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粮食定量看干部作风

火烧 2011-08-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回顾粮食定量制度,分析干部作风与公平分配的关系,探讨票证年代下的物资分配机制,强调制度对人性的约束作用。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有很多东西不是光有钱就能买来的,要凭票。粮食要凭购粮本或者粮票,食油要凭油票,还有肉票、副食票、布票、煤票,等等。这种“票证年代”被某些人作为贫困的证据,以证明那个年代的不好。物资匮乏当然不是好事,但那个时代的物资匮乏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中国人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新中国成立时,从国民党手中接受的是一个烂摊子,满目战争疮夷,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生的红色政权实行封锁和包围。然而在这种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新中国却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几亿人民的吃饭和基本生活问题,而且还建成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只要不是心怀偏见,就应该承认这是事实。在那个特定的条件下,实行票证制度对保证社会公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所有凭票购买的东西中,粮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物资。粮食的凭票供应并非吃大锅饭式的平均分配,而是有差别的。各省市之间有微小的地区差别,最大的差别在于职业的不同。当时我所生活的城市,机关干部每个月粮食定量是30斤,工人根据工种的不同,粮食定量有41斤、45斤、56斤几种情况。有些特殊工种,有毒有害工种,还可以每个月获得两斤黄豆、或一斤白糖的供应。制订粮食定量政策的是手握权力的官员,如果按照现在官员的思维“惯例”,他们完全可以像退休双轨制那样先对自己及自己那一伙“倾斜”。比如说,把粮食定量和工资级别挂钩。然而没有。我当过煤矿工人,我就享受过每个月56斤粮食定量的待遇。以56斤与30斤相比,几乎多出一倍,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双轨制”,与现在的退休双轨制对照,其境界高下立见。那个时候普遍认为“粮票比钱值钱”,制订粮食定量政策的官员没有、也不敢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那个群体捞好处,充分印证了“在好的制度下坏人也难做坏事,在不好的制度下好人也可能干坏事”的道理。


  曾经很高调的“工资倍增”计划,普通百姓还没有来得及“感觉”,据说又要给公务员加工资了。有消息说,距2006年公务员工资改革5年后,新一轮旨在消除地区差距、消除基层与省市级之间差距的公务员收入改革又将拉开帷幕。据说,给公务员加工资是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11954451

  本文不说百姓的感受,说了官员们也不会听。本文只向官员们提供一个美国的参照办法。因为中国官员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官,都非常佩服美国,都很在意美国,都把美国的规矩当成他们的榜样。那么,就请官员们看看美国是怎么办的。


  美国有一系列的法律严格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标准。美国公务员现行工资制度的重要法律依据,是1990年11月5日生效的《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FEPCA),以私企为参照的美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就是该法案规定的。总的原则是: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任何公务员工资的变动都要经过人民的同意,即人民的代表国会的批准;公务员加薪当任不得受益,从下任开始执行新工资标准。《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开宗明义,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4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


  据介绍,美国国会1789年9月25日通过的一个法案明文规定:“新一届众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这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回避制度。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自己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总统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国会的批准。比如,1995年11月,美国国会与总统在平衡预算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国会迟迟不批准政府预算,致使大多数政府机构由于没有经费而关门七天。当时正值圣诞节,克林顿总统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付白宫的电费,才让美国第一圣诞树的灯光没有熄灭。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11954451

  我们对外开放,为的是学习世界上优秀的、先进的、文明的思想和制度。“利益回避制度”应属此列。然而我们的精英和官员们往往不愿意学习优秀的、先进的、文明的思想和制度,却热衷于学习人家已经抛弃的糟粕。血汗工厂,黑工厂,野蛮拆迁,再加上以退休双轨制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双轨制,给改革的鼻梁上画了一道白粉,这样的“改革”岂能深入下去?设计改革、领导改革、指挥改革的人,如果不能从自己改革起,这种改革肯定是深入不下去的。他们将成为改革最大的障碍和阻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