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新年辟谣:说说皖南事变以及项英

火烧 2010-02-22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针对《毛为何要置新四军军长项英于死地》等谣言进行辟谣,指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强调新四军军长为叶挺,反驳无端指责,还原历史事实。

新年辟谣:说说皖南事变以及项英

高卧故园

看到一篇很搞笑的文章叫《毛为何要置新四军军长项英于死地》,为什么搞笑呢?就在于这篇文章对毛润之搞盲目个人崇拜,党的文献说了多少遍了,有些人就是不听,非要搞个人崇拜,比如认为毛润之神通就是广大,这回又“置新四军军长项英于死地”了,仿佛其人无所不能,我是一贯反对个人崇拜的,因之要来说一说皖南事变和项英。随便说说,其实美国命名什么华盛顿地名也是一种个人崇拜,我也是反对的,总之,我是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只不过那是美国,反对也无效,说到底,任何民族都有崇拜的偶像,比如日本就很崇拜饭岛爱、武藤兰等等。言归正传:

1、该文题目即是错误的,其时新四军的军长是叶挺而不是项英

2、有人为了证明毛润之的错误,就要找出一些对立面的人物来

比如有人就找出王明来,但王明是老死苏联的;有人就找出张国焘来,但张国焘叛变了;有人就找出蒋介石来,但蒋介石被中国人民赶到小岛上了;有人找出美国人来,但是美国的总统来到了书房。

这回找来的项英是什么样的人?

项英与叶挺之争是人所共知的,项英在新四军发展方向上与刘少奇其争执、在渡江路线上与陈毅粟裕起了争执,中央都去电对他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支持了刘、陈、粟。

其实那些挖空心思写作此类文章的人无不是极度愚蠢的。用一个好争而且一贯错误的人来证明毛润之的错误,有时恰恰起了反正作用,比如在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时候,好多国际和上海中央的人来说毛润之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最后如何?

3、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在当时是包括其本人在内所共认并无异议的

(1)皖变中项英的错误有他自己的电文为证

皖变发生后,项英一度离队,1月10日,项英和叶挺、饶漱石在石井坑见面,得知叶、饶已将他们离队出走情况报告中央后,立即致电中共中央,报告离队经过:“今日已归队。前天突围被阻,部队被围于大矗山中,有被消灭极大可能,临时动摇,企图带小队穿插绕小道而出,因时间快要天亮,曾派人请希夷来商计,他在前线未来,故临时只找着国平□□及□□同志(□□同我走),至九日即觉不对,未等希夷及其他同志开会并影响甚坏。今日闻五团在附近,及赶队到时与军部会合。此次行动甚坏,以候中央处罚。我坚决与部队共存亡。”

(2)刘少奇的态度

刘少奇在收到1月9日叶挺、饶漱石关于项英等不告而去的电报当天,即致电中央“提议中央明令撤项英职,并令小姚在政治上负责,叶在军事上负责,以挽危局,如何,望即复。无论如何,再不能让项继续负责了,早撤职一天,早好一天。”

(3)事变前毛泽东对项英的批评,1940年12月26日致电项英:

“你们在困难面前屡次来电请示方针,但中央还在一年以前即将方针给了你们,即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你们却始终借故不执行。最近决定全部北移,至如何北移,如何克服移动中的困难,要你们自己想办法,有决心。现虽一面向国民党抗议,并要求宽展期限,发给饷弹,但你们不要对国民党存任何幻想,不要靠国民党帮助你们任何东西,把可能帮助的东西只当作意外之事。你们要有决心有办法冲破最黑暗最不利的环境,达到北移之目的。如有这种决心、办法,则虽受损失,基本骨干仍可保存,发展前途仍是光明的;如果动摇犹豫,自己无办法无决心,则在敌顽夹击下,你们是很危险的。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的。在移动中如遇国民党向你们攻击,你们要有自卫的准备与决心,这个方针也早已指示你们了。”

(4)中央的处理

1月12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新四军的“一切军事、政治行动均由叶军长、饶漱石二人负总责,一切行动决心由叶军长下。项英同志随军行动北上。”

1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检讨新四军失败的原因,毛泽东指出:从我们自己方面来说,首先是由于项英、袁国平等没有反磨擦的思想准备,其次是指挥上的错误。他提出:袁、项的错误须立即宣布,如何处置交七大解决。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

4、“现在” 毛才令项英过江到长江以北吗?

该文说:“早在七月,蒋曾下令新四军北上去华北,把长江流域让给国民党,当时毛拒绝执行。现在,毛令项英过江到长江以北。”

事实是早在1940年1月29日,毛泽东和王稼祥已经致电项英、叶挺,强调“你们主要出路在江北,虽已失去良机,但仍非力争江北不可”。

5、渡江路线是如何确定的

江南的新四军正处于险境之中,这在皖变之前已是十分清楚的事实。但对如何走出险境,项英同陈毅、粟裕之间又出现不同意见。项英认为:“江北部队不南调,冲突仍不免,全国局势日益恶化”,主张“江北之叶(飞)、张(道庸)两团全部急返江南,以应大事变”。陈毅、粟裕则认为“皖南地非敌后,处在三战区包围圈中。苏南是我军对日作战和向东向北发展的基地。而且以当时我军的兵力来看,暂难在皖南、苏南两处应敌。为此,我们建议皖南军部率部即向苏南靠拢”。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支持陈、粟的意见。四月二十六日,中央书记处致电项英、陈毅并告刘少奇、张云逸:“皖南军部以速移苏南为宜。”并再次重申一条重要的原则:“在团结抗战时期,我军不应向友党后方行动,而应向战争区域与敌人后方行动。”

可见走江南的渡江路线是由陈粟裕建议,而由中央集体决定的,也是完全合理的,因为陈粟就是这么过去的。

5、皖变前的交涉已经开始

早在1940年11月24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要他在重庆加强同苏、英、美等方面的外交人员联络,并 “利用时机向国民党各方奔走呼号,痛切陈词,以图挽救”。

1940年12月27日,毛泽东一面请周恩来继续向蒋介石交涉,要他命令李品仙不得妨碍新四军北移;一面以朱德、叶挺的名义急电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副长官李品仙,恳请他们从抗战的利益出发,不要妨碍新四军的北移。

其实皖南事变中,中共是有明显错误的,就是有些人看不出来(我也并不打算去说),而去专事造谣,什么通讯啦,什么党内争权夺利啦,甚是幼稚。须知在历史领域最令人鄙视的就是造谣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