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略谈梁山好汉革命的不彻底性

火烧 2011-10-1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梁山好汉革命不彻底性,分析其政治立场与组成成分,指出其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本质,结合晁盖与秦明等人物,揭示梁山好汉革命结局的必然性。

 

很喜欢《水浒传》这部小说。

最早看《水浒传》是初三毕业那一年,能够看到那本书也是偶然的机缘。从此以后,梁山好汉就走进了我的梦里。

长大以后,断断续续地看过很多遍。毛主席在评水浒时说了一句话,说梁山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可谓是入木三分。

《水浒传》拍了两个版本,比较起来,更为喜欢旧版,更多的原因还是旧版的音乐。一曲《好汉歌》荡气回肠,动人心魄。一曲二胡伴奏如泣如诉,余音绕梁。这里就不多说了。

看水浒看到今天,总也算是有点明白毛主席评水浒的那句话,什么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根本原因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和行为,这可以从梁山好汉的组成成分来得出结论。抛开《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就政治立场来看,《水浒传》的英雄好汉必须是那样的开始,最后也必须走向那样的终点。

《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来自社会的很多方面和层面,高尚与卑鄙共存,啸聚的有好汉,也有流氓,甚至还有有文化的流氓,可谓是鱼龙混杂。

首先聚义的晁盖等七个人是梁山好汉干革命的家底,他们基本都是来自当时的社会最底层,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应该很明确,也应该是革命最彻底的一群人。他们深切地痛恨社会不公和压榨,官僚阶级的无情盘剥已经是饿殍千里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他们不仅反贪官,也毫不犹豫地反皇帝。我们有个设想,如果晁盖不是因为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受伤身亡,那么梁山好汉将会向何处去?梁山好汉革命行动的结果会是怎么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聚义厅不会换名成忠义堂,梁山好汉或许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也许那条路也是一条不归路。但是,绝对不是现在这样的凄凉和悲怆。我们只能感叹,带头大哥死得太早。

梁山好汉有很多人本身就是朝廷的官员,依靠着朝廷的俸禄来养活自己和家人。本来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是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些大玩笑。他们先是带兵进剿梁山,兵败无奈上了梁山。他们投奔梁山参加革命是一种无奈,是一种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权宜之计,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翻脸不认人,立即背叛革命的。像什么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啥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也有真的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只好上了梁山,这些人以林冲和武松为代表。他们对当时的官僚阶层怀着巨大的仇恨,所以他们的革命热情很高,革命的立场相对来说比较坚定,只是他们对皇帝还是抱有好感和期望的。他们上梁山首先是为了生存,其次是为了能够找到向那些官僚复仇的机会和力量。其实他们只是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上,为了自己的生存和仇恨而战,他们不反皇帝,从某种程度上他们还是相信皇帝的,只要有机会,他们还是愿意重新为国家统治者效力的,所谓是“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梁山好汉中还有一部分人本身就是江湖大盗或者是地痞流氓,他们杀贪官,也杀穷人,像十字坡的顾大嫂之流怎么也算不上侠肝义胆好汉,人肉包子的芳香让他们行为只能是危害一方,造成更大的社会恐怖,更不是什么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士,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被草菅,这些人除了略微讲点义气之外,压根就不是善良之徒。像鼓上骚时迁,偷有钱人,也偷穷人,不偷穷人,或许是穷人的东西他看不上,因为那么高超的偷窃技巧是不屑偷老百姓家里的几只鸡和几头牛的。梁山好汉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些鸡鸣狗盗之徒,他们本身就是社会稳定和秩序的破坏者,如果也算是英雄,那只能是对英雄的莫大的讽刺。

梁山好汉还有一些来自于大地主阶层,他们本身平时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这些生活都是以剥削和压迫更多的贫民百姓才能够获得,这些人的代表就是窃据梁山第二把交椅的大地主卢俊义,当然他们披着朋友意气的幌子,获得了江湖盛名。他们中有的人本身也代表着剥削阶层的利益,承继着祖上的荫功和特权,他们上梁山如其是说被逼无奈,还不如说是拉壮丁的结果,这里更有宋江的不怀好意和阴险歹毒的用心,他自己没有好结果,也拉个垫背的,死也要躺在他们的尸体上。

梁山好汉里也有读书人,但是他们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江湖术士,翻手云覆手雨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我们现在的人们知道了什么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可是,在那个时代,人们都说那是神仙在变化。这些人参加革命只是为了印证自己装神弄鬼的本领,至于要一个什么样的革命结果他们是不会关注的,只要能够引得个满堂彩就OK了。然后长袖一挥,接着去骗另一家。

梁山好汉里更有很大一部分人本身就是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浑浑噩噩之辈,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义气和豪爽,他们只想着快意恩仇,只要允许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戥寸分金,然后你让他们砍谁就砍谁,这里面的典型人物就是李逵等。在他们眼里,兄弟情朋友义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们还是很可爱的,绝对是让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主。至于带头大哥要带他们去哪儿,他们是不闻不问的,哪怕是下地狱。他们是绝对的无政府主义者,如果需要,他们都可以当皇帝,他们蔑视皇权,所以他们的革命行动某个时期也很坚决,只是常常被忽悠得晕头转向,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知道造反到底是为了什么。

至于招安的始作俑者宋江,其本身就是小吏出身,向往着荣华和富贵,根本就不是晁盖一类人,他上梁山是被一种义气和生存危机的逼迫和挟裹,本来也就是一段艳事引发的血案。可以说是,一不留神,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落在了他的头上。遗憾的是,这个馅饼他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就被上帝收回了,也就是一枕黄粱吧。如果说梁山的其他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话,那宋江是既不反贪官也不反皇帝。他是双料的背叛者,他所背叛的人就是晁盖和晁盖的理想。晁盖临死之时嘱托,谁杀了史文恭谁就来坐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这也就是晁盖的英明之处,他知道宋江手无缚鸡之力,未经战阵,怎么可能杀死自己的仇人史文恭,所以这样他就不担心宋江会窃取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因为他看透了宋江的真面目,只要他来带路,会将梁山带进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晁盖的远见。遗憾的是,梁山众多的好汉背叛了晁盖期冀,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完美的结局,唯有凄美悬挂在历史的天空。

梁山好汉成分复杂,有的还是伪好汉,理所当然地注定了梁山的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梁山好汉的结局应该是凄凉的。作为最高统治阶层的皇帝是不可能容忍那些叛逆者和背叛者的。对于宋朝统治阶级来说,平抑了方腊,就是革命已经成功,无需同志们努力了,当然是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并且美其名曰天罡星地煞星归位。呵呵,人间是容不下你们这些星宿和大虫了,于是,怎么个死法也是由不得你们选择的。

梁山的故事离我们越来越远,走向了历史的深处。梁山好汉的背影也逐渐模糊,不可能再回过头来对我们深情注视。我们宁愿让梁山好汉们活在施耐庵虚构的想象中,我们不愿意看到那是一群真实,因为我们实在不愿意看到一个人的背叛是如此地彻底,我们不愿意看到这种背叛带来如此惨烈的结局。

当时的社会有四大造反基地,也就是说北宋的四大基地恐怖组织,那就是,“山东的宋江,淮西的王庆,河北的田虎,江南的方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宋江忝列四大基地组织之一,简直是对那仨位的莫大讽刺和耻辱,用老百姓的话说,那三位是做鬼也不会放了宋江的。尤其是方腊,那才是真正的革命者,那么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宋江连给他提鞋的资格都没有,要我说,宋江就是一个小人。记得唐人章碣有首诗《焚书坑》,是这样写的,”帛竹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封建帝王可以尽焚天下所有的书,但是怎么可能杀得尽世间作乱人,因为你没有以史为鉴的勇气和胆识,总是一味地逼着他们上梁山。要我说,山东这地方要是没有宋江这样的人,还不知道要乱成一个什么样子呢?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宋江绝对是封建王朝的好汉和英雄。有了宋江的不懈的盼望招安,也就意味着人间作乱的种子被灭绝了。

很多年后,淮西王庆的故乡,还是出了一个淮右布衣,造反成功,建立大明王朝,也算是继承了王庆的遗志吧。

呵呵,看官还要想到的是,《水浒传》选择这个时候上市,也是值得玩味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