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从“中国制造”到“埃及制造”

火烧 2010-03-12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从中国制造到埃及制造的产业转移现象,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非洲转移的背景与影响,强调非洲工业化进程及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近些时间以来,有关“非洲”的新闻多了起来,多半是中国与欧美国家争夺非洲市场和原料的新闻,非洲大地正受到世界前所未有的重视。非洲曾有过世人瞩目的时代,那是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是政治的,而这次,是经济的。  

打开百度搜索“埃及制造”铺天而来的是中非合作的消息,中国的大型服装企业开始在埃及设厂,中非合作更上一层楼等等。然而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中国制造正向埃及制造转变,被转移的产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目前正高调进行“产业升级”,这无疑给埃及带来了接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  

劳动密集型产业,承载了很多的历史。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轨迹,基本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轨迹。劳动密集型产业先是在日本,其后在亚洲四小龙,而后又集中到东南亚,中国大陆,而现在正逐步向非洲转移,埃及制造是非洲发展的缩影,这预示着非洲即将步入工业化时代。  

为什么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如此大的魔力?这不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二战以来,科技革命不断发展,所需人力愈来愈少,而世界人口却有爆炸式的增长,这是个尖锐的矛盾。而科技革命带来的自动化并不能取代这一切,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产业需要大量非熟练的体力劳动。因此这一产业有潜在的最为庞大的产业后备军。而资本家们要取得最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就会在最有劳动力价格优势的地方投资建厂,赚取最大利润,而现在轮到了非洲。  

按理说,非洲离欧美最近,为何现在才开始工业化?这是由于非洲的历史原因。民族独立并不必然带来民族繁荣。而非洲的民族独立把非洲带入了持久的动荡之中,各国以及各民族矛盾尖锐而复杂。这显然是不能吸引资本的,而近年来,非洲局势缓和,标志性的事件是非洲联盟的建立。这给非洲吸引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过程也清晰地反映了各国的有利条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初是日本,因为日本有工业基础,与美国亲近,优势得天独厚。亚洲四小龙则利用了日本欧美转移产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很快就成了最优的产业转移目的地。而这次,非洲接过了中国传递的接力棒。原因仍然是产业升级,劳动力价格上升。  

非洲是世界最后一块“价值洼地”,当非洲也实现了工业化,世界才算完全意义上进入了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一个世纪以前,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列宁认为世纪已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然而那还只是形式上的,现在非洲即将工业化,世界才实质上即将被资本主义全面统治,  

从“中国制造”到“埃及制造”,并非只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全面统治,这不是一场狂欢。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真正地开始了它的历史性衰退。  

回顾世界历史,我们清楚地知道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是不平衡的,十九世纪末,德国经济迎头赶上英国,带来了历史巨变。再向前追溯,古代经济发展也都是不均衡的。在古罗马发展之初,意大利本土的奴隶制经济不断发展,使罗马不断对外扩张,终于建立了庞大的罗马帝国,而当西班牙等地的奴隶制经济繁荣发展时,意大利本土的奴隶制经济却过了全盛时代,进入衰退。罗马帝国开始衰落,最终被日耳曼人灭亡。衰落的奴隶制经济被封建领主经济取代,当然,被同时取代的还有奴隶制的一整套上层建筑。  

对比古罗马反观当前世界,美欧等国已经过了全盛时期,近十几年来,西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指责不绝于耳。如日本,认为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导致了日本“产业空心化”,要求防范中国崛起,不过这仅仅是徒劳。这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世界经济形势,西方发达国家,如同古罗马的意大利本土一样,已经进入了历史性的衰退时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