财富),同时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处置权,决定权,因此,执政后的共产党与执政前的共产党在经济地位上存在重大差别。这种差别是历史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也必然集中反映到政治上。
如果共产党在执政以后能够继续保持本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代表无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监督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支配和使用,满足新的“无产阶级”以及全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无产阶级才真正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性质才是社会主义的。如果共产党在执政以后因为经济政治地位的变化,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这一组织或其领袖或其参与其中的权力机关追求独立于无产阶级之外的利益,不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管这个党叫什么名字,也不管这个党有过多么光荣的历史,曾经做过什么,这个党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就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又重新成为了传统意义的无产阶级,社会的性质也就不再是社会主义性质。
由此可见,问题的焦点在于:无产阶级的政党在代表无产阶级执掌政权之后,能否继续代表本阶级的经济利益,继续保持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对这一点,可以集中体现在执政党实行的政治路线上;而我们所说的“国家代表全民占有生产资料”有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无产阶级的政党仍保持着先锋队的性质,而没有从无产阶级当中异化出来,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特殊阶层。一旦这个政党从自己曾经代表的阶级中异化出来,国家代表全民占有生产资料就变成了一种谎言。
有人很关心代表大会制度,关心宪法。这些问题当然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执政党的性质问题。这是根本,是问题的焦点所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所有权和支配权分离的状态下,掌握着支配权的执政党如果仍然能够继续保持本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继续代表无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就能找到最能够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治形式,最有利于人民大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民主参与的国体政体;就能够把最有利于无产阶级同时也是人民大众的政治纲领写入宪法并予以实施;掌握着政权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如果失去了先锋队的性质,不是代表无产阶级占有、支配、使用生产资料,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权利者谋利益,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一方面无产阶级失去了自己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也失去了自己的政治组织,使自己处于一种分散的无组织的政治状态。异化出去的政党(不管它叫什么名字,也不管它历史上做过什么事情,打着什么旗号)则必然会利用国家机器镇压无组织的无产阶级自发的零星的微弱的反抗。因此,国家代表全民占有生产资料以后,必须处于全民,特别是占人民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的有效监督之下,行使权力,这就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不是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专政。如果从无产阶级队伍中异化出去的政党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利用代表无产阶级执掌的生产资料支配权,为当权者谋取私利,或者把这种集中的支配权转化成实际上的占有权, 就会形成一种新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会发生质的改变。国家的性质也会改变,这就是官僚资产阶级专政,是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专政,而不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在这种条件下,无民主政治可言,任何国体政体都是为官僚资产阶级服务的。
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发生质的改变,改变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出现多次。新的无产阶级重新沦落为传统的无产阶级,成为资本的奴隶,也已经在不同国度发生多次。这种改变过程的基本理论,就来源于“国家代表全民占有生产资料,形成了全民所有的占有机制,既然已经获得了生产资料,无产变为有产,无产阶级就已经不存在了”这样一种理论。因为这种理论不但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还可以很容易地引申出既然是“全民所有”,就是一种无阶级差别的所有,既然无产阶级都不存在了,资产阶级也不存在了,阶级不存在了,阶级斗争自然也就熄灭了,党已经变成了全民的党…,这样一连串的谎言。也就是在这样一串谎言声中,资产阶级用和平演变的方式,通过贿赂,收买,腐蚀,拉拢等一切手段,重新夺回了失去的政权,恢复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
根据历史的经验(苏联以及中国近三十年),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走到了无产阶级的对立面,使社会发生性质的变化,一般规律是由执政党的高层发起并利用谎言和错误理论强行推动并逐步实施,是一个渐变过程。而处于基层的大多数党员一方面素质不高,无法识别真伪,或者得到一些小恩小惠而不作为,另一方面受到纪律的约束,盲目服从上级命令,或在威逼下为虎作伥,造成了社会历史的倒退,也使自己又一次沦为真正的无产阶级,只不过愧对“先锋队”三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
因此,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矛盾是完全正确的。抓住了这个矛盾,就抓住了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的总纲。而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就目前而言,解决办法,是加大社会主义的宣传力度,使大多数无产阶级(城市中的产业工人,农民工,农村的贫苦农民)明确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也是他们唯一的出路。要尽快使他们觉悟,并通过这种进步的社会力量,用共产党的纲领和章程检验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否仍然具有先锋队的性质,促使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尽快觉醒、觉悟,并逐级敦促共产党的高层在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明确表态。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几千万党员中,处于基层的大部分党员还是好的,只不过目前还处于迷惘之中,还没有觉醒。就中国无产阶级的目前状态(无组织的分散状态,失去了自己的先锋队和代言人),只有促使共产党的基层组织重新成为自己的先锋队,成为阶级的带路人,带领工人阶级返回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才是唯一正确的方针。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基层组织内部也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也许有一些腐败分子会被揭露出来,也许某个基层组织全都烂了,不能称其为先锋队,也许有些人囿于个人原因而消极不作为,但面对社会的进步要求,也必然有一部分人会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劳动大众一边,这样,中国就有了希望。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五一劳动节。
作者
2009年5月1日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