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殖民统治对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论美国殖民统治对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吴小安
从纵向发展过程看, 菲现代政治发展道路反映出曲折、摇摆、反复和矛盾的特征。在现代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上, 菲律宾曾有过四次机遇:
第一次,1898 年菲律宾革命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本可以沿着自己选定的政治道路发展, 但是, 由于美西战争爆发, 美国强行入侵菲律宾, 打破了这一过程, 彻底改变了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方向, 由阿奎那多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方向步入美国殖民统治方向。在美国殖民统治时期, 又有从联邦党到国民党统治的急剧转变时期。
第二次, 1946年菲律宾宣布独立。由于殖民主义时期确立了菲律宾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殖民地依附模式, 惟有一场深刻、伟大的革命, 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摧毁它们从而在一个全新基础上为独立开辟道路。但是, 菲律宾并未走武装革命道路, 而是走渐进的、“ 合法”的和平请愿道路。结果, 独立在菲律宾并非如印尼和越南那么彻底。
1898年美国入侵菲律宾, 打破了菲律宾的现代政治发展进程, 美国的殖民统治对菲现代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一个最重要后果, 是美菲间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 这种特殊关系规定了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性质和方向。在此特殊关系下, 有两大核心内容:
(一)、美国在菲律宾移植民主体制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方式, 是塔夫脱定型。通过移植西方议会民主制, 培植一批亲美的菲律宾上层分子, 作为美国殖民统治支柱。目的是建立“ 部分是美国的、部分是菲律宾的、最终在相当长时期内受美国控制的政府” , 认为此乃“ 指导菲律宾、人民自由体制和自治的唯一可能方式” 。④这主要有三方面:政治上, 移植美国的政治组织形式和原则, 取代西班牙时代的旧政治体制;经济上,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主要是把菲律宾变成美国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市场, 从而使菲律宾经济完全依附于美国;文化上, 主要是建立学校制度, 从美国招聘教师到菲律宾上课, 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藉此, 美国政治、社会和文化观念逐渐渗透于菲律宾社会。
“ 美化”政策, 有以下几点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第一, 美国在菲律宾实行的是监护式殖民统治。监护统治的主轴是庇护者一一依附人关系。其在菲律宾政治上, 则表现为如下复杂模式:
A,垂直递进层次:1.菲律宾农村或城市平民与省级领导人之间双重关系网络;2.省级或地方领导人与新兴的中央领导人之间双重关系;3.菲律宾中央领导人或省级领导人与美国殖民主义者之间关系。
B,平行竞争层次:1.菲律宾省级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派系斗争;2.美国殖民官员间的派系斗争;3.驻马尼拉美国人与华盛顿联邦官员间的依附纽带。
此依附关系涉及美国官员与菲社会各层间冲突与联盟, 塔夫脱与联邦党的关系是其最好的例子。塔夫脱采取利用“ 联邦党”控制菲律宾的策略, 联邦党在协助“ 菲律宾委员会”建立省、镇政府组织和帮助美国当局平息武装反抗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901年任命为“ 菲律宾委员会”委员的特维拉、莱加达和卢第里亚加都是联邦党人。而1906年的省长选举, 选举的19位省长中, 只有5位是菲联邦党人。
但是, 塔夫脱的政策并非培植某些特定的菲律宾依附人, 而是创立一种美菲间依附机制。据菲学者帕里德斯研究, 诚然塔夫脱与特维拉和联邦党有过亲密合作且该友谊乃主从关系之必不可分的一部分, 但一旦该纽带关系毫无用处, 塔夫脱会毫无遗憾地予以抛弃。④
美菲间这种殖民依附政治体制, 也反映在奎松长期专权这一现象上。美国的惯例是, 通过树立一个全国领导核心, 作为最大的平衡法码, 先是让奥斯梅纳以后又是奎松集中了巨大的权力。正是依赖宗主国的强权, 奎松获得了同国内政治斗争的巨大筹码, 才得以摧毁反对派, 减少对本党领导人依赖。同时, 外国的庇护也使奎松能够同广大民众保持远距离接触, 便于操纵。
这样, 在殖民背景下, 所谓民主体制的移植, 通过美国殖民官员与菲律宾地方政治寡头间的相互勾结, 一开始便被操纵了。它们必须服务于美国殖民政策和菲律宾统治阶级利益。而正是这种共同利益, 使美菲间结成了一种“ 待殊关系” 。结果, 民主体制在菲律宾的引入, 只是巩固了地方寡头的统治地位, 并使他们对社会的控制合法化了。
第二, 美国在菲律宾追求的目标, 首先是政治、军事战略上的, 即把菲律宾变为向中国及远东扩张的前哨基地, 从而称霸太平洋, 主宰世界。因而, 美对菲政策的着眼点更多地是从军事政
治战略高度上考虑, 保持美国对菲律宾的影响力。至于政治体制的移植, 文化上的同化政策, 都服从于这一总目标。为了保持美国战略利益, 美国殖民者没有, 也不敢冒改造菲律宾社会经济结构之风险。换言之, 美国正是在继承了西班牙时代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框架下, 移植资产阶级代议民主体制的。其结果, 必然是:1.菲律宾自治政府体制虽模仿美国民主制, 但不是采用联邦制, 而采用中央集权制。而这恰恰是根源于西班牙统治时的政治传统, 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民主化”和“ 菲化”的结果, “ 愈是随政治和行政的菲律宾化, 愈是增加中央集权。’, ⑨ 2.美国殖民者虽宣称, 菲律宾政治上“ 自治” ,但另一方面, 却又没有改变其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因此, 菲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转变过程是在没有发生阶级革命和社会革命中实现的, 即在封建社会结构下的国家政治权力向菲律宾的转移, 这只会使得土地寡头和商业寡头权力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进一步“ 合法化”和“ 永久化” 。于是在这个社会里, “ 寡头精英操纵政治权力, 威胁政治领导人” , 而“ 广大群众” , 由于贫困、依附和缺乏组织, 又使得“ 这种民粹主义、私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政治永久化” 。。由于财富对政治的干预, 必然造成贪污腐败。
殖民主义时期确定了菲律宾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殖民地模式;只有一场深刻伟大的革命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摧毁, 从而在一个全新基础上为独立开辟道路。但是, “ 菲化”政策直接影响着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式, 使其从“ 武装斗争”的道路, 转向渐进的、“ 合法”的和平请愿道路。独立在菲律宾不是民族解放革命的结果, 而是美国殖民者与菲律宾上层人士间的精心安排, 它保留了使菲律宾落后、依附、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的一切特征。柯立芝总统在回答1924年独立使团要求时, 公开宣称“ 若非菲律宾向美国政府显示出全面和有效的合作倾向与能力, 否则考虑更大程度之自治, 绝不可能。’雌这样, 维持一种所谓“ 良好”的美菲关系, 是实现自治独立的前提条件。美国则藉此最终操纵菲律宾政治发展。
美国殖民统治对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在菲律宾1946年独立后, 就彻底地显示出来了。
(1)从政治生活的背景看独立后的菲律宾继承了殖民时代社会政治遗产长期的殖民主义统治, 在菲律宾留下了一个烂堆子, 埋下了种种社会、政治、经济隐患, 使菲律宾成为一个有着太多矛盾、问题和冲突的国家。独立后, 每一位总统都面临过同样的问题:头痛的经济问题, 棘手的土地间题, 难以对付的南方穆斯林问题和地方政治寡头问题;政府机制暴露了贪污腐化, 行政缺乏效率, 裙带关系, 政治暴力与欺骗等弊端。国家经济基础脆弱, 而政治基础又狭隘。社会的整合是分散的、集团的、帮派的, 靠对立面或几个庇护人来维持, 而非内在的全国性的整合。在社会经济结构, 在所有制关系, 在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等深层问题上, 都有待于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所有这些问题, 都可以从殖民主义时代找到相应的历史根源和历史背景, 这是直接影响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的深层因素。
(2)从政治机制的运转看独立后, 菲律宾政府是无力的, 体制是脆弱的。从内部看, 国民政府软弱, 不稳定。在菲律宾传统人情观念和内心员疚等文化心理背景下, 西方政治模式的移植必然形成一种不伦不类、稀奇古怪的特征。这样, 美国民主的菲化只会使得菲政府动摇不定。国民党和自由党都是利用独立问题而崛起的, 两党缺乏鲜明的哲学或行动纲领。党组织松弛涣散。候选人脱党转党事件屡见不鲜。总统和国会, 都是菲律宾同一经济和社会阶层的代表, 几乎无法按制衡原则行使职能。在这情况下, 菲政治体制合法地位和能力, 必然经常受到怀疑和破坏, 机制缺乏权威, 也无法形成一个原则。从外围看, 政权的合法性经常受到挑战。土地问题和民族问题, 一直没有解决。从而使新人民军和南方穆斯林成为两支向政府挑战的力量, 也是独立后构成菲政府长期不稳定的基本因素。
(3)从独立后政治发展轨迹看以马科斯1972年颁布军管法为界, 分为两大阶段, 代表了两种不同政治发展方向:1972年前西方议会民主制和1972年后(1986年前)马科斯独裁统治。其实, 马科斯独裁与其说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原因, 勿宁说更是殖民社会的产物。远在70年代前菲律宾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发展, 造成了这样一种形势, 即形成可供马科斯利用的一种选择。马科斯独裁的一个重要烟幕是建立“ 新社会” 而“ 新社会”的出笼, 则是基于军管前由殖民主义造成的“ 旧社会”种种弊端。正是利用了美国殖民时代, 仅仅强调所谓现代民主制度的移植, 而忽视社会结构的改造这一点。少
(4)美国殖民统治结果, 在菲律宾造成这样一种形势虽然在名义上菲律宾, 是独立了, 但是却无法独自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虽然菲律宾始终存在反美的民族主义要求, 但却无法摆脱美国的监护和影响。这种情况表现在反面, 即如果真的没有了美国的监护和影响, 情况会变得更糟。这种恶性循环, 是殖民主义恶果, 也是美国殖民统治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因而, 独立后,美菲间结成一种新的特殊关系。在此特殊关系下, 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对菲律宾进行全面渗透和控制。而菲律宾历任总统也都几乎是美国的傀儡。美国通过操纵菲律宾总统选举来控制菲律宾政治。例如, 罗哈斯能够上台, 与麦克阿瑟有很大关系美国中央情报局兰斯代尔上校则在麦格赛赛当选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86年选举中, 美国即派观察团进行监督。菲律宾前参议员塔纳达一针见血地指出“ 事实上, 从我们共和国建立那天起, 总统选举便一直受美国操纵与支配。几乎每位总统候选人, 在他上任的第一年, 一切措施都是为了满足美国政府的要求, 以及顺从美国在菲经济集团的利益。我们的总统选举是对我们独立的最大歪曲, 它反映了我们主权受制于一个外国力量的事实。’, 。外国因素对一个主权国家政治影响仍然这么突出, 实属罕见。
综上所述, 本文的结论是:
一、美国殖民统治改变了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方向, 使西方殖民统治代替了菲律宾自身传统特色的政治发展。
二、宗主国, 作为一种外在平衡力量, 依靠强力维系殖民地各政治力量的某种平衡。随着殖民主义时代结束, 西方在东南亚的撤离, 平衡被打破, 原来隐蔽的分歧矛盾表面化政治发展又长期脱节, 缺乏连续性、一致性和继承性经济又十分脆弱。因而, 造成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长期陷于混乱、摇摆和不稳定。
三、在殖民主义背景下, 所谓民主体制的移植, 通过美国殖民官员与菲地方政治寡头间相互勾结, 集中表现为庇护者——依附人关系。一方面, 使菲地方政治寡头成为美国殖民统治工具, 美菲间形成一种“ 特殊”关系另一方面, 使所谓寡头精英对菲社会控制合法化、永久化, 这是形成菲寡头政治之根源所在。
四、在美国殖民统治下, 菲律宾独立, 不是走武装斗争道路, 没有发生一场伟大革命, 从很本上动摇旧殖民社会模式, 为独立后菲政治发展奠定全新基础。相反, 独立后菲律宾政治发展与殖民时期比较表现为一种继承关系。因而, 独立后菲律宾在政治生活背景、政治机制的运转、政治发展轨迹等方面, 暴露了种种问题。
避重就轻,美化侵略——评《美国历史上唯一的殖民地——菲律宾独立的过程》
作者:解毒剂
“我们不可能在美国维持共和而在东方维持帝国”
——马克·吐温
最近在网上看到署名北明(恕我不知作者详情,暂且称呼为北明先生)的文章《〖美国外交行为回顾之九〗美国历史上唯一的殖民地——菲律宾独立的过程》。我不禁想,虽然历史有无数种记载和解读的方法,但是要硬把侵略翻译为“解放”,把殖民解释成“管理”,需要怎样的无知呀。好在我稍微读过一点美国和菲律宾的历史,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明白,北明先生的美化侵略是多么可笑。
美国占领菲律宾的帝国背景
戈尔·维达(Gore Vidal)在《为美帝国唱安魂曲》(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 出席了这次演讲会,并原则同意了他的观点)中指出,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成立的共和国,在建国初期,就具有帝国倾向。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这种美国占领菲律宾的帝国倾向背景,我先写两段题外话。
在美西战争之前,美国已经两次企图征服加拿大,占领了大半个墨西哥。1847年的詹姆斯·波尔克(James Polk)总统在取得得克萨斯后,又一次蓄意挑起了美墨战争。什么是战争的原因?感谢上帝,他后来坦率地对历史学家乔治·班克罗夫特(George Bancroft)承认了:我们必须取得加利福尼亚。在波尔克总统的战争反对者中,包括当时的众议员亚伯拉罕·林肯和另一位后来的总统,在维拉·克鲁兹(Veracruz)战斗过的中尉和随后南北战争中的统帅,尤里西斯·格兰特(Ulysses S. Grant)。格兰特在回忆录中不仅写到“这次战争是共和国学习欧洲君主国坏榜样的一个例子,不考虑正义,只顾扩张领土”,还对林肯和自己亲自参与领导的内战作了不同寻常的反省:“南方的叛乱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墨战争引起的。国家如同个人一样,会因侵略犯罪而受到惩罚。我们受到的惩罚就是当今流血最多而且最昂贵的一场战争。”
在美国国内,建立世界帝国的计划在不断的设计中,1890年,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出版了他的名作《海军力量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按照这个理论实践的是美西战争中的海军部领导人和随后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布鲁克斯·亚当斯预言到“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战争果然爆发了。“缅因号”沉没了,古巴“解放”了,美国把目光投向了太平洋。到底在菲律宾发生了什么呢?我对比北明的叙述来说明。
1 所谓“解放”菲律宾
菲律宾的名字来源于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1521年3月麦哲伦航海“发现”该岛群时以此命名。1565年西班牙入侵,在此建立殖民地。
“在美国1898年解放古巴之前,菲律宾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是它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却是美国解放古巴的一个附带胜利。”
北明先生遗忘叙述了一点,早在1896年,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烽火就已经席卷菲律宾全国,历经挫折和磨难,在1897年11月2日和1898年6月12日(今菲律宾国庆节)起义军两度宣布菲律宾独立。1898 年8月,除马尼拉和南部某些地区外,菲律宾起义军已经几乎解放了全部领土。在此前,美国的主要军事贡献是在1898年5月1日用11艘舰船(其中有6 艘新型装甲蒸汽战舰)击溃了7艘陈旧不堪的西班牙木壳战舰,西军伤亡381人,美方仅轻伤8 人,史称马尼拉湾海战。在马尼拉围城战中,美国海军将军杜威(Dewey)一方面等待美国的援军,一方面用欺骗手段阻止围城的两万五千菲律宾起义军解放马尼拉,通过与西班牙总督的秘密交易,使美国军队独占了马尼拉。
美国在一定时期内援助了菲律宾起义军反抗西班牙的斗争,这点可以肯定。但是这种援助不仅不是“解放”(实际上,绝大部分领土是起义军解放的,绝大部分牺牲是菲律宾人民付出的,绝大部分西班牙军队是起义军歼灭的),也不能给美国带来任何干涉菲律宾政治进程的权利。众所周知,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这种援助所造成的法国财政的困难,甚至是法国革命的诱因之一。为美国自由而战的拉法耶特将军,更是美法两国友谊的象征。北明先生是不是认为路易十六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指导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们的治国道路?或者,干脆来个法国总督“辅导”美国人民走向独立?
菲律宾人民不仅通过民族起义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而且已经选择了自己的现代政治发展道路,1898年9月15日,菲议会在马拉洛斯举行,制定了宪法。11月 29日,菲律宾通过了宪法。1899年1月23日,菲律宾共和国宣告成立,阿奎那多(Emilio Aguinaldo)任总统,这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家,正如美国是美洲的第一个共和国家。但是,打破这个政治发展道路的,恰恰是所谓的美国“解放者”。
2 所谓“购买菲律宾并承担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债务 ”
“当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和谈会议上,西班牙不仅交出了古巴的主权,而且放弃了菲律宾以及关岛等区域的主权和债务。而美国并没有遵循风行了一个世纪的殖民帝国弱肉强食的价值观念,利用战胜者的特权,从西班牙手中强占菲律宾,而是以两千万美元的钜款,买下了这个西班牙的殖民地(之中包括前西属关岛、威克岛等),同时承担了西属菲律宾的庞大债务。这里就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殖民地的由来。”
我前面已经说到,菲律宾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成立了独立的共和国。现在北明先生一说,好象菲律宾成了一件价值两千万美元的商品,从老主人西班牙手中卖给了美国。推翻殖民暴政的菲律宾独立战争,仿佛变成了商品交易的交货过程。这种说法,不仅愧对菲律宾数以万计的为了民族自由而献身的志士仁人,而且还间接玷污了美国的独立理想。我想,麦金利总统在批准《巴黎条约》时,是否查阅了〈独立宣言〉中说到“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同另一个民族的联系”时,还提到要偿还这种殖民债务?按照这种混帐逻辑,波士顿人民就要偿还被他们倒掉的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华盛顿将军就必须买下康纳利将军投降时交出的佩剑。美国人民会答应这种“独立”吗?
3 所谓“菲律宾给美国造成的两难处境”和“菲律宾最初的抵抗”
写到这里,北明先生大概遇到了他最大的困难:怎么解释作为“解放者”的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又向独立的菲律宾露出了狰狞的面孔,用三年时间侵略这个亚洲唯一的共和国。
这个答案就是“迫使菲律宾接受美国的管理”,“因为菲律宾‘尚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全盘接收接管菲律宾,为那里的人民提供受教育机会,提升那里的文明程度和进行基督教传导”,而且“大多数美国人赞成麦金利的人道主义决策”。
在这些小心翼翼的文雅措辞背后,就是一个共和国侵略另一个共和国,一个独立的民族殖民另一个独立民族的罪恶。
北明先生好歹还诚实地承认美国的行为是违反“主权在民”的原则,但是却把一场侵略战争,叫做“外交”“错误”和“难言之隐”。在这场可怕的外交“错误” 中,美国“共派往菲律宾军官3477人,士兵10.88万人,打了2811仗,死4243人,伤2818人, 耗资10亿美元。菲律宾人民为独立和自由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计战死1.6万人,因伤病 致死及被屠杀20万人以上”。马克·吐温在美菲战争后对“麦金利的人道主义决策”这样评论,美国的星条旗应该换成骷髅海盗旗。
试问美国人民会在独立之初因为“尚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的借口就认为应当接受法国或者其它国家的管理吗?菲律宾共和国在哪一点上需要这种血腥的管理?
至于说到“仁慈”的美国主人提供的“受教育机会”。菲律宾大学国家语言教育院的仑那道.龚斯坦第诺教授在《菲律宾的错误教育》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种“殖民统治者最佳、也是最稳当的统治方法”,“殖民征服战争中最终极而有效的武器,除此,没有一个武力征服者会觉得安全”。仅举几个例子:这种殖民教育完全是英语化的,在小学里也排斥任何其它语言,包括菲律宾民族语言,这是在一般的英国殖民地都没有做到;在1935年,所谓的“自治” 后,菲律宾人进入了各个政府部门,但是惟独教育部是不允许菲律宾人任职的;教授的菲律宾历史“把美国描绘成一个仁慈的国家,来菲只是为了自西班牙手中将我们救出,并且传播民主自由的信念”。
说到这里,我愿意自豪地谈一段题外话,就是中国人民对菲律宾独立斗争的无私支援。1899年,美菲战争爆发,在日本流亡的孙中山先生对美国背信弃义发动侵略,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受革命军委托,他曾经两次帮助菲律宾第一共和国在日本购买武器。菲律宾革命军中侯寶華將軍率领华侨英勇作战。菲律宾历史学家蔡德这样评价到:: “菲律宾人民永遠感激中国的恩德——一种不是用鲜血或金钱所能报答的恩德。”(《菲律宾政治文化史》,1949年马尼拉版,第二卷页222)。
4 所谓的“美国的民主承诺和菲律宾的繁荣”
美国对菲律宾现代政治进程的干涉,是什么样的“民主承诺”,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吴小安先生在《论美国殖民统治对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的影响》一文中,论述详细,我就不多说了。只要指出,假如一个民族的命运掌握在大洋彼岸的一个政府和它派遣的总督手上,这种民主的可疑性就完全值得怀疑。当年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王的这种“民主承诺”的回答是什么,我们已经领教了。
说到菲律宾的“繁荣”,很遗憾我不是研究经济学的,也缺乏菲律宾殖民和独立时期的经济数字资料。但是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所谓美国给菲律宾带来的经济“繁荣”,远不如被美国打败了的邪恶日本帝国殖民台湾的成绩(两者被殖民的时期非常相近)。台湾被建立成了一个工业化地区的同时,美国正用“农村理想图”教育菲律宾人为了农业殖民地经济而努力。
说到最后,北明先生得到了所谓的结论:“ 美国终于如愿以偿,把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的菲律宾还给了菲律宾人。菲律宾从此走上独立富强之路”。我也不得不说,无知的表演终于结束了。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重大漏洞,1946年7月4日菲律宾第二共和国独立时,被美军从日军手中收复还不足一年半,经历了战争洗劫和日本侵略的菲律宾,居然是“经济繁荣”的,这种古怪的说法,有什么数字佐证吗?
美国第一任驻菲律宾大使,恰好是保罗·瑞维尔的后代。不知道他踏上这片曾经的美国的殖民土地时,有没有想想自己的先辈们在列克星敦为什么打响反对殖民统治的第一枪?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