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谈谈对两条政策看法——绩效工资与转基因粮食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谈谈对两条政策看法——绩效工资与转基因粮食
据说,“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当然也是我们国家不懈的奋斗目标。那么,我们出台的任何法律、法规、行政措施,应该、也必须,是为社会的和谐增添积极因素,更有利于社会和谐,而不是相反。形象一点的说,所谓的“和谐政策”、“和谐法规”,就是指某一条法律或者政策出台之后,原本是乱哄哄、吵吵嚷嚷的、很不和谐的局面,因而一下子变得安宁清净了,这样的政策法规就是和谐的政策法规;相反,如果一条政策法规出台之后,原本还算安宁和谐的局面被突然打破,社会的某个方面突然象炸开了锅一样,沸沸扬扬诤讼不断,那么这样的政策或者法规显然是不够和谐的。老僧就以这样的评判标准,来谈谈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与最近转基因主粮的推广。
虽为一介草民,但这些年来,一有时间老僧就会仰望那寥廓的夜空,把自己融入寂寂的月色之中,试图凝听从深邃宇宙中发来的天籁之音,以得到启示,好给未来一份信心,给理想一缕光明,.......。几年下来,汉唐诗赋,诸子百家,老僧听了一个遍。不过就是没有听到所期望的佛家经典,对于我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遗憾。当然,后来我整明白了,如来原本在西天,不管东土的苦与咸,所以在当下的东方的夜空中听不到佛音入耳也算正常。
佛家是最讲和谐的一种思想体系,与儒家思想的“等级和谐”不同,佛家讲究的是众生平等的“无差别和谐”。“等级和谐”依靠“礼制”来维持表面上的“安稳”,这种表面上的“和谐”是有“内应力”的,一旦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如同三流木匠用新木做出来的家具一样,开始挺平顺,但放一段时间之后就七翘八拱,漂亮稳定的结构被木头的内应力破坏,于是社会表面的和谐也就被“历史周期律”给打破了。而所谓的“无差别和谐”,重点在“无差别”几个字上。我们都知道地球上因为位置的高低差异,导致了物体具有不同的“势能”,而由于存在势能差,所以物体在失去“约束”(“礼”)的情况下,则会转换成“一泻千里”的“动能”。而佛家通过“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方法将“差别”从内心里消除,实际上是消除“自我”心中的“内应力”,使人与环境(社会)合二为一,从而最终得到彻底的安定,用佛教的术语讲就是“正定”,或者说“三昧”,当然这也是最彻底的“和谐”状态。道家强调“上善若水”,原因是“水善处下”——也就是主动消除势能差;而所有的水最终都会进入大海中,而人们将海平面规定为地球引力的零势能面,因而佛家里面用“海印三昧”来形容“终极和谐”的状态。当然,佛家毕竟是一种宗教思想,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还是有差距的,所以现实中不可能都按照佛家的方法来寻求社会的整体和谐。但在我们的历史中,还曾出现过另外一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建设“无差别和谐”社会的思想,那就是毛泽东思想,其中消除“社会内应力”的具体方法与佛家类似,不过具体说法变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谓“全心全意”,意思就是指“完全忘掉自己”,也可以说是“忘我的为人民服务”,佛家的“无我”与毛泽东思想的“忘我”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消除“自我内应力”的方法。当然,在毛泽东眼里“六亿神州俱尧舜”,与“众生即佛”的意思也差不多。所以,想要建设和谐社会,如果居然忽视掉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不可理喻的。而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无非就是“人民万岁”四个字,毛泽东思想的具体方法无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九个字,按照这九个字去做,“和谐”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无论是个人的内心安宁,还是社会的整体和谐,都不会是问题。当然,毛泽东思想只是一条通往“无差别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在路途之中,“差别”始终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长期的存在。如何消除这些差别,毛泽东思想里面有很具体的操作方法,比照着做,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上面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引出“绩效”两个字。“绩效”是什么意思?“绩效”就是好坏,“绩效”就是高低.......。一句话,“绩效”就是“比较”,或者说“绩效”就是“差别”。“绩效”就是一种以“强化差别”而达到某种目的管理手段。“绩效”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用我上面的观点就是:通过调整势差,从而最终达到改变物体动能(速度、效率)的目的。当然,绩效这个观点并不完全错,个体效率与整体效率虽然不是线性相关的,但在不需要协作领域内还是能发挥作用的,这个观点几年前我在《谈谈组织类型与效率》一帖中曾经详细的论证过,这里不多说了,把一百多年前的泰勒绩效管理应用到现代社会分工过程中,这是在开“与时俱进”的玩笑。现实中的有些幽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懂的,我们很多人还一本正经的充当着历史喜剧中的背景素材。说了这么多,还是来看看这几个月来,“绩效工资”制度在教师行业中产生的效果吧。用“绩效工资 老师”关键词在谷歌中搜索了一下,得出了很多不和谐的条目,在百度中,某个关键词组甚至已经被“和谐”掉了。可见“绩效工资制度”产生的“和谐作用”有多厉害了。为了不给版主添麻烦,这里就不细说了,点到为止吧。
接着来说说发放转基因粮食生产许可证对社会和谐的影响。这次就不从技术的角度谈这个问题了,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人谈过并且谈得很深刻。本帖主要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讨论社会和谐以及“转基因”几个字对公众和谐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个人很坏,往往用“五毒俱全”来表示,很多人将“五毒”理解为“吃、喝、嫖、赌、毒”五种恶劣行径,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五毒”其实是佛家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贪、嗔、痴、慢、疑”这五种性格,更正式的说法是五种烦恼。试想如果一个人既贪婪,什么都想要;脾气很坏,一点点小事都要生气;很固执,什么建议都听不进去;又傲慢,谁都瞧不上;疑心又重,对谁都不信任,要是遇到了这样一个人,而且还必须和他相处,恐怕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五毒是怎么产生的?依我的理解,五毒根源无非是:因不足而生贪;因恐惧而嗔恚;因执着而痴愚;因有力而傲慢;因聪明而见疑。所以,如果是一个“饥饿感”很强的人,又没有什么信仰,那么他与环境的差别越大,他的不足之心也就越盛,心中的贪婪因而也就越强,很多贪官都曾有过穷困的经历,所以当他们与富商和显贵们交上朋友之后,强烈的“差别”让他们深感不足,因而育出了硕大的贪欲之心;而诸葛亮之所以只敢对司马懿使用空城计,是因为司马懿的聪明,如果他对类似张飞的猛将使用空城计,恐怕他们大概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冲进城里生擒了孔明丞相;而对于一个处于强势地位的人来说,要想谦虚谨慎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毛主席进北京之前要特别强调“两个务必”,权势与力量正是傲慢成长的土壤。不过,本文重点要谈的是“嗔恚”这一“毒”。
五毒之中,如果要探究哪一“毒”对社会和谐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是“嗔恚”,所谓嗔恚,通俗点说就是生气,就是愤怒,绝大多数危害和谐的行为,都是人们处于不理智状态而做下的,“一怒之下”后面的悲剧太多了。那么人为什么要生气甚至愤怒呢?表面上的原因很多,但实际上的原因我认为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安恐惧。如果说“贪”是说人“想要”,那么“嗔”就是人“不想要”。贪的是“利”,嗔的是“害”,而“害”字的后面往往跟着一个“怕”字,所以“害怕”这种情绪往往会下意识的转换成自我保护动作——那就是愤怒,或者说“嗔恚”。没有安全感的人容易紧张,也容易生气,如果感觉到生命受到威胁,那嗔恚的反应就更大。那么,这次转基因主粮的推广与社会和谐又有什么关系呢?与“嗔恚”又有什么关系?
昨天看到一个网友写文章说要“转基因科学家”们应该多写写科普文章,让老百姓们知道转基因的科学道理。老僧在这点倒是挺理解他们的,他们不是不想写,实在是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因为无论怎么写,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转基因对人类的长期影响是什么?而对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也和我们一样——不知道。那个姓贾的不就说,今后出现的问题今后的科学会解决,这个答案都出来了,还能指望他们怎么来科普?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还指望他们提出预防措施吗?未知是恐惧之源,社会对转基因这个东西之所以害怕,最大的问题也就在我们对转基因的长效危害“不知道”。另外,神秘也是恐惧产生的原因,这次转基因粮食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整个过程充满了神秘色彩,甚至连消息的发布都遮遮掩掩,广大的网民闹腾了这么久,也未见有能负责的人出面给一个清晰明确的解释。用这样神秘的方式推广长期效应“不知道”的转基因,怎么能不让社会大众产生恐惧心理?而恐惧心理的行为表现往往就是集体的嗔怒。“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老僧也来显摆一下“素养”),社会和谐就在这些障门中被逐渐消解了。
所以,绩效工资制度与转基因主粮的政策,在目前实在算不得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