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与实践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与实践
探险勇者原创
近年来,一些教授、学者以及宣传干部,在讲授宣传关于“科学发展观”时,有意将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排除在外,蓄意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我认为,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有背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嫌。我就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谈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与实践,并且作出的贡献。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不可持续发展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即:广大工人阶级被剥削而处于贫困,购买力不足与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矛盾;社会生产的社会性与私有制条件下的各自生产的自主性、盲目性的矛盾。从而决定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产生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对社会生产的破坏、物质的浪费。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总是进二步、退一步,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必然被公有制、有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替代。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没落的资本主义的论述与创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实现了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完全避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计划经济,以全世界第一位的发展速度,而成为紧挨美国的第二大国,建设成就令帝国主义寝食不安。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的时期,更加野蛮和腐朽、没落,走向衰亡。当代帝国主义的现实,金融垄断成为金融帝国、军火工业垄断造成军事帝国,美国就是这么一个帝国。金融垄断导致赌博经济,经济更加动荡不安,海啸频发。这次金融危机就是由美国的二次贷款具有欺诈性质引起的。资本主义走向没落的迹象越发明显。
三,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是一个“公平、高效率、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一,公平。1978年,我国基尼指数0.26,贫富差距极小,(美国0.408,贫富差距较大)。基本完成工业化,资源利用效率高,给予下一代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较强的能力。医疗卫生资源、教育资源分配极其公平、合理。第二,经济建设的高效率。前三十年,平均年递增7.2%,工业年递增10%以上,工业门类齐全,成为第六工业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成为第四核大国。物价长期稳定,劳动生产率稳定提高。1979年,粮食总产量是1949年的近3倍。水利建设3600亿立方,按当前价格计算合660万亿,相当于08年GDP的22倍。农业三大成就,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科技不仅为当代人,也为后代人提供坚实基础。第三,可持续发展。工业化程度较高,工业体系完备,门类齐全;环境较好,工业比较集中,污染未扩散;资源节约,利用率高;地下矿藏较为丰富;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全国各地均匀发展,正确处理了沿海与内地的关系,经济处于良性自我循环,既不依赖国外市场与原料,也不依赖国外资金,更不受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安全性强,处于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第四,人口年轻化,生命长寿化,1949年平均人口寿命35岁增加到1976年的68岁;人口死亡率从1949年的2%降到1978年的0.632%。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备,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农村人民公社合作医疗,全国开展体育运动,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中华民族处于有史以来最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第五,干部革命化、平民化、清廉高洁;行政效率高,令出如山,雷厉风行;党和人民有如鱼水;工农之间、干群之间、紧密团结,各民族和睦相处。阶级对立消失,社会矛盾缓和。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社会处于可持续发展良好状态。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安全战略思想、经济安全战略思想为我国长期安全发展提供思想支持。周恩来在1974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计划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总之,从理论到政策、实际状况都呈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