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居易:2010年新书成2009年烂书榜亚军,怪哉!
黑居易:2010年新书成2009年烂书榜亚军,怪哉!
(视频地址来源于四月青年网站http://bbs.anti-cnn.com/viewthread.php?tid=223822)
我刚来武汉,在网上看到一条由全国几十家传媒记者和所谓独立学者共同评选的“2009年烂书榜”的新闻。尤其可怪的是,这个粗制滥造的烂书榜,比那些粗制滥造的图书,还要烂几百倍。就是一帮子几十个人关起门来就给那些畅销书判下了烂的罪名。这样的烂书榜的新闻,居然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媒体的追捧和竞相报道。实在可笑,连凤凰卫视的《总编时间》栏目还专门提到了这个烂书榜。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郎咸平的《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都入选了,真是可笑极了。起码这两本书,我看了的,是绝对的好好书,如果发起一个网上投票,起码有九成网友支持。当年明月以心写史,实在是开风气之先,居功不小。他以一种平民化视角和活泼风趣的语言来再现明史,这种写作方式本身就是一大创举,而且获得了成功,本身也体现广大读者的雪亮鉴赏力。那些所谓的评委们,不能自居为阳春白雪,就把读者鄙夷为下里巴人,这是不公平的,也是极其可笑的。
郎咸平仗义执言,为百姓立言,说了很多真话狠话,几乎都切中了时弊,打碎了不少既得利益集团的牟利幻想,居功不少。自从他登陆大陆后,出书数量和数度与日俱增,产品实在是多如牛毛了。这种商业化、商品化的操作模式,是很值得商榷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了一些粗制滥造的出版形式,就否定图书的内容。起码,《谁在谋杀中国经济》是一本好书,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争议,给人提供一些思考。
余秋雨的《问学》本身就是一个讲课辑录的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好书,但是也不能说太烂。这本书,我仔细看了的,有些东西讲的很浅,但不是混话蠢话。我们不能因为余秋雨本人的堕落,就因人废言,就反对他的一切作品。这不是一个合格的独立书评人应有的态度。起码,我在写《问学》的书评时基本秉持了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在报纸是发表有一定反响。希望,烂书榜的评委们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面向更广阔的大众读者,发表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胡说八道。其他几本书,我没看,就不好多说了。
《中国站起来》被评为第二,紧跟《中国不高兴》后面。这两本书被评为2009年烂书榜的冠亚军,我觉得当之无愧,很光荣,因为烂书榜就是一帮烂人评的。对于一本2010年1月出版的新书《中国站起来》如此大加挞伐,如此急切地归入2009年烂书榜,我们普通读者难道不能看出其中的险恶用心吗?我在纳闷:高尚无比的评委们,为何不直接把《中国站起来》评委第一名呢?这样应该才最解恨才对啊!那些评委们口口声称要以更加独立的姿态来评论图书,结果自己变成了法西斯式臆测。那些评委们口口声称中国的民族主义会导向法西斯主义,结果自己首先带上了法西斯的面具,指手画脚起来了。
将《中国站起来》归为烂书榜的亚军,其入选理由竟然是:”行文的逻辑、语感、语式和语汇,都不难找到“文革”的影子。”转念一想,这样的戴高帽子、下地狱的手法,难道不就是文革的手法吗?真是太可笑了。这些所谓的独立人反对被代言,其实他们何尝不是为美国人代言呢?他们自甘堕落,自愿为美国的新殖民主义事业而效犬马之劳。凡是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预见并设法化解危机的图书,凡是反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图书,都被评为了烂书。这些被评为烂书的其实大多是不错的书,起码是得到很多不同读者认可的书。由此可见,美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洋奴死心塌地为美国主子卖命的心情是多么急切,洋奴是何等地控制中国的传媒,左右中国的舆论导向。我想,能被那些被洗脑的洋奴评为烂书,可见这些应该是好书。
摩罗在《中国站起来》中非常警惕当代的新殖民主义。他认为:殖民主义从来没有远离这个星球,而且变本加厉,而且变得无孔不入,变得润唔系无色地可怖了。传统殖民主义是用枪炮刀剑血淋淋地屠杀来完成,当代的新殖民主义则是用经济渗透、金融控制、文化洗脑、军事威慑等综合多元的方式来完成。如果用比喻来说的话,传统殖民主义类似于剥狗皮吃狗肉的屠杀,新殖民主义类似于抽熊的胆汁的虐杀,两者都是极其惨无人道的,后者则被美丽的画皮所掩盖了,遮蔽了不少人的眼目罢了。
黑居易 2010.2.20 草成
http://blog.sina.com.cn/heijuyi2008
附录1:我浪费了一点时间,稍微再网上搜索了一下2009年烂书榜,新闻报道和网络讨论真是多如牛毛,现在摘录几条,供那些所谓的独立的评委们自淫。
2009年“烂书榜”出炉众多畅销书上榜
http://book.sina.com.cn 2010年02月12日 10:06 成都商报
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0-02-12/1006266144.shtml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100211/15813566.html
2009畅销“烂书榜” 《中国站起来》被评为第二
北京青年报 武汉晚报 报道 http://bjyouth.ynet.com/view.jsp?oid=63300329
香港文汇报报道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2/12/WY1002120002.htm
中国新闻网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2-11/2121549.shtml
新浪网报道 成都商报 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0-02-12/1006266144.shtml
中国经济网报道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100211/15813566.html
江苏镇江《京江晚报》 报道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1002120750171/
七台河网报道 http://www.qthdaily.com/news/content/2010-02/13/content_202026.htm
沈阳网 http://news.syd.com.cn/content/2010-02/11/content_24657707.htm
齐鲁网 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10/0211/181322_2.html
扬子晚报 中国网报道http://www.showchina.org/jjzg/kx/201002/t547490.htm
西安电视台白鸽网站 http://news.xatvs.com/newshtml/9/2/0213101129.html
四月青年社区(含凤凰卫视的视频)http://bbs.anti-cnn.com/viewthread.php?tid=223822
凤凰卫视《总编时间》栏目报道2009年烂书榜
http://i.ifeng.com/news.jsp?aid=2828832&channel=/100043/101551&ch=dongkan%20%E9%97%82%E4%BD%BD%E6%B3%95%E9%8D%A0%E6%84%B0%E5%BC%B8%E6%BF%A0%E6%B0%AC%E7%AE%AF%E9%96%BF%E7%86%BA%E4%B8%B9id=0&mid=0&_gp=0&rt=0
附录2:所谓的2009年烂书榜
1,《中国不高兴》(宋晓军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入选理由:骂完国际邻居,转过头来就对同胞大开杀戒。他们甚至“鞭尸”了王小波。2009年的文化界,因为几个臆想狂而变得血光四溅。
2,《中国站起来》(摩罗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入选理由:行文的逻辑、语感、语式和语汇,都不难找到“文革”的影子。
3,《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美]约翰·奈斯比特等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9月版)
入选理由:中国人总是不相信身边的人,却靠别人展望自己的生活,在意淫中觉得特靠谱。
4,《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袁腾飞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8月)
入选理由:一个在课堂上靠嬉笑怒骂博得学生好感的历史老师,通过网络视频引起了百家讲坛制片方的青睐。他只是在说书而不是说史。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人,他们并不对历史好奇,他们需要的只是感官的满足,袁腾飞能提供。
5,《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余秋雨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入选理由:余秋雨说自己“创制了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实话说,里面的问答,学生问得很细,余老师答得很空,实际的文化问题仍然变成了一场盛大的余式抒情……
6,《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郎咸平著,东方出版社,2009年6月)
入选理由:郎咸平是经济民粹主义和经济学国家主义的杂交。他是经济学界的余秋雨。
7,《奋斗乌托邦——奋斗2.0》(石康著,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11月版)
入选理由:国外是小说改编电视剧,咱们是电视剧改小说,小说改电视剧,好比用粮食酿酒。电视剧改小说,是用酒精勾兑香精。奋斗乌托邦就是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
8,《易经的奥秘》(曾仕强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入选理由:做生意的人讲哲学,唯一的目的就是将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变成了生意。
之一:宋瑞芬
入选理由:不但翻译出版了未经作者授权的《百年孤独》,而且还翻译出版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源氏物语》、《汤姆·索亚历险记》、《昆虫记》、《海底两万里》、《悲惨世界》、《呼啸山庄》等多部外国文学经典,其中包括了英、法、俄、日、西班牙、意大利诸多语种。神人宋瑞芬,一人怎能通晓如此多的外语?据《南方都市报》调查,宋是由某个书商杜撰出来的一个任职于某著名大学外语学院的翻译家。
之二:姜志辉
入选理由:姜先生倒是真有其人,但据《青年周末》调查,他在十年内狂翻二十本横跨历史、医学、心理、哲学诸领域的著作。网友不断挑刺,打破了那些名社名著其外,败絮其中的真相。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