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杀本·拉登是匹夫之勇
击杀本·拉登是匹夫之勇
人间正道
恐怖之王拉登被世界霸王击杀于住室之内,消息传来,举世关注,欢呼者奔走相告,痛心者暗自心伤。对于本•拉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和角度上,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称之为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有人称之为敢于反抗强暴的英雄,这种认识永远都不会达成一致。
如果抛开拉登该不该死这个问题,从战略的角度考量,美国与拉登作为交战的双方,美国采用暗杀的方式,将拉登杀于非命,是否真的就是一种胜利呢?这是值得探讨的。中国有句古话:擒贼先擒王。美国自打响反恐战争以来,也采取了这一策略,在全世界范围掘地三尺,必欲诛之而后快,然而直到10年后才一呈所愿,实际上已经错过了先擒王的时机,此时诛之,已起不到擒贼的效果,因为经过多年的历练,基地组织结构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地实力组织自成一系,各自为政,拉登只是一个象征罢了。
对于暗杀这一手段,自古多为政治力量所采用,今天的列强在侵略过程中仍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选项,美其名曰:斩首行动。但暗杀的行为真的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吗?其实这种作用是有限的。1926年,南社的创始人柳亚子建议中共代表恽代英雇枪手杀掉蒋介石,恽代英回答:“共产党相信群众,不重视个人,搞群众动动,不搞阴谋。”柳亚子又与毛泽东商谈此事,得到了同样的答复。1936年,西安事变暴发,蒋介石被政变军人扣押,当时杀掉蒋介石的呼声很高,但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蒋介石放走了。共产党为什么这样做?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国共之间的矛盾,是两个政党之间的矛盾,不是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杀了一个蒋介石,还会有其他的“李介石”、“何介石”什么的取而代之。与共产党不同的是,蒋介石却总爱拿毛泽东的人头悬赏,在延安、在北京、在访苏途中都屡屡对毛泽东实施暗杀,结果蒋介石还是输给了毛泽东,因为暗杀这一手段充其量是一个战术问题,而绝不是一个战略问题,对整体目标的影响力非常微弱。
美国以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实力之威,却热衷于劳师动众对拉登本人抗定点清除,虽得手却不值得夸耀,更不能轻言反恐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因为基地组织是一个遍布世界的组织,他们有着内部的纲领,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不会因一个人的失去而瓦解。记得中国早期的革命者夏明翰在被蒋介石政权杀害时放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如果不站在任何立场上分析基地组织的未来发展,也可以套用这句话:杀了本.拉登,还有后来人。因为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不但存在而且因为列强的侵略政策而日益扩大,国际恐怖主义的危险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
美国击杀本•拉登,可以说是美国的匹夫之勇,暗杀带来的是一时之快,而不是长久的安全感,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的恐惧感会由于拉登之死而日益加剧,因为他们害怕基地组织的报复,而且基地组织一定会报复,这只靴子什么时候落地?这绝对是一种折磨。
201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