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中国还需要对美国两手准备吗 中国还需要对美国两手准备吗
中国还需要对美国两手准备吗
——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决心是什么
张志坤
美国是中国战略崛起所面临的第一课题,究竟对美国应该下怎样的决心,事关中国复兴崛起的兴亡成败,所以,这是一个不能不回答,不能不解决的头等重要的课题,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对此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众所周知,基于长期的历史冲突,中国对美国历来抱有两手准备,简单地说就是,争取和,准备战。
同美国作战的准备早在人民解放军向江南进军的时候就已开始了具体的实施策划,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对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早为之计,以备万一。新中国成立不久,就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美两国角逐沙场。这场战争最后以停战协定的形式而暂告结束,所以从法理上讲,在 签订和平协议之间,中美两国就一直处于交战状态。进入六十年代后直至七十年代,中美两国的对抗转移到中南半岛,中国支援印度支那人民反抗美国新殖民统治的斗争,秘密出兵越南、老挝,直接抗击美国的空袭。对于中国出兵参战,美国心知肚明,但只能是哑巴吃黄连而已,不便挑明。中美两国事实上长期处在战与和的交界线上。所以,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对美的基本策略就是以打促和,一个著名的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实际上,并非是那个时期的中国热衷战争而不热爱和平,只不过是残酷的现实,逼迫中国不得不在两手准备中,以打为主而已,中国经常诉诸武力的目的,还是为了争取和平建设的机遇。
这一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尼克松访华为标志,中美关系从“和”与“战”的交界线上开始向“和”的一边倾斜了。17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以后,中美两国甚至开始了具有全球意义的战略合作。这个进程一直持续到苏东巨变,即使1989年中国国内发生那样严重的政治内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公开制裁中国,“六.四”以后美国仍然派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斯考特罗夫特秘密访华,以求维持中美两国在全球战略层面的合作。
尽管中美之间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战略蜜月,但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反华防华的一面,一直把中国作为潜在的敌人。相应地,中国对美国也没有放弃斗争与对抗的一手,也就是说,以和为主,以战为备,这就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直至九十年代初的中美对美战略。
大致上以1996年台海危机为标志,中美之间再次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重又浮上了水面,不久之后又接连发生了美军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等,使得中国必须准备对美一战的紧迫性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美战略开始进入“争取和、准备战”的新阶段,为了应对可能的中美战争,中国提出了“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争哲学,为支撑这一学说,中国下大力气发展各种对美“杀手锏”,还秘密实施了“995工程”,时至今日,甚至连打航母、打卫星等这些“杀手锏”都可以公诸于世了。
可以说,到今天为止,如果问中美对美国的战略决心是什么,简单地回答就是,两手准备战略就是中国的决心。
但是,随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来临,中国对美国还需要有“争取和、准备战”这样两手准备吗?
情况现在似乎有了变化。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官方现如今对中美关系基本的战略判断是,中美两国可以做到不冲突、不对抗,能够跳出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大国关系走上未来之路。这样一来,避免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就成了中美关系的底线,似乎也成了新时期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决心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接下来就无法回避这样几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其一,为了守住这个底线,中国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凡事都要付出代价,守住底线历来代价巨大,战略底线更是如此。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大概与中国的巨额采购分不开,与中国相当让步分不开。据透露,此次习主席访美,中国不仅采购三百架波音飞机,同时还宣称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超5000亿美元,出境人数愈五亿人次。这对美国这无疑是巨大的经济诱惑,足以让任何金融资本寡头垂涎三尺了。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不是中国大手笔的购买,而是两手空空地去和美国人谈合作,习主席的此次访问还会取得这种程度的成功吗?而这恐怕只是中国为了守住“不冲突、不对抗”底线所付出的第一笔战略支出,类似这样的支付未来还将源源不断,究竟需要多少,恐怕在所难言。感兴趣的人不妨进行一番战略上成本与效益的核算,算一算中国为取得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战略效益总计需要投入多少战略成本。
其二,美国会积极主动地同中国一道维护信守这条底线吗?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中美两国领导每次见面都能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可以说,中美两国之间重要“共识”之多,用车载斗量、汗牛充栋之类的词汇是不足以弊其多的,但其实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要害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大概也就一两个。在美国方面而言,美国是不是认同和认可中国,是不是准备与中国一道携手并肩共同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就是当前中美关系中的要害问题。如果美国积极主动,那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会相对顺畅,如果美国消极被动,那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会举步维艰,如果美国对此抵制反对,那么不客气地说,问题就相当难办了。
目前看来,中国政府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充满了信心,究其原因,所依托者无非有三:一是基于全球化、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在这个理论下,中国提出了利益共同体学说,这个学说认定,世界各国是利益共同体,中美两国也是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美国好了,中国也会好,中国好了,美国也会好,这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哲学支撑;二是中国的经济吸引力,这一点,前面已经叙及;三是中国的战略实力。现如今的中国毕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在一些人眼里看来,简直不得了,美国必得刮目相看不成。
但是,上述三条真的能靠得住吗?或者说,真的就能凭借这些东西令美国不能不、不得不与中国一道积极主动地去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吗?从学理角度上看,对此恐怕谁也不敢遽下定论。感兴趣的人不妨到庙里去算上一卦,问卜决疑吧。
其三,中国还要不要对美做战争准备?
对美战争准备其成本与代价是极其惊人的,有的时候甚至要勒紧裤腰带才行。记得中国发展原子弹的时候,陈毅元帅就发狠说,即使把裤子脱了去当掉,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林彪元帅说,就是用柴火烧,也好把它烧响。可见那个时代为这一手所付出的决心与成本!更重要的是,现如今只要中国继续有对美国的战争准备,中美所谓的战略互信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所谓的互信看起来将更像是一场互骗。因为只要中国拥有摧毁美国的手段与能力,美国就不可能对中国放心,美国在战略安全上追求永无止境,起码的底线是剥夺他人攻打美国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美国才能获取空前的战略自由,才能做到想打谁就打谁。所以,只要中国继续过去的对美战争准备,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就难免要塌掉一大半,甚至很可能因此前功尽弃,所有的外交努力,就都变成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但是,如果中国真的放弃对美国的战争准备,客观上也不现实,因为毕竟有台湾岛、钓鱼岛以及南海诸岛那些主权问题摆在那里,美国已经明白无误宣称将介入在这些地方发生的冲突。任何人统治中国,哪怕就算是大汉奸汪精卫,恐怕也不敢说中国放弃上述地方统统不要了。所以,对美国战争准备这一手还不能轻言放弃。而这样一来,又似乎与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这条底线发生了冲突,这的确是一个难解的矛盾。
总之,中国正面临艰难的抉择,这就是中美关系的现实。