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浅议领导干部错位的公仆意识

火烧 2011-02-05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领导干部公仆意识错位的表现及危害,分析腐败现象与年轻干部贪腐问题,强调加强公仆意识教育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

浅议领导干部错位的公仆意识

作者:江苏省淮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朱立专 

求是理论网 2010年09月30日 10时18分

  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一贯要求。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反复强调,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增强三种意识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要增强公仆意识。胡锦涛同志重申增强公仆意识,这既是党和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腐败现象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还依然严重,很顽固,也是广大群众最不满意,对干群关系影响最严重的问题,有些领导干部忘却了自己公仆身份,高高在上,有的贪腐堕落,最终必然会走向人民的反面,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极大的损害。从一些典型的腐败案例看,无不是丢乏公仆意识、造成的。

  一、丧失公仆意识的几种表现

  一是索取意识。虽然,就目前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看,干部的待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较大差距。但这绝不应该成为少数贪官盲目攀比、向人民肆意索取的借口。一些腐败分子似乎总是不满足党和人民给自己本来不错的待遇,只想索取,不想奉献。那些腐败分子动辄贪污受贿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甚至有的给国家造成上亿元的损失,有几个是真正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呢?在同一地区,与一般群众相比,这些干部的待遇、报酬应该是很好了。如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腐败案件,他就是觉得自己委屈了,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应该有所“回报”了,于是利用自己的权力大肆捞取财物,损害人民的利益,最终走向灭亡。中国封建时代的有识之士都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更应该在做人民公仆方面只有做得更好,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二是贪婪意识。以前人们会经常提到干部有59岁现象,指的是一些腐败分子退休前猛捞一把。这些年39岁、49岁现象也不少见,有一些年轻官员一上台就暴露出极强的贪婪意识。如以前的河北省工商局长李真、重庆市原司法局长文强都是很早就当上了高官,但其贪腐意识早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近来案发的出生于一九六二年的原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杀害情妇案件也都说明,腐败现象有年轻化的表现。年轻干部本应倍加珍惜党和人民培养自己的机会,但少数人却把公仆意识完全抛在脑后,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腐败年轻化”是干部年轻化的伴随现象。虽然,年龄、学历与腐败或抗腐能力不成正比,但是,并非干部年轻、学历高就能保证权力的廉洁性。这些情况表明,对于年轻干部同样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公仆意识教育,自觉防范公仆意识错位。

  三是重权轻法的封建官老爷意识。有的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自己主管的地方或单位看作是自己统治的私家领地,自然就有一种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心态。尤其是单位一把手,在权力面前唯我独尊,容不得别人提不提意见,或者给提意见的人穿“小鞋”,喜欢听一些恭维奉承的话,什么法律、法规等在他们眼里就是领导说了算,如原重庆市司法局长文强曾经对向其汇报工作的下属说:“你是站着向我汇报工作,还是跪着向我汇报呢?”,这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官老爷作风,对履行正常工作的下属颐指气使,置法律于不顾。当今的许多土地违法案件、房屋拆迁违法案件,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法律法规对上述事项都有具体规定的,只要依法处理就不会有恶性事件发生,但一些官员一手遮天、无法无天,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官商勾结,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是虚伪意识。人民公仆应该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楷模。然而,公仆意识错位之后,一些人人前人后就是两副面孔了。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案发前经常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是人民公仆。原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经常在干部大会上讲的一句话是:我一想到,广西还有那么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我就睡不着觉。这些人在台上表现得这么深情、这么忧国忧民的时候,又有谁能想到他们台下又是另一套呢。案例报道显示,凡是腐败分子,十之八九都会这一手,耍两面派,众人面前一套,背后一套。这种虚假的东西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总是要暴露出来的。最终,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五是享乐意识。一些官员在未做官时,尚能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也深得群众和上级的认可。可这些人一旦提拔了,被委以重任了,就觉得应该享受一番了,忘记了自己只是一名人民的公仆,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其贪图享受的本质就暴露出来了。有的人忘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整体灯红酒绿、花天酒地,颐指气使,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只要走几步路就可上班或开会得也要专车接送、摆架子,稍有怠慢就摆脸色了,与下属谈话也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架子了,自然也就和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

  二、产生公仆与主人错位意识的原因

  产生公仆与主人错位意识的原因是受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有:

  一是社会因素,官本位观念腐蚀干部队伍。所谓官本位,简单地讲,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一切以官为本,以做官为人生的追求价值、实现价值、评价价值的一种现象,而不是一切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我国宪法明确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但实际上一些官员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身份和责任,颠倒了公仆和主人的关系。在他们眼中,按照自己的官职享受相应的待遇才是更主要的。这种官本位意识使社会价值观严重扭曲。一些人认为,只有做了官,手中有了权,才能够受人尊重,才能够实现自身价值。这样就造成不少人终生都将做官做大官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有的人看到自己继续升官没有指望后,就不思进取,大肆捞取钱财,腐化堕落。当前,“官本位”不仅危害到领导机关和干部队伍,而且,已经影响和波及到许多行业和人才的发展与成长。方舟子的学术打假案例就看出了一些科研人员不能集中思想搞科研,忙于应酬、忙于谋取所谓的“官位”,严重腐蚀了人才队伍。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消除“官本位”的危害。使人们回到追求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

  二是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也诱发了一些人不择手段的求利心理。为了片面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少数领导干部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置良心与道德于不顾,官商勾结,利用手中权力轻而易举地攫取各种利益。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是要把市场机制与干部的公仆意识对立起来,而是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督、人民监督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只有两手都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也才能使干部队伍健康发展,避免GDP上去了,干部倒下去的悲剧发生。

  三是个人素质问题,群众观和权力观错位。现在,少数干部缺乏正确的群众观和权力观,虽然,他们口头上讲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但在灵魂深处、在行动上却是主仆地位倒置,在运用权力的理念上仍是“为民做主”,把自己当成老百姓的“父母官”,视人民群众为“子民”,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私利的特权,作为牟取个人利益的资本和筹码,为自己争名、争利、追求享乐,官再大也嫌小,钱再多也嫌少,就不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就想为自己谋实惠。

  四是监督机制问题,公仆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有些地方为什么公仆意识错位严重,腐败现象源源滋生而不能有效遏制和清除?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监督、缺少制约,是一个深层次的、根本的原因。一方面,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视作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最大资源,反感监督、逃避监督。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监督部门也形同虚设,多年不办一件案件,等到很严重了,由检察机关介入了才会“马后炮”。这种机制和制度上的缺陷无疑让那些公仆意识错位的人有机可乘。而如果极少数人把公权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公仆变为主人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就会在干部队伍和社会上引起反面的示范效应,使得公仆在一些人的眼中只是一个虚伪的标签,失去了它本来的含义和作用。

  三、如何才能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

  第一,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牢记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人民公仆,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心系群众,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强化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培养和增强公仆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加深与群众的感情,履行好公仆职责。领导干部还必须高度重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综合分析群众的愿望和想法,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把财力和物力投入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上,使人民获得更多实惠。领导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争取民心,促进党群关系和谐。

  第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制度上摆正主仆位置,真正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增强公仆意识,核心是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而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考验,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根本课题。领导干部必须懂得权力说到底是人民赋予的。要从制度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以保障领导干部按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行使权力,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以形成浓厚的爱民、亲民、为民情怀。面对各种诱惑,领导干部要时刻提高警惕,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第三,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公仆意识不是天生固有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因此,首先对公务人员从步入岗位时就要加强公仆意识教育,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对领导干部更要加强党的宗旨教育。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薄的情况,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灌输公仆思想,使其从思想上、理论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次,领导干部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增强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最后,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领导干部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特别要注意学习反映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知识,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真正解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正确处理党的事业、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警自律、慎始慎终慎独,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念,以廉为荣,以廉为本,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从政,永保共产党人的本色。

  第四必须大力宣传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典型。清正廉洁是衡量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是领导干部履职的基本资格。但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员干部形成积极向上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选树典型,把一些为老百姓鞠躬尽瘁办实事的好公仆选出来,会起到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第五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监督,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体现党对领导干部加强监督的决心。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过程的监督,是加强监督的核心内容和实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权力使用的全过程必须符合民主程序,主动接受权力主体的监督。必须对重大事项决策权和财务支配权的运作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努力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惩治腐败机制,用机制管束领导干部,用制度规范执政行为,确保权力始终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要通过法律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渠道,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必须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对那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惩治,切实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lg/zl/201009/t20100930_50956.ht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