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被感动"还是"'被'感动"?

火烧 2010-02-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被感动’与‘被’感动的区别,批判‘感动中国’被操控,强调感动应源于真实奉献,而非被精英操控。

“被感动"还是"'被'感动"?  

  

汉语真是表意复杂的文字。一个“被感动”就让人揆不透究竟是自己真的感动还是真的没有感动。去年10.•24荆江长江大学的同学们奋勇救人的事迹感人,我---------甚至说我们“被感动了”,这“被感动了”语义明晰得很。可是当一个并不感人的人或者事迹被某些媒体神圣为了“感动中国”并置于榜首和感动了我们的长江大学的同学们并提时,你怎能弄明白,这“被感动”究竟是“中国人被其事迹人格感动”还是“中国人的感动被某些精英强奸了”?  

  

当然这个时代能够被中国感动的人和事实在不多,退而求其次也不算过分。比如一个被号召学习的优秀干部尽管殉职与酒有关,但毕竟人家是做了事的,为一个不给走资争气的改开第一村奉献了许多,甚至因此献出了生命,感动中国也算实至名归。而暴走妈妈割肝救子虽然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但惊天动地的母爱也足以让人唏嘘感慨,情不自禁地盛赞“母爱无私”。  

  

但毕竟是“感动中国”啊,中国并不能因为我们社会的极度堕落,就篡改“中国感动”为“某些人”“有所触动”吧?  

  

夫妻“不离不弃”放在这个时代确实不易,但是那又分明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啊,凭什么把他挪移到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更何况即是当今社会夫妻能够“不离不弃”坚定相守的也大有人在,而且从来都没有引起哪怕多少人的稍许感动:这本来应该是社会的常态!  

  

能不能被感动或者被中国感动,虽然是个纯粹感性的东西,但我们也是可以理性界定的。那就是无论普通人还是名人甚至伟人,必须是为别人无私奉献了什么,并且一定是我们绝大多数小民做不到的。长江大学的同学如此,义务守护滇池的农民张正祥,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也是如此。  

  

  

   当经济被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当话语权被少数人独霸,那么纯洁的“被感动”也会如“被代表”一样“‘被’感动”,甚至被转基因,做一回小白鼠。这就是结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