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建立公平社会是毛泽东的毕生追求

火烧 2009-05-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毕生追求建立公平社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对比中国历史上的不平等社会,强调公平社会的艰难与重要性。

建立公平社会是毛泽东的毕生追求  

    建立一个公平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归结为毛泽东的宏伟理想和伟大抱负,而这一伟大理想和抱负,奇迹般地在他那个时代成功变为现实——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建立公平社会,让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毛泽东与中国历代帝王的根本区别所在。    

    历史上的中国民众注定要受苦受难——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充满着不公平。而公平,对平民百姓而言,近乎奢望,缈茫无际,遥不可及。当然,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确渴望平等,从来就不乏平等思想和意识,不过那是因为其地位低下,受人欺凌,任人宰割,也许有朝一日一旦可以凌驾于别人之上、出人头地、做了人上人的时候,这种平等思想和意识就显得软弱无力、不堪一击了。甚至欺压他人更残忍,更有手段,即使奴隶一旦得势,照样会“得志更猖狂”,不可一世。历史上平民造反得天下而称帝的大有人在,不也一样对百姓作威作福、敲骨吸髓吗? 因此,在中国建立一个公平社会,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而相反建立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就容易多了,甚至随便胡乱一搞也能维持许久,古时候几岁的小孩都可以登基做皇帝,统领天下,就是极好的说明,充其量就是弱肉强食,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人吃人嘛!  

    中国近代社会的100年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兵荒马乱,战火不断,百姓更加灾难深重,苦不堪言,正是经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然而这时候,如果先抛开建立公平社会不说,假如毛泽东也打算建成一个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的话,试想对他来说是不是太轻而易举了呢?哪怕暂不考虑共同富裕的问题,那么建国以后他还用不着那么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日理万机吗?顶多在农村完成土改(分田到户),基本实现人人有口饭吃便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了,什么阶级斗争啊,继续革命啊,思想改造啊,都可以不搞,农村不久就会产生先富嘛;旨在消灭私有制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然也可以免了,公私合营、赎买资本家工厂店铺等各种举措也不需要,直接扶持原有资本家再接再厉,重操旧业,恢复生产,一门心思谋发展部就可以了嘛!而且,只要对资产阶级法权不加限制,则自然会维护和壮大包括他自身在内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也就不存在路线方面的矛盾和斗争,那些令他厌恶的走资派也就心满意足、皆大欢喜了,政权牢固大概也将无近忧,无大碍。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毛泽东的伟大志向在于建立前无古人的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大众开心幸福、长治久安的公平国家。尽管这是一条艰难困苦、坎坷不平的道路,但他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并沿着这条路勇往直前,永远向前。具体到城市和农村,毛泽东果断实行了公有制、国营化、集体化、合作化、公社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力争在前进的路上不使一个人掉队,不漏掉一个弱者,体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灿烂光辉。当然,凭毛主席的头脑,靠分田到户刺激农民积极性的办法,能维持多久,以及能否走向全民富裕,不用想他都知道。要知道,毛主席对小农经济的那一套,是最不屑一顾的。   

    不过,毛主席在建立公平社会的实践中,遇到了巨大障碍。应该说,他的同事和部下,大多是经历过旧社会的革命者,革命的动机并非都那么纯洁,那么明确,“居功自傲”、“吃老本”、“做官当老爷”、“升官发财”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一些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唯唯诺诺地依偎在领袖身边,却心怀叵测,伺机暗算人民的险恶小人,或许也有。而毛主席以他敏锐眼光感悟到随着党地位的转变,一批居功自傲、私欲膨胀的新的权贵已经渗透到党的肌体,也就是毛主席所指的一小撮当权派已经背离了共产党的建党初衷,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历史上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始终是一对矛盾,具有极强的对抗性,而实力必然一边倒,不可能势均力敌,而毫无疑问的是人民群众终究处于弱势。但是,毛主席作为领袖,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人民群众一边,于是,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群众当家作了主人,“泥腿子”“穷棒子”挺起了腰杆,甚至,满脸沧桑、满手老茧的农民,国棉厂的一线工人,俨然当上了国家副总理,实现了工人农民真正意义上的参政议政。  

    同时,毛主席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人的感受往往十分复杂,最难受的未必就是哪儿疼或肚子饿,而是周围的别人比自己好,得到的好处比自己多,被人欺负,受人压制,有理无处诉,有事没人管……等等而产生的心理上的负担,精神上的压力,而公平会使人变得心里踏实,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平等给人以自信和尊严。基于对人民无限深厚的感情,毛主席热爱人民,相信群众,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强调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求干部与群众搞“三同”;关心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呼声,解除群众疾苦,真正成了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广大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那个时代那样精神焕发,那样昂扬阔步,那样扬眉吐气;他一面提升民众地位,一面从严要求干部,客观上等于拉近甚至拉平了干群之间的等级、待遇差别,他还致力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以寻求更加平等的和谐社会。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故极好地抑制了人们的非分之想,尤其抑制了干部特权思想的滋生。廉洁奉公,拒腐防变遂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因此,不可否认,毛泽东时代是个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公平社会,其基尼系数仅为0.16,令世人惊叹;廉政状况之良好,连西方人都啧啧称奇。至于实现了全民合作医疗,人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寿命由解放前35岁提高到1978年的68岁左右;普及了初中以下的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实行免费或助学金制度,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令国际社会不敢小觑;两弹一星也成功制造出来…… 等等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毛泽东时代,由于从满目疮痍的旧社会脱胎而来,当然也有人类总体科技水平的局限,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粮食产量较低,但是,百姓的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而不可思议的是,那时一般家庭均为多子女家庭:每家4、5个、5、6个孩子的很常见,而且,上学,就业,照样实现。但即便GDP已是1978年的100多倍的今天,家家户户基本都一个孩子了,上学、就业,难道不犯愁吗?当然愁,为什么?当然是社会分配不公。按理说,13亿人口,GDP超过30亿元,不说人人富得流油,至少生活很舒坦,自在,是可以的。而每家一个孩子的话,别说就业难了,应当四处都是工作,就是找不到人干,才算正常。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