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与《中国男儿》
我撰文贬低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作为片尾曲的《中国男儿》,引起了异议。有网友特此给我展示了《中国男儿》的全词: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翼翼长城,
天府之国,取多用宏,
皇帝之胄,神明种。
风虎云龙,万国来同,
天之娇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我有宝刀,慷慨从戎,
击楫中流,泱泱大同,
决胜疆场,气贯长虹,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列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谁说它不能激起中国男儿们热血沸腾,如果是在另外一个场合,比如说“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场合,它也许比《工农兵》更能施放出战斗力。对此我与这部分网友没有不同的感觉。而在观看这部电视剧时,我却要你唱你的《中国男儿》我唱我的《工农兵》,也许是因为与这位网友处于不同的阶级地位,而已经明确的原因是,《中国男儿》用到了不太适合的场合。
也许有人会说:用“中国男儿”代表了“中国女儿”并没有太大的不妥,少数服从多数嘛。你们也不想想,比如说“纺织姑娘”,这不也是代表了纺织行业中的广大男儿们,这里的男儿们可没吐露半言呵。
但是,男子汉大丈夫们也许更应该想想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那个不文明的一面,妇女被男人代表了五千年,人家都任劳任怨了,你拿出这点芝麻小账来,也不怕寒碜人?
是的,多数代表少数是可以的,数学上就离不开四舍五入,可是,男儿与女儿,称杆与称砣,太阳与月亮,能够四舍五入吗?当然打这样的比方还不够妥当。昨天在网络上看到深圳市的人大代表名单(http://www.lovely-china.net/bbs/viewthread.php?tid=81869&extra=page=1),全部是少数人代表了多数人,难怪让人们心存不满,这个社会太滥用用“代表”了!
在两弹一星的历史中,我至今还没听到一位中国女儿的姓名,只是在当时的纪录片中看到过她们晃动的身影,只是中国男儿宣读10秒倒记时前的一刹那,先听到是一位女同胞发出的两个清脆的音符。虽然电视剧省略了这些情节,毋须解释,在男儿们都感觉到难以生存的环境,同处此境的女儿们经受了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这是男儿们无法想象的情景!即使是她们的功劳被当时的人们忽视了,难道现在还必须忽视?!
难道因为她们人数少,我们便能在纪念这个庄严的历史时刻时理直气壮地高歌《中国男儿》吗?让我们的中国女儿们跟在队伍的后头听我们唱这大男子主义的颂歌吗?到了大功告成,该凯旋的时候了,还没想起那与成千上万的核大军接近同等数量的,守着家儿老小甘当“活寡妇”的妻子?于情于理,于心不忍啊!
这也难怪,电视剧的编导者,不是其中人,怎解其中味。
实际上这个修改很容易,在字面上,只是将男儿改成儿女,在剧情上找到一位为两弹一星作出牺牲的中国女儿。只有这样,我们这些中国男儿们才能问心无愧地站在庆功台上。
也许有人说这只是“表面文章”。的确,在这个文化历史倒退的年代,类似的“表面文章”实在是不必要了。有网民说,现在的妇女,都解放了,都骑在男人身上了,都不用参加生产劳动,都当小姐了。由此可见,再现《中国男儿》雄风,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与历史根源的。让时光倒流,回到那国民大革命时期,为什么人们要将《中国男儿》改词为《工农兵》,显而易见的原因是,革命需要妇女,妇女需要解放。而现在变成了经济需要妇女,妇女需要赚钱,有钱就代表了解放,没钱就代表了受欺压,不分妓女与良民。而且妓女们也与时俱进,打破了传统观念与习俗,将她们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了国外境外,据媒体暴料,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南洋某国的中国娼妓高达五万;不久前公布的有5453名中国女子涉嫌在马来西亚卖淫被逮捕,再次“蝉联”外籍女子落网排行榜榜首;5453名中国女子涉嫌在大马卖淫被逮捕,再次“蝉联”外籍女子落网排行榜榜首。有个博客写道:目前在世界各地从事色情业的外籍女性队伍中,也出现了中国籍女性的身影,她们不仅出现在卖淫合法的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出现在宗教或法律禁止卖淫的中东和中亚国家。这些沦落在异国他乡的风尘女子,奔波在当地的大街小巷,演绎着中国式的“望乡“……
综上各种原因,我才会在央视唱《中国男儿》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工农兵》:
工农兵联合起来!
向前进,万众一心!
工农兵联合起来!
向前进,消灭敌人!
我们勇敢,我们奋斗,
我们团结,我们前进,
杀向那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大本营,
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工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