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己含有解决欧美债务危机的方法

火烧 2011-10-14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指出《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已包含解决欧美债务危机的方法,认为西方经济学无法应对当前危机,强调需系统性理论框架。

《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己含有解决欧美债务危机的方法(二)

《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己含有解决欧美债务危机的方法

  

 

下面的内容是根据 蔡定创先生与网友的对话整理而成。

1、网友问:关于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您怎么看?

蔡答:今年的诺奖由两位美国经济学家托玛斯·萨金特、克里斯托弗·西姆斯获得。得奖的理由是“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 两位学者提出一种方法,来解释利息的临时性增长或减税是如何影响GDP和通胀,如果央行永久性改变通胀目标,或者政府调整预算平衡目标,经济将发生什么?或者说,他们创立了一种研究方法,来说明经济政策与GDP、通胀、就业与投资等,这些经济变量之间,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改变时,其他经济变量变化因果关系。例如,西姆斯就创立了一种向量自回归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用来分析经济政策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通常这种方法可用来进行预测。

在我看来,这只是应用经济学方面的一个小技巧性的成果。这种成果适用范围是很有限的。也就是说,它只能适用于一个很短的历史时期和很窄的一个范围。例如,只能在美国和与美国经济环境相类似的国家,对中国经济这种与美国宏观环境有所不同的情况,该方法未必有效。

为什么如此?原因在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线性的关系,而是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量变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引起质变的辩证逻辑关系。当未发生质变前的这一段,是可以用计量数学进行描述。当己发生质变,或主次矛盾己发生转化后,这种数量描述就会发生较大的偏差。而各个国家虽然在外表上可能貌似的情况,各经济变量之间所引起的质量互变的量值可能完全不同。辩证逻辑关系是不好用计量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的。

诺奖的如此情况反映了西方经济学当今的现实。在国际金融危机,美元、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前后四年来,诺奖还只能在一些小的、技巧性的成果方面选择获奖者,显示出西方经济学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己经黔驴技穷,只能是一些技巧性的成果获奖。而解决当今国际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问题,决不是这样一些技巧性的成果所能为,必须要有系统性的、框架性的理论才能有所作为。而在框架性的理论方面,由于西方宏观经济学在方法论方面的错误,己经钻进了牛角尖,目前还没看到有任何突破的迹象。至目前为止,还只有《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在理论方法上、理论框架上突破了传统的西方宏观经济学。 

2、网友问:是不是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可能解决当前的债务危机;您的理论是否可以解决?

可以确定地说,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可能解决当前的债务危机。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情况也己经证实了这一点。两位获奖者托玛斯·萨金特、克里斯托弗·西姆斯,都是在欧美经济学界有名望的人物,如果他们能提出解决当今的债务危机问题的理论,都有渠道付之实践,欧美债务危机不是早己经解决,岂会至今仍是问题?

而在《货币迷局》、《印钱消费》所阐述的理论原理中,己经包含有解决美元危机,欧美债务危机的基础方法。只不过历史以来,中国人都是照搬西方经济学,且有崇洋媚外之风气,西方人从来看不起中国的经济学者。其实不要说西方人,就是很多中国人自己也不会相信,中国人会有超越西方人的理论。正是如此,自负的欧美人,只好在债务危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要解决肆虐的债务危机,这次只有依靠中国人的经济学。                

3、网友问:为什么您那么自信?除了您的理论,别的理论都不能解决?

蔡答:套用托尔斯泰一句话:错误的理论会有千千万,而正确的理论只有一套,不可能有二套或三套。如果说,框架理论是理论之纲,纲举才能目张。正是因为这个原理,西方宏观经济学从理论框架上就是错误的,所以它纲举目不能张。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当下欧美债务危机,是过剩危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问题。而西方现有的宏观经济学,恰恰是回避这种矛盾的表面现象经济学。如此经济学理论如何能真正解决问题?

而我的当代信用货币理论,准确地反映了货币的本质与当代信用货币运行的规律,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的基础上的。通过它就能清晰地看到债务本质与债务产生的必然性。虽然美国债务产生与欧元区国家债务产生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没有离开当代货币的发行规律、“印钱消费”规律的作用范围之外。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本质与运行规律,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这几年来,西方学界、政治领袖为解决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伤透了脑筋,近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也是这种债务危机所产生的后果。没有化解债务危机的良策,资本主义制度就有伤筋动骨的危险。当然,也不是说资本主义到了马上灭亡的阶段。但是要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谋求解决问题,只有采用“印钱消费”理论,别无他途。而奇妙的是,“印钱消费”就分配性质来说,却是一种按需分配。 

4、网友问:那西方国家为什么至今都不用您的理论?

蔡答:理论有个传播速度的问题,从长远来说,不可能不用,因为不用他们就会在不断的危机中挣扎着过日子。

但从短期来说,前面己经讲到,由于历史的原因,不会有西方人相信中国人会有经济学理论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中国人建立自信与使人信服还有一个艰难的长过程。而当今不管是中国也好,西方也好,学派之间排斥是很正常的事。通常由主流经济学家把持政策决策咨询渠道,不可能让其他学派的意见发出声音,因为这涉及到饭碗问题。例如,既使是美国诺贝尔获奖者克鲁格曼,其政策建议也常常难以被采用,只好在报纸上发呼吁。当然,既有理论派系之争,也会有利益之争。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说,当前仍是西方经济学派、货币主义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货币理论学派还是个少数派,受到主流们的排斥也正常。从大众观念来说,当下在迎合时髦与眼前利益的的各种理论鼓动下,各种错误观念在当下大流行,使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变得十分的艰辛。当然,真理是有穿透力的,所以,我并不担心我的理论不被使用。我在2007年前后所写的两篇文章《中国为何未能成为发达国家》、《资源经济论》中的各条政策建议,几乎百分之百的成了当今的现实的政策。所以我预言,不出三五年,我的“印钱消费”理论,四次分配理论,必将风髦。因为它是一种财富观的革命,是一种能给世界各国民众带来巨大财富的理论。

当然,各位也应该注意到我国当下,由于社会失范与浮躁,各种迎合人们胃口的宣传大行其道,由此造成错误的观念大流行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利益损害。今天吃晚饭时,刚好看到中央一台揭露在中国大陆风行昂贵的“血燕窝”,其实是一种根本不存在,而由马来西亚不法分子特为中国人而制作出来的东西。其制作方法更叫人吃惊,是在燕子粪便中加入化学物质,然后用粪便把有缺陷的低质量的燕窝熏红就成了所谓的“血燕窝”。在中国人观念上,“血燕窝”比“燕窝”更补,而实际上,“血燕窝”根本不存在,人工制作的“血燕窝”因亚硝酸盐超标吃了对人体反而有害。

人们在货币观念方面错误何尝不是如此?还有当下的全民炒黄金运动。在不少人那里,真是到了“将自己卖了还在为人家数钱”地步。象“血燕窝”观念还不知要害死多少人。

还有一个问题是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博弈。例如,欧美债务危机同时也给中国提供了一种发展的机遇。美元危机、美国债务危机的真正解决,也会给中国经济利益造成损害,除非我国能在此之前完成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的转型。

 

5、网友问:那您能不能透露一下,如何应用您的理论解决欧美债务危机?

蔡答:(略)

(说明:作者博客己发公告,《货币迷局》《印钱消费》作者蔡定创己分别完成了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美债危机解决方案。为解欧美债务危机、社会动荡之倒悬,决定议价出售此方案:

欧债危机解决方案价 12亿美元

美债危机解决方案价 10亿美元

凡有此中介能力促交易成功者,中介费 8-10%

可与作者联系。QQ:50058624 或在作者博客留言。)

 

6、网友问:虽然《印钱消费》我还未看过,但我看过《货币迷局》,为什么我就想不到欧美债务危机的这些解决办法?

《货币迷局》主要侧重理论的系统性,是一个框架理论,要透彻理解该理论的深层含义,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论》基础。同时,《货币迷局》对“印钱消费”这一当代货币运行的重要规律,主要是论证它的必然性与存在的客观性,对该规律的运行过程并没有展开论述。因此,虽看了书而不能应用是很自然的。《印钱消费》一书则不同,该书较详细地论述了“印钱消费”时的货币运行过程。当然,解决欧美债务危机并不是仅仅用到“印钱消费”一个原理,上面说了,也还涉及到信用货币的价值发行原理,因此说,需要对《货币迷局》、《印钱消费》两本书都有透彻的理解。

    

7、网友问:从理论特征上说,您的货币理论与西方货币理论有那些区别?

蔡答:主要区别有三。

第一个区别,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货币理论是独立于宏观经济学之外的。而在《货币迷局》中,我是将货币作为宏观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此与马克思《资本论》中以商品作为研究自由资本主义逻辑起点相对应。因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金融垄断、垄断金融为特征的新阶段,垄断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的主导过程,因此,资本运行的起点不再是商品,而是货币,只有货币才能成为研究当代经济运行的起点。

既然货币己成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起点,那么,货币就不可能成为独立于经济之外的学问。当代经济货币的运行,也就是宏观经济的运行。所以说,《货币迷局》、《印钱消费》既是货币理论,也是宏观经济理论。 

第二个区别,理论方法上的不同。西方占主导的货币主义理论,主要使用的是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本来也是经济理论上的常用的、重要的方法,但将它变成实证主义,其方法上本来存在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个实证的东西都是事物表面现象上的、或是经验上的东西,实证使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另一个方面,在实证时往往会受到历史资料、数据面的限制,从而使得实证产生抽象的面窄,历史长度短的缺陷。因此,仅仅来自实证的结论并不具有普适性。

而《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所用的理论方法,则主要是辩证逻辑分析方法。虽然也会用到实证,但实证是与抽象分析相结合。既有对事物本质的抽象分析,又有对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典型数据的实证。实证分析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具。 

第三个区别,西方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与货币理论时,采用的是黑箱输入输出分析法。具体地说,就是把总体经济运行过程作为一个不可知的黑箱,将研究对象放在观察它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方面。例如,将货币的运行过程作为一个黑箱,研究当不同的货币政策(输入)时,产生何种GDP、通胀指数的(输出)变化。前面所述的今年的诺奖成果,也是这样一种研究方法,既将货币政策、GDP、通胀、就业、投资等这些经济变量,放到一个计算公式中,研究一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因果关系。

而在我的宏观经济研究中,侧重的是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分析。也就是说,在西方经济学中当作“黑箱”而被忽略掉的,恰恰在我的经济学中是研究的重点。

只有研究经济的运行过程,才有可能揭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运行规律,只研究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运动,才能找到促使矛盾主次转化的方法,真正地从根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西方经济学的对输入、输出变量的因果分析,普适性差,只能用于环境条件不变情况下的预侧方面。例如,我国在照搬美国教科书的货币政策应用,总感到当输入相同的利息政策时,产生的输出结果与教科书大相径庭。由于不懂得货币的运行过程中不仅其他各种环境不同,更有股市的“货币放大”作用完全不同。在解决金融危机方面,由于西方经济学回避对经济运行中基本矛盾的分析、过剩货币本质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找到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法。 

 

8、网友问:我看到曾有网友在看了您的《货币迷局》后,认为您的理论才是可获诺贝尔奖的理论,您对此是怎么看?

蔡答: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实际是由瑞典银行设立的。经济学是一门偏有阶级属性的学问,最少也有门派之分。至今于止,主要由美国的几所学校的学者所垄断。

虽然《货币迷局》是一套有所突破、观念上完全创新的框架性的系统理论,所发现的货币价值发行规律、双轮经济平衡互激规律,印钱消费规律、货币放大规律、四次分配理论,不管那一项被应用,都能给全世界的各国民众带来巨大的福利,也能平稳地解决当今肆虐于欧美的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理论不仅是对西方货币主义持否定态度,更主要的是在各欠发达国家经济自主地发展时,多少会在眼前触动国际垄断金融财团的一些利益(从长期来说仍是双赢),在这种时候号称公正也未必真的能做到公正。因此,不要去考虑那些题外之事,集中力量于我国的理论应用,促使我国超越“中等发展陷井”早日进入发达国家才是正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