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碰瓷”与见倒不敢扶

火烧 2015-10-1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9
文章探讨碰瓷与见倒不敢扶现象背后的社会利益冲突与道德滑坡,反思贫富差距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呼吁通过共同富裕重建社会信任。

  在马路上遇到老人摔倒不敢扶,已是见怪不怪的无奈了,近日在电视银屏上又看到了一个新词儿——“碰瓷”。

  何谓“碰瓷”?就是有人故意与行进中的汽车相撞,以图获得一笔赔偿。何以如此?大概是,此人生活极度困难无路可走,想以此暂缓燃眉之急吧?也有人怀疑是有人想借此发一笔不义之财?究竟所为何来,朗朗乾坤,茫茫人海,有谁能说得清楚?我问一乡下来京人员,何以如此?答曰:“人们都想来钱呗。”我以为,为来钱而不择手段,只是现象而非本质。那么,本质是什么?

  联想到遇老人倒地不敢扶,两者事虽异,而意相同,都涉及赔偿与否的个人利益得失问题。这就找到了解开迷团的钥匙。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回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虽没有今日丰富,但也没有太多奓望,因为人与人比都差不多。因此,那时利益得失问题没有今天这样突出,这样与生存悠关。那时的社会风气,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并非夸夸其谈,而是公认的社会风尚。

  30多年弹指一挥间,但人们的利益得失观念却来了个天翻地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被入室盗窃、拦路抢劫屡打屡发所取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大家,舍小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被坑蹦拐骗、假酒、假婴儿奶粉、假名牌货等等所取代。为财产,父(母)子反目、夫妻决裂,忘掉亲情而对簿公堂;在官场,清苦廉洁虽仍存,但却被腐败成风、贪官联串所掩盖,所玷污,成为今日人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表面看,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葛使然。换言之,利益纠葛不就是诸多矛盾的交织吗?遗憾的是,如今,毛主席的马列主义名著《矛盾论》被束之高阁了,被遗忘了,被抛弃了。于是,从思想领域,失去了应对利益纠葛,化解矛盾的有力武器,只能头疼治疼脚疼治脚。结果,名目繁多的“专项整治”、“专项打击”屡屡出台,但见效甚微,犹如风吹草动,风过草依旧。严格讲,如此整来整去,打来打去,打击面越来越大,殊不知,矛盾的性质是会转化的,即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即对抗性矛盾,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树敌吗?

  重温毛主席的《矛盾论》,矛盾有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之分,只有敌我矛盾才能用武力的办法解决,才能打击,人民内部矛盾则只能用温和地、善意地、有针对性的说服教育的办法,并设身处地给当事人以适当帮助,使其摆脱困境,而不是孤立地、单纯地、笼统地以法律条文压服之。

  值得深思的是,导致今日之所以出现“碰瓷”和遇人倒地不敢扶等等怪事,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恕我直言,还不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造成的吗?如果共同富裕,还能有人没事找事吗?

  可见,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才是问题的症结,如何解决?读读《共产党宣言》就一目了然了,就无须我多说了。2015,10,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