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今天:从过去看未来

火烧 2011-10-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探讨从平倭到抗日的历史演变,分析全球史中的民族矛盾与海陆之争,聚焦海洋殖民与陆地帝国的冲突,揭示中国历史基因与综合国力的发展路径。

从平倭到抗日:全球史中的民族矛盾  

       与其说存在固有的矛盾,不如说是情势使然,因为元以前并不存在全球结构的海陆之争。恰恰是因为欧亚大陆的内在张力导致一个海洋时代的环流,自然区域的矛盾因为海上(陆间)殖民体系的勾连而产生全球化的共振(人力——煤油)。  

       然而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前,并不存在一个海陆通吃的帝国,明代中国作为元帝国的东亚继承者反而遭遇了前所未见的海陆夹击的局面。这种全球化的前奏,早期的表现为明成祖的五征蒙古和郑和的七下西洋,然而在农业经济形态下遭遇了不可承受的生态成本:北征蒙古的物资需求相当于原来蒙元的南下牧马,而西下大洋的物资矛盾则是渔林业对农牧业的拮抗。  

      当农业国家的重心从海(汤和)陆(徐达)长城的两线作战转为蒙古草原的压力时,迁都便不可避免(首先表现为燕王对南京政府的胜利)。从此北京与瓦剌、鞑靼的矛盾占据了中心地位(以英宗的遭际为顶点),而此后因为国家海洋政策的局限、原本繁荣的通关贸易转向岛屿走私。此间的矛盾和斗争以主张禁海的朱纨和试图招安的胡宗宪的败亡为标志,在蒙古牧民使北方民生凋敝之后,东南海盗也使国家的财源进一步枯竭。  

       而此时,东北的满人和东南的华侨成为新近崛起的两栖变种。东北的力量整合了满蒙的骑兵进而收编了汉藏回的精英,进乎一种五族共和的局面(天子、可汗、教主三位一体,康熙:大玉儿+佟佳氏);东南的力量则以台澎金马为根据地,以海外华人的国际贸易为财源发动了“反攻大陆”的战役(郑和:郑芝龙+田川氏),进而收复了“海上马车夫”荷兰所占领的台湾。这实际上是中国有别于美(海)、俄(陆)偏向发展的综合国力的历史基因。  

……  

     当日俄战争在东北再起之时,实际上已不再是原来简单的民族矛盾,而是全球一体化加深之后的国际响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很明显的显示出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对抗的局面,德、奥、俄与英、法、美的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煤动力向油动力乃至核动力的转变,断续的局部战役终于爆发为持续的全面的世界大战。日本对朝鲜、台湾进而对东北的分而治之实际上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效仿,而且日本对德、俄在华殖民地的接收更加深了海陆之争的深度。  

     但是每一个历史环节并非是上一个环节的简单重演,必然是对立统一的综合推进和衍化。随着苏联的出现,以社会主义模式出现的大陆体制得到了强化,日、德国家(小陆)资本主义与英、美家族(大岛)资本主义的矛盾暂退为次要矛盾。于是,英美等国试图故技重施它们的大陆政策,以波兰和中国东北为诱饵触发日德对苏联的东西夹击。但是海陆的地理限制与制度上的差异一样深切,德日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转而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的西向法国和日本的南下中原使得世界海陆力量之间出现一个两栖的第三势力,之后德意配合在西方试图建立一个地中海帝国,而日本也试图建立一个南海共荣圈。于是,又转变成海陆大国对中间势力的联合绞杀,最后出现一个以38线和柏林墙为标志海陆分界线。然而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是不稳定的 ,特别是在美苏试图在第三大国制造划江而治的局面的时候,一个两栖的古老国族焕发了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无比光焰。  

   

美苏争霸与中国崛起:海陆冲积期

现代世界史上最值得玩味的事件在于38线的争夺,一方面苏联支持北朝鲜像中国一样的统一战争,但是却在美国召集联合国军时不见了踪影,当然还有毛的《别了,司徒雷登》。西线的海陆分界线是相对稳定的,而在东线因为国共在全球化时代的不愿南北朝而使得海陆分界线由长江推向了38线,这是一个文明古国对“姓资”“姓社”的不敢苟同。  

特别是在朝鲜战争之后,出现了一个从苏联专家到海(美)归专家转变的自主建国之路,这本身就已经是海陆两栖的工业化道路了:苏联的经济制度+美国科技体系。然而又不仅于此,新中国毕竟是经历了百年半封建(陆)半殖民地(海)的近代史,以及前年两栖进化的民族(南北朝——南北宋)。甚至中共本身也大不同与苏共,国共也大不同于民主、共和两党,这存在于全球化的历史积淀和自主能力。  

毕竟科教上已经有了从洋务学堂到西南联大的拿来主义,政治上有了从湘粤混战和国共西迁的历史遭际及民族、民主的再认同,而四海之内皆兄弟、达则兼济天下本身就是古已有之的国际共产主义人道精神。很自然的独立自主、农村包围城市就“推己及人”的普世为亚非拉国家的反殖民道路,也成为从“红五月”到“占领华尔街”的民权运动的国际道义的标杆。  

“Communism failed absolutely. But the problems of the commons are here.”

——齐泽克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演说  

   

三足鼎立、三三两两、三生万物

     中国对美、苏的不结盟是“不结盟运动”得以成为破除冷战格局的中枢力量,我们从苏、美霸权在中东、中亚地区的反复争夺和相继瓦解看到了世界和平的前景。从南北越、两伊以及阿富汗的代理人战争到当前的第二次阿拉伯革命,从金砖国家的崛起对G7富人俱乐部的破袭:从OPEC产油国对定价权的控制,从俄、伊、委的石油革命,从伊、埃、委的国家革命,从伊、土、巴的核协议,从欧元、人民币的区域共同体,从上合组织到东盟10+3……无不看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世界大民主潮流!  

当前,作为全球化的结构性力量,经济上是中、欧、美的三足鼎立,军事上是中、俄、美的三足鼎立……与此相应的是海陆地缘政治:历史上,日本相对于中国正相当于英国之于欧洲,而当前美国正试图造成欧亚大陆的“二战割据”式离岸控制。然而即使“拉美人的拉美”、“阿拉伯人的阿拉伯”,甚至“亚洲人的亚洲”也不是旧有的20%对80%是控制了。  

所谓美国人的普世价值不但在当前的“99%对1%”的“占领”全球化运动中遭遇当头棒喝,即使是从简单的能源角度来说也是不可能的(美国占世界1/30的人口消耗占世界1/5的能源),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根源在于它的不可循环和对称性破缺。  

张录强:信息进化论
      全球化是以信息的通达为背景的。由于信息传递的便利,使整个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全球互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真正成为可能。       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无不是以信息为导向的。生态系统中包含多种多样的信息,大致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以及各种成分的内部都存在着信息交流,彼此间进行着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流不仅包括个体、种群和群落等不同层级水平的信息,而且所有生物或环境层级之间都有特殊的信息联系。整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信息联系的巨系统,其信息联系和反馈模式都是生态系统在进化过程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信息使整个系统的各部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http://www.occupywallst.org/article/today-liberty-plaza-had-visit-slavoj-zizek/  

Communism failed absolutely. But the problems of the commons are here. They are telling you we are not Americans here. But the conservative fundamentalists who claim they are really American have to be reminded of something. What is Christianity? It’s the Holy Spirit. What’s the Holy Spirit? It’s an egalitarian community of believers who are linked by love for each other. And who only have their own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to do it. In this sense the Holy Spirit is here now. And down there on Wall Street there are pagans who are worshipping blasphemous idols. So all we need is patience. The only thing I’m afraid of is that we will someday just go home and then we will meet once a year, drinking beer, and nostalgically remembering what a nice time we had here. Promise ourselves that this will not be the case.  

We know that people often desire something but do not really want it. Don’t be afraid to really want what you desire.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