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高校版官场现形记,你让中国大学伤不起!

火烧 2011-10-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揭露高校学生会成为官场缩影,批判官场文化渗透校园,学生干部异化为特权代表,反映高校管理问题与官本位思想的蔓延。

高校版官场现形记,你让中国大学伤不起!  

时评:董永亮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近人曰:大学者,不惟有大楼之谓也,而谓之有大师也;而当代文学家金庸先生说,官场和妓院是天下最肮脏的地方。  

诸君请看10月4日新华网一则报道。“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早已成为高校的藏污纳垢之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陈伟“拍砖”一出,惹得网友一片哗然,并有学生干部要其公开道歉。
  抚今追昔,以今知古,古往今来留下故事一串串。毛泽东同志强调,“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天怒人怨的晚晴社会,出现了清末李伯元先生所撰写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该书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政治的力作,极具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时下,人大政治系副教授陈伟以《学生会:大学最阴暗的一角》的文章为题自揭其短,炮轰棒喝该校学生会。陈伟副教授认为,高校的团委、学生会,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官场丑陋生态的缩影。学生会的许多做法,是中国体制内最糟糕做法的模仿和复制。
  古语道,“学而优则仕”。实际上,陈伟副教授的话不无道理,如今高校已不再是一片纯洁的圣地,无孔不入的官场文化和官本位思想早已随风潜入大学校园,并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高校学生干部华丽转身变成了特权阶层的代表和喉舌,高校校园充斥着浓烈的官场文化气息。否认这些,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历史总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过去的影子。我不禁想起了李伯元先生在《官场现形记》里塑造的那一群形形色色、狗苟蝇营的官员众生相。他们的官职有高有低,权势有大有小,但在坚持“见钱眼开,手段卑劣,唯利是图”本性嘴脸、恪守“多磕头,少说话”处事信条方面却是殊途同归,如一丘之貉。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学生干部职位有高有低,权势有大有小,上到学生会主席下到普通干事,学生组织种类和官职头衔愈演愈烈、尘嚣甚上。本来学生加入学生组织,其一是锻炼能力和增长才干;其二是结交些哥们朋友。最重要的应当是为广大同学谋福祉,并很好得担当起领导、老师、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职责。现如今的学生组织却异化成培养官场官员的后备场所,满嘴官腔,满脸官像,满身官架子,张嘴闭嘴“部长”好,“主席”好,人人都是“哥”,人人都是“姐”,个个以“领导”自居,“领导”好了罩着“小弟”就好,“领导”把持着各种“加官进爵”的机会,卑劣到竞选职位,互揭其短,拉帮结派,互相倾轧,热衷于搞“窝里斗”,或拥兵自重,搞“山头主义”。“领导”培养“小弟”,“小弟”成了带头“大哥”。笔者在想我们的“优良”传统就是这样炼成的吧。  

呜呼!易卜生讲过,“春天时种下什么,秋天就收获什么”。中国的大学,反映了中国社会信仰缺失、价值错位、道德沦丧的杯具现状。坚持团结互助还是倡导损人利己,追求诚实守信还是见利忘义,这些问  

题是验证学生干部精神道德问题的重大考题。  

高校版官场现形记,你让中国大学伤不起!很抱歉,董永亮很无奈,只能开出一张张化验单,至于各种学生组织存在的合理性论证和改革举措实施等,还是留给党、政府和高校工作者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